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电场概览
一、本章概述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下:
本章是高中电学的第一章,是今后学习其他电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只讨论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基本性质,不涉及电场中的功能问题。而且在讨论电场力时,仅限于定性了解电场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不要求学习库仑定律,更不要求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本章的概念建立是以实验为基础,由具体到抽象的,例如描述电场时,先由实验出发,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再引入电场强度精确地描述。
本章内容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许多地方要与力学知识相联系,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复习必要的力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力学知识和电学知识的本领。本章的另一特点是,本章所介绍的静电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了理论联系实际。从内容、习题到阅渎材料,都有相当多的实际知识,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贯彻“STS”精神。在本章教材中,要特别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另外,静电实验在本章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例如电荷间的作用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就是通过实验开展讨论的,但是静电实验有时很难做,这需要我们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能力。
说明:
1.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内容与传统教材相关内容相比有重大调整。删去了库仑定律、匀强电场、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等部分,调整后难度和知识容量大大降低,有利于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2.关于静电的知识,在小学《自然》中只讲到简单的电现象,在初中《科学》中讲了两种电荷及电荷相互作用的内容。考虑到电场是整个电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高中基础型课程中把“电场”这一章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同时,由于高中阶段与小学阶段相隔时间较长,全章内容仍从基本电现象开始。
3.本章的静电实验很重要,但却很难做,随着新材料的大量使用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完善,静电实验的难度有所降低。
4.本章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由于静电看不见、摸不到,而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朋,教材适当介绍了部分产生和测量静电的现代技术,以加强物理教学与社会的联系。
二、本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点 | 学习水平 | 说明 |
电荷量 元电荷 | A | 知道电荷量和元电荷的概念;知道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知道电荷的单位;知道检测带电情况的常用仪器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B | 理解电荷间的相瓦作用,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决定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
电场 | A | 知道电场;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物质 |
电场强度 电场线 | B | 理解电场强度、电场线;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知道电场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
静电的利用和防范 | A | 知道静电的利用和防范;知道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利用与防范,例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避雷针等 |
本章核心概念:电场和电场强度。电荷的产生与检测、静电的利用和防范等与实际联系的部分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点电荷和电场线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方法。
(2)通过用实验的方法描绘电场线,学习运用空间想像构建“电场”在空间的分布景象。
(3)通过比较“电场线”和初中所学的“磁感线”,感受类比的研究方法。
(4)在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运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5)通过收集有关“气体放电现象”“雷电现象”等资料,开展自主学习,经历提出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报告和交流研究成果等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分析各种静电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培养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意识。
(2)通过收集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关“静电的防范和利用”的事例,了解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趋利避害的自觉性。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电场、电场强度。
本章难点是“如何描述电场?”对“场”的概念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因为在力学中已经接触过重力场和引力场,但对场的描述却是全新的内容。我们要用“电场线”和“电场强度”在定性和定量这两个层次上描述电场的方向和强弱,这既是新的知识,又是较难理解和接受的概念,在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课时安排的建议
本章建议安排7课时。其中A节2课时,B节2课时,C节1课时,习题课1课时,机动1课时。
文件下载(已下载 575 次)发布时间:2010/9/7 下午4:02:53 阅读次数:3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