2001年上海高考

  •  下载
  •  2007/12/13
  •  4004 次
  •  182 K

1.跳伞运动员在刚跳离飞机、其降落伞尚未打开的一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阻力做正功    (B)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    (D)空气阻力做负功

【答案】

CD

 

2.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答案】

ACD

 

3.A、B 两点各放有电量为 + Q 和 + 2Q 的点电荷,A、 B、C、D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 AC = CD = DB。将一正电荷从 C 点沿直线移到 D 点,则(        )

(A)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B)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

(C)电场力一直做负功    (D)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答案】

B

 

4.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 R、密度为 ρ、质量为 M 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 T。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T = 2πR3GM    (B)T = 2π3R3GM

(C)T = πGρ    (D)T3πGρ

【答案】

AD

 

5.414-sh200105.png如图所示,有两根和竖直方向成 α 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上端接有可变电阻 R,下端足够长,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 B。一根质量为 m 的金属杆从轨道上由静止滑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金属杆的速度会趋近于一个最大速度 vmax,则(        )

(A)如果 B 增大,vmax 将变大

(B)如果 α 变小,vmax 将变大

(C)如果 R 变大,vmax 将变大

(D)如果 m 变小,vmax 将变大

【答案】

BC

 

6.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开关,当 S1 闭合时,电磁铁F将衔铁 D 吸下,C 线路接通。当 S1 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 将延迟一段时间才被释放。则(          )

(A)由于 A 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 D 的作用

(B)由于 B 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 D 的作用

(C)如果断开 B 线圈的电键 S2,无延时作用

(D)如果断开 B 线圈的电键 S2,延时将变长

【答案】

BC

 

7.416-sh200107.png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灯 L1、L2 正常发光,由于电路出现故障,突然发现灯 L1 变亮,灯 L2 变暗,电流表的读数变小,根据分析,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

(A)R1 断路    (B)R2 断路

(C)R3 短路    (D)R4 短路

【答案】

A

 

8.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        )

(A)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

(B)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大

(C)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

(D)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答案】

CD

 

9.请将右面三位科学家的姓名按历史年代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选其中二位科学家,简要写出他们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各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

伽利略:望远镜的早期发明,将实验方法引进物理学等;

牛顿:发现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相对论等。

【解析】

 

10.(a)、(b)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象,其中图(a)是光的________(填干涉或衍射)图象。由此可以判断出图(a)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答案】

衍射,小于

 

11.一束质量为 m、电量为 q 的带电粒子以平行于两极板的速度 v0 进入匀强电场,如图所示,如果两极板间电压为 U,两极板间的距离为 d,板长为 L,设粒子束不会击中极板,则粒子从进入电场到飞出极板时电势能的变化量为___________(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

【答案】

q2U2L22m2d2v02

 

12.如图所示,有四列简谐波同时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分别是 v、2v、3v 和 4v,a、b 是 x 轴上所给定的两点,且 ab = l。在 t 时刻 a、b 两点间四列波的波形分别如图所示,则由该时刻起 a 点出现波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图__________;频率由高到低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图____________。

【答案】

BDCA,DBCA

 

13.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 p1、p2 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 n1、n2 分别是 p1、p2 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 之间的时间间隔 Δt = 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v = 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运动的,则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 p1、p2 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m/s。

【答案】

17,17.9

 

14.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紫外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B)用红色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

(D)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

【答案】

AD

【解析】

 

15.某同学用同一个注射器做了两次验证波意耳定律的实验,操作完全正确。根据实验数据却在 pV 图上画出了两条不同双曲线。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

(A)两次实验中空气质量不同

(B)两次实验中温度不同

(C)两次实验中保持空气质量、温度相同,但所取的气体压的数据不同

(D)两次实验中保持空气质量、温度相同,但所取的气体体的数据不同

【答案】

AB

 

16.425-sh200116.png要求测量由 2 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约几欧),提供下列器材:电压表 V(量程 3 V,内阻 1 kΩ)、电压表 V2(量程 15 V,内阻 2 kΩ)、电阻箱(0 ~ 9999 Ω)、电键、导线若干。

某同学用量程为 15 V 的电压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步骤如下:

(1)合上电键 S,将电阻箱 R 阻值调到 R1 = 10 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 U1

(2)将电阻箱R阻值调到 R2 = 20 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 U2

由方程组 U1 = E − U1R1rU2 = EU2R2r,解出 Er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上述实验在选择器材和实验步骤中,应做哪些改进?

