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我们知道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很大,所以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很容易改变。作为动力使用的压缩空气就是把一定质量的空气的体积压缩得很小,使它具有很大的压强,通常可达6×105~8×105帕(相当于大气压强的6~8倍),本章导图1中,建筑工人清理地基使用的风镐,就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钢笔吸墨水是利用钢笔里的橡皮管恢复原状时,它里面存留的空气体积变大,压强随着变小,墨水就被吸入橡皮管内。
日常生活中还会见到如图2-17所示的一些现象,好像空气是具有“弹性”的。其实这都表明气体的压强跟体积有关。
玻意耳定律
注意到气体压强随体积变化而变化的事实,并首先进行定量研究的是英国科学家玻意耳(1627-1691)。
1662年,玻意耳用水银把空气封闭在很长的J形玻璃管的短臂内进行实验。设法调节封在短臂内的空气,使管子竖直放置时,J形管两臂内的水银面在同一高度上[图2-18(a)]。这时,封闭在管内的空气压强等于当时的大气压强。由于玻璃管内径均匀,管内空气体积便可由空气柱的长度来表示。
玻意耳采用在J形管长臂内注入更多水银的方法来增大短臂内空气的压强,他发现当J形管长臂内的水银面高于短臂内的水银面时,短臂内的空气柱长度变短了,这表明空气被压缩时,空气体积减小的同时,压强在增大。他又注意到用湿布揩拭短臂或晚间照明的烛焰靠近短臂时,短臂内空气柱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提醒了玻意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空气柱的温度必须保持不变,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只由于压强变化所引起的空气体积变化的规律。
因此,玻意耳设法使实验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他发现当短臂内的室气柱体积被压缩一半时,长臂内的水银面比短臂内的水银面高出760毫米(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大气压强)。这就是说,当短臂内的空气的压强增大到等于大气压强的2倍时,空气的体积减小为原来的1/2[图2-18 (b)]。
图2-19是根据玻意耳实验的原始数据描绘的压强-体积图象(p-V图象)。图中以直角坐标系的纵轴表示J形管短臂内空气压强p(其大小等于外加于这部分空气的压强),单位用水银柱高度cmHg[1]来表示;横轴表示空气体积V,用空气柱长度的厘米数表示(因管内空气柱粗细均匀,所以可用空气柱的长度来表示空气柱的体积),单位用cm。由图象可以看出这是一段等轴双曲线,它表明
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跟体积成反比。这一实验结论叫做玻意耳定律。
若气体压强用p表示,体积用V表示,玻意耳定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p1V1=p2V2,
或 pV=C(常数)。
运用玻意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这样几点:
1.认清被研究的对象是哪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的质量必须是一定的;
2.它只能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适用;
3.要分清气体状态变化前、后的压强和体积;
4.气体状态变化前、后,压强和体积必须分别用同一单位。
等温过程的获得
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温度保持不变,这样的过程叫做等温过程。例如将被研究的气体放在大量冰水混和物中被压缩、体积减小时,外界对这部分气体做功,气体的温度将升高,这就不是一个等温过程,但是,如果压缩过程很缓慢,则这部分气体可以及时向周围的冰水混和物放热,使0℃的冰逐步熔化一部分,而气体温度始终保持在0℃。相反,当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时,温度将降低,这也不是一个等温过程。但是,如果膨胀过程很缓慢,则这时气体也可以从周围冰水混和物中及时吸收热量,使部分0℃的水逐渐凝固成冰,而气体温度始终保持在0℃。所以为了让气体来得及跟周围物质进行热交换,以使它的温度保持不变,等温过程必须进行得十分缓慢。
在其他温度下(不一定是0℃)做实验,要使气体经历一个等温过程,首先必须使环境温度保持不变。
【例题1】
一个体积为V的沼气泡自池塘底浮起,若水深为3米,沼气泡从池底上升到水面时,它的体积将变为原来的多少倍(图2-20)?(设水底和水面温度相同,大气压强为1.0×105帕。)
【解】沼气泡在池底时,气泡内的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和池水产生的压强之和,即p1=p0+ρgh,设这时气泡内气体体积为V1=V。当气泡上升到水面时,气泡内气体压强p2=p0,体积为V2。根据玻意耳定律p1V1=p2V2,得
V2=\(\frac{{{p_1}{V_1}}}{{{p_2}}}\)=\(\frac{{({p_0} + \rho gh)V}}{{{p_0}}}\)=\(\frac{{(1.0 \times {{10}^5} + 1.0 \times {{10}^3} \times 9.8 \times 3)}}{{1.0 \times {{10}^5}}}\)V=1.29V。
即气泡上升到水面时,体积扩大为原来体积的1.29倍。
【例题2】
一端封闭的、足够长的均匀直玻璃管内有一段长3厘米的水银,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封闭在管内的空气柱长5厘米[图2-21(a)]。如果小心地将这根玻璃管竖立起来,并使开口的一端向下[图2-21(b)],这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是多少?(设温度保持不变,大气的压强为1. 0×105帕,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
【解】玻璃管水平放置时,管内空气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p1=p0,因玻璃管内径均匀,设空气柱截面积为a米2,则空气柱体积V1=l1a。当玻璃管开口的一端向下竖直放置时,管内空气压强将减小为p2,p2=p0-ρgh。根据玻意耳定律p1V1=p2V2,得
V2=\(\frac{{{p_1}{V_1}}}{{{p_2}}}\)=\(\frac{{{p_0} \cdot {l_1}a}}{{{p_0} - \rho gh}}\)=\(\frac{{1.0 \times {{10}^5} \times 5 \times {{10}^{ - 2}}a}}{{1.0 \times {{10}^5} - 13.6 \times {{10}^3} \times 9.8 \times 3 \times {{10}^{ - 2}}}}\)米2=0.052a米3,
管内空气柱长度
l2=\(\frac{{{V_2}}}{a}\)=\(\frac{{0.052a}}{a}\)米=0.052米=5.2厘米。
思考
1.请你解释图2-17所示的空气具有“弹性”的现象。
2.罐装牛奶是密封的,如果只在罐子顶部开一个小孔,牛奶很难从小孔倒出(图2-22),这是什么原因?
问题探讨
S(学生):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用手指紧紧按住露出水面一端的管口,然后将玻璃管向上提起几厘米,这时管中的水面为什么会比管外水面高一些,而又比玻璃管向上提起的高度小?应当怎样来分析这个问题呢?
T(教师):首先,管中的液面不可能一点也不上升,否则管内、外液面持平,被封闭在管内的空气柱压强不变,而体积却增大了,这是不可能的;其次,管中的液面上升的高度也不可能跟玻璃管上提的高度相等,否则,空气柱的体积不变,而压强却小于原来的大气压强了,这同样也是不符合玻意耳定律的。只有管内水面比管外水面高一些,又比玻璃管向上提起的高度小一些,管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才符合玻意耳定律。由此可见,分析这类体积变化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气体压强的变化。
练习六
1.如图2-23所示,带有活塞的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已知气体压强为1.0×105帕,体积为2升。如果在外力作用下,将活寒向右拉动,使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增大到4升,则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将变为多大?如果不计活塞与器壁间的摩擦,活塞的截面积为100厘米2,为了使活塞平衡,这时需用多大的拉力?(设温度保持不变,大气压强为1.0×105帕。)
2.如果上题中的已知条件是:原来气体的压强为1.0×105帕,密度为1.29千克/米3。在外力作用下,十分缓慢地将活塞向左推动,当容器里气体的压强达到5×105帕时,容器里气体的密度将是多大?
3.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法:在