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A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学建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知道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的意义,知道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学会写α、β衰变方程。知道半衰期。

2.感受科学家利用物质的放射性间接地研究原子核结构的科学方法。

3.通过放射性物质核衰变规律的学习,了解碳-14鉴定年代的方法,感悟科学对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的规律.本节难点是对半衰期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习了基础型课程第十二章B节“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的基础上,主要讲述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规律,而且在衰变过程中遵循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所以,教材中首先介绍了电荷数和质量数的意义,然后分别指出原子核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以及在α衰变、β衰变的同时往往伴随γ辐射,最后,让学生了解半衰期是描述放射性核衰变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关于“电荷数和质量数”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写原子核的符号,让学生搞懂电荷量与电荷数、质量与质量数的区别和联系.也为C节学习结合能、质能方程打下基础,课本第85页“大家谈”中,X表示元素符号,A表示质量数,Z表示电荷数。

2.关于“衰变方程”的教学建议

由于在基础型课程中已经知道了α、β、γ射线的本质,而且在本节教材开始学会了写表示α、β、γ粒子的符号,因此在介绍衰变方程时,只要重点讲述在衰变过程中必须遵循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通过示例和课堂练习,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学会写α衰变、β衰变的方程,同时必须指出,γ射线是伴随着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的,并不存在γ衰变。

3.关于课本第86页“自主活动”的说明

(1)22688Ra→22286Rn+42He

(2)21084Po→20682Pb+42He

4.关于课本第87页“大家谈”的说明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或一次β衰变后,生成的新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别是向前移二位或向后移一位。

5.关于课本第87页“点击”的说明

β衰变发射β粒子的机理不必详细说明,“点击”的目的是要说明原子核内没有电子,β粒子是衰变过程中临时产生的。

6.关于“半衰期”的说明

有关半衰期概念的物理意义很容易为学生接受,而且不要求根据衰变定律计算半衰期,对半衰期的内涵还要注意:半衰期是描述大量原子核发生衰变的快慢程度,对某一个原子核而言,它的衰变是偶然的,谈不上有半衰期;半衰期只决定于核内部的因素,跟外界的物理、化学条件无关。

(四)作业说明

本节共14道题,大量是基础知识题,可提供课堂练习用,一部分可作为课外作业.其中B组第14题是碳- 14鉴年法的应用题,有些难度,建议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参考答案

A组

1.D

2.C

3.21483Bi→21081Tl+42He;22286Rn→21884Po+42He;21084Po→20682Pb+42He

4.6027Co→6028Ni+0-1e;22889Ac→22890Th+0-1e;6629Cu→6630Zn+0-1e

5.(1)42He(2)01e(3)42He(4)0-1e

6.1个,3个

7.4,-2

8.2h

B组

9.D

10.C

11.BD

12.B

13.纵坐标N表示中子数,横坐标Z表示质子数;从23592U→20782Pb有7次α衰变,4次β衰变

14.先将古木加温,提取1g碳的样品,再用粒子计数器进行测量。如果测得样品每分钟衰变的次数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一半,表明这古木经过了碳-14的一个半衰期,即5730年。如果测得样品每分钟衰变的次数是其他值,也可以根据半衰期计算出古木的年龄。

文件下载(已下载 571 次)

发布时间:2011/3/29 下午4:13:53  阅读次数:4477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