【答案】

(1)应选用量程为 3 V 的电压表。

(2)改变电阻箱阻值 R,读取若干个 U 的值,由 I = UR 计算出电流的值,然后作出 U–I 图线,得到 Er

 

17.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 1.4 m 高的商店卷帘窗的运动。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帘在竖直面内向上运动。打印后的纸带如下图所示,数据如表格所示。纸带中 AB、BC、CD……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0 s,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 v平均。可以将 v平均 近似地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1)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绘出卷帘窗运动的 vt 图像。

卷帘运动的数据

间隔

间距(cm)

AB

5.0

BC

10.0

CD

15.0

DE

20.0

EF

20.0

FG

20.0

GH

20.0

HI

17.0

IJ

8.0

JK

4.0

(2)AD 段的加速度为______m/s2,AK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答案】

(1)如图所示

(2)5,1.39

 

18.427-sh200118.png某学生为了测量一物体的质量,找到一个力电转换器,该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正比于受压面的压力(比例系数为 k),如图所示。测量时先调节输入端的电压。使转换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为0;而后在其受压面上放一物体,即可测得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的输出电压 U。现有下列器材:力电转换器、质量为 m0 的砝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干电池各一个、电键及导线若干、待测物体(可置于力电转换器的受压面上)。请完成对该物体质量的测量。

(1)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力电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可调,并且使电压的调节范围尽可能大,在方框中画出完整的测量电路图。

(2)简要说明测量步骤,求出比例系数 k,并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 m

(3)请设想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

【答案】

(1)设计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2)测量步骤与结果:

①调节滑动变阻器,使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零;

②将砝码放在转换器上,记下输出电压 U0

③将待测物放在转换器上,记下输出电压 U1

U0 = km0g,得 kU0m0g

测得 U = kmg,所以 m = UU0 m0

(3)① 因电源电压不够而输出电压调不到零;

② 待测物体质量超出转换器量程。

 

19.1791 年,米被定义为:在经过巴黎的子午线上,取从赤道到北极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

(1)请由此估算地求的半径 R。(答案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 1.5×1011 m,太阳光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地面。地球表面 23 的面积被水面所覆盖,太阳在一年中辐射到地球表面水面部分的总能量 W 约为 1.87×1024 J。设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为 7%,而且将吸收到的 35% 能量重新辐射出去。太阳辐射可将水面的水蒸发(设在常温、常压下蒸发 1 kg 水需要 2.2×106 J 的能量),而后凝结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a)估算整个地球表面的年平均降雨量(以毫米表示,球面积为 4πR2)。

(b)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中只有约 50% 到达地面,W 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没能全部到达地面,这是为什么?请说明二个理由。

【答案】

(1)R = 6.37×106 m

(2)(a)1.0×103 mm

(b)大气层的吸收,大气层的散射或反射,云层遮挡等。

【解析】

(1)由题意知 2πR×14= 1.00×107

解得        R = 6.37×106 m                                ①

(2)(a)设太阳在一年中辐射到地球水面部分的总能量为 W,有

W = 1.87×1024 J

凝结成雨滴年降落到地面水的总质量为 m

m = W×(17%)×(135%)2.2×106 = 5.14×1017 kg                        ②

使地球表面覆盖一层水的厚度为 h

hmρS地球

解得        h = 1.01×103 mm                     ③

整个地球表面年平均降雨量约为 1.0×103 mm

(b)大气层的吸收,大气层的散射或反射,云层遮挡等。

评分标准:全题10分。第(1)小题3分,第(2)小题7分。其中(1)得出①给3分,写出 R = 6.4×106 m,同样给分。

(2)(a)得出②给2分,得出③给2分。

(b)写出1个原因,得1分;2个或2个以上正确的原因,得3分;如果写出其它合理的原因,也同样给分。

 

20.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 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 l1l2 的两根细线上,l1 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θl2 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 l2 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解:设 l1 线上拉力为 T1l2 线上拉力为 T2,重力为 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 T1cosθ = mgT1sinθ = T2T2 = mgtanθ 剪断线的瞬间,T2 突然消失,物体即在 T2 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 mgtanθ = ma,所以加速度 a = gtanθ,方向在 T2 反方向。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a) 中的细线 l1 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 a = gtan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不正确。因为当 l2 被剪断的瞬间,l1 上的张力 T1 即刻发生了变化,所以 T1 与重力 mg 的合力就不再等于 mgtanθ,所以加速度 agtgθ

(2)正确。因为 l2 被剪断的瞬间,弹簧 l1 的长度未发生变化,T1 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小球的合力大小等于 T2,方向水平向左,故小球的加速度 a = gtanθ

 

21.429-sh200121.png如图所示,一定量气体放在体积为 V0 的容器中,室温为 T0=300 K,有一光滑导热活塞 C(不占体积)将容器分成 A、B 两室,B 室的体积是 A 室的两倍,A室容器上连接有一 U 形管(U 形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两边水银柱高度差为 76 cm,右室容器中连接有一阀门 K,可与大气相通。(外界大气压等于 76 cmHg)求:

(1)将阀门 K 打开后,A 室的体积变成多少?

(2)打开阀门 K 后将容器内的气体从 300 K 分别加热到 400 K 和 540 K,U 形管内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各为多少?

