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两种平均力?
如果已知物体动量的增量及外力作用的时间,可以利用动量定理求出平均力。如果已知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发生的位移,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求出平均力。这两种平均力不同,前者是对时间的平均,后者是对空间的平均。
平均力这—概念经常被使用,但很多人对其确切的含义并不一定很清楚,此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枚仿制火器进行测试,竖直向上发射,弹丸质量 m = 1 kg,测出其出口速度大约为 v0 = 40 m/s。这枚仿制火器从发射点到最高点,历时 t = 2.0 s,上升的最大高度 h = 33 m。估算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
有多种方法可以求解,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设它受到的空气阻力为恒力,大小为 f;另一类是设它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变力。每类又有两种方法求解:
(1)设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为 f,运动过程为匀变速运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mg + f = ma 求解,但加速度的求法有两种:
方法 1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加速度 a,其大小为 a = \(\frac{{{v_0}}}{t}\),
解出 f1 = \(\frac{{m{v_0}}}{t}\) − mg = 10 N。 ①
方法 2 根据位移求加速度,其大小为 a = \(\frac{{v_0^2}}{{2h}}\),
解出 f2 = \(\frac{{mv_0^2}}{{2h}}\) − mg = 14.2 N。 ②
(2)设它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变力,应用动量定理或动能定理求它的平均值。
方法 3 应用动量定理求解 mgt + \({\bar f_1}\)t = mv0,
解出 \({\bar f_1}\) = \(\frac{{m{v_0}}}{t}\) − mg = 10 N。 ③
方法 4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mgh + \({\bar f_2}\)h = \(\frac{1}{2}\)mv02,
解出 \({\bar f_2}\) = \(\frac{{mv_0^2}}{{2h}}\) − mg = 14.2 N。 ④
虽然有四种方法,但解出的结果只有两个。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1)两种平均力为什么不相等?(2)到底这枚仿制火器受到的空气阻力是恒力还是变力?
二、两种不同的平均力
前面的③式是根据动量定理得出来的,实际是由物体动量的增量(Δmv)除以作用时间 t 而得到的合力的平均值,再减去重力得出的阻力的平均值,这个力是对时间的平均值。
前面的④式是根据动能定理得出来的,实际是由物体动能的增量(ΔEk)除以位移 l 而得到的合力的平均值,再减去重力得出的阻力的平均值,这个力是对空间的平均值。
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力是变力时,我们可以把整个过程分成很多小段,使得每小段的力都可以看作恒力。然而具体分法可以不同,既可以从时间上分,即把整个作用时间分成很多小的时间段,也可以从空间上分,即把整个作用过程的位移分成很多小段,因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平均值。具体定义是:
对时间的平均力 \({\bar F_t}\) = \(\frac{{\int_0^t {{F_i} \cdot {\rm{d}}t} }}{t}\),式中分子部分是整个过程中变力的总冲量。
对空间的平均力 \({\bar F_l}\) = \(\frac{{\int_0^l {{F_i} \cdot {\rm{d}}l} }}{l}\),式中分子部分是整个过程中变力所做的总功。
平均值的概念,在物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都很普遍,其中对时间的平均值用得更多,但对其他量的平均也很常见,例如,“年平均降雨量”就是按年份平均,属于对时间的平均,而“昨日北京的平均降雨量”则是按空间的平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最多的还是对时间的平均,例如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等,都是对时间的平均,正因为对时间的平均应用更广,为了简便,常常把“对时间”三个字省略。此处对于平均力的讨论也是如此,前面③式的结果可以省略“对时间”三个字,只说平均力就可以,④式的结果是对空间的平均力,则不应该简称为平均力。
三、本问题中的空气阻力到底是恒力还是变力?
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如果是恒力,那么它的加速度 a 就恒定不变,做的就是匀变速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 vt – v0 = at,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是 vt2 – v02 = 2ax,由速度变化求加速度是 a = \(\frac{{{v_t} - {v_0}}}{t}\),由位移求加速度是 a = \(\frac{{v_t^2 - v_0^2}}{{2l}}\),既然是恒力,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是相等的,如果出现两种结果不相等的情况,就表示不是恒力。
本文开头的问题中,我们假设空气阻力是恒力,但用两种不同方法求得的加速度值不相等,这说明它受到的合力不是恒力,故受到的空气阻力不是恒力。前面的方法 1 求得的是空气阻力对时间的平均值,简称平均力是可以的,而方法 2 求得的是空气阻力对空间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力欠妥。
方法 1 与下面的方法 3 是等价的,对于方法 1,如果不说它是恒力,而认为求得的是平均力,所得的结果就是正确的。方法 2 与下面的方法 4 是等价的,它们求得的是对于空间的平均值,既不能说是恒力,也不能只说是平均力。这样,从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同的方面求平均加速度,或者求平均力,看它们是否相等,而作为判定作用力是否是恒力的检验标准是可行的。
对于物体受变力作用的情况,使用“按恒力处理”的说法不妥,例如有一道题目,关于人在蹦床上跳跃的问题,蹦床的弹力是变力,如果“按恒力处理”,那就是匀变速运动,学生有可能从位移的角度进行思考,利用动能定理求解,从而造成错误。对于变力问题,求平均力是可以的,因为不指明对什么的平均,就默认是对时间的平均,即求的是对时间的平均力,通过求平均加速度或者通过动量定理求解都可以,只是不能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因为那样求得的是对空间的平均值。
还有一道题,说滑雪运动员沿斜坡滑下,已如斜面的坡度及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求滑下过程中阻力做的功。这里只说“平均阻力”,没有说明是对什么的平均,自然应该理解为是对时间的平均,用这样的平均力乘位移求功是错误的。仍以本文前面的例题为例,我们用方法 1 或方法 3 求得的是平均力,即对时间的平均阻力,大小为 f1 = 10 N,如果用它与重力相加后乘竖直向上的位移 h = 33 m,得到 660 J,而动能的减小量 ΔEk = \(\frac{1}{2}\)mv02 = 800 J,二者显然不相等。
文件下载(已下载 10 次)发布时间:2024/11/28 上午7:35:08 阅读次数: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