【答案】

(1)VA = 23V0

(2)T2 = 300 K时,水银柱的高度差为 0

T2 = 540 K 时,水银高度差为 15.2 cm

【解析】

(1)设外界大气压为 p0 = 76 cmHg,开始时,A 室气体的体积为 VA0 = 13V0,由气压平衡知

pA0 = p0 + 76 cmHg = 2p0

打开阀门,A 室气体等温变化,pA = p0,体积 VA。由玻意耳定律得

pA0VA0 = pAVA                                  ①

VApA0VA0pA = 23V0                      ②

(2)从 T0 = 300 K 升到 T,体积为 V0,压强为 pA,是等压过程。

T0 = 300 K 升到 T 时活塞恰好运动到容器的最右端,此时体积为 V0,压强为 pA1 = p0,A 室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克萨定律得

T =V0T0VA  = 32×300 K = 450 K                      ③

T1 = 400 K < 450 K,所以从 T0 = 300 K 升高到 T1 = 400 K 时,A 室气体做等压变化,pA1 = pA0 = p0,水银柱的高度差为 0.

T = 450 K 升高到 T2 = 540 K,A 室气体做等容变化,压强为 pA2,由查理定律得

pAT = pA2T2                                                  ④

pA2 = T2pAT = 1.2p0 = 91.2 cmHg           ⑤

T2 = 540 K 时,水银高度差为 15.2 cm

评分标准:全题12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8分。其中

(1)得出①、②各得2分。

(2)得出③式,得3分;结果正确,得3分。

得出④、⑤式,各得1分;结果正确,得2分。

 

22.431-sh200122.png半径为 a 的圆形区域内有均匀磁场,磁感强度为 B = 0.2 T,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半径为b的金属圆环与磁场同心地放置,磁场与环面垂直,其中 a = 0.4 m,b = 0.6 m,金属环上分别接有灯 L1、L2,两灯的电阻均为 R0 = 2 Ω,一金属棒 MN 与金属环接触良好,棒与环的电阻均忽略不计。

(1)若棒 以 v0 = 5 m/s 的速率在环上向右匀速滑动,求棒滑过圆环直径 OO′ 的瞬时(如图所示)MN 中的电动势和流过灯 L1 的电流。

(2)撤去中间的金属棒 MN 将右面的半圆环 OL2O′ 以 OO′ 为轴向上翻转 90°,若此时磁场随时间均匀变化,其变化率为 ΔBΔt = 4π(T/s),求 L1 的功率。

【答案】

(1)E1 = 0.8 V

I1 = 0.4 A

(2)P1 = 1.28×10−2 W

【解析】

(1)金属棒运动到 OOʹ 时,切割产生的电动势为

E1 = B·2av = 0.2×0.8×5 V = 0.8 V               ①

流过灯 L1 的电流为

I1 = E1R = 0.82 A = 0.4 A

(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2 = ΔΦΔt = 0.5×πa2×ΔBΔt = 0.32 V                         ③

两灯的电阻相等,故灯 L1 的功率为

P1 = (E2)2R = 1.28×10−2 W                                       ④

评分标准:全题13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7分。其中(1)正确得出①式得3分,得出②式得3分;

(2)得出③式4分,得出④式得3分。

 

2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底端 a 与一块质量均匀、水平放置的平板光滑相接,平板长为 2LL = 1 m,其中心 C 固定在高为 R 的竖直支架上,R = 1 m,支架的下端与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转轴 O 连接,因此平板可绕转轴 O 沿顺时针方向翻转。问:

(1)在外面上离平板高度为 h0 处放置一滑块 A,使其由静止滑下,滑块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2,为使平板不翻转,h0 最大为多少?

(2)如果斜面上的滑块离平板的高度为 h1 = 0.45 m,并在 h1 处先后由静止释放两块质量相同的滑块 A、B,时间间隔为 Δt = 0.2 s,则 B 滑块滑上平板后多少时间,平板恰好翻转。(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

【答案】

(1)h0 ≤ 0.16 m

(2)t = 0.2 s

【解析】

(1)设 A 滑到 a 处的速度为 v02gh0                       ①

f = μNN = mgf = ma

a = μg                                                                                          ②

滑到板上离 a 点的最大距离为 v02 = 2μgs0

s0 = 2gh02μg = h0μ                                                                         ③

A 在板上不翻转应满足条件:摩擦力矩小于正压力力矩,即 M摩擦M压力

μmgRmgLs0)                                                           ④

h0μLμR)= 0.2(1 − 0.2)= 0.16 m                       ⑤

(2)当 h = 0.45 m,vA = 2gh = 2×10×4.5 = 3 m/s

vA = vB = 3 m/s                                                                           ⑥

设 B 在平板上运动直到平板翻转的时刻为 t,取 Δt = 0.2 s

sA = vAt + Δt)− 12μgt + Δt2                                      ⑦

sB = vBt12μgt2                                                                       ⑦ʹ

两物体在平板上恰好保持平板不翻转的条件是

2μmgR = mgLsA)+ mgLsB)                                 ⑧

由⑦+⑦ʹ 式等于⑧式,得 t = 0.2 s

评分标准:全题15分。第(1)小题7分,第(2)小题8分。其中

(1)得出①、②、③各得1分,判断 M摩擦M压力 正确得2分,④、⑤式各得1分。

(2)得出⑤式得1分,①式得1分,写出③式得3分,最后结果正确得3分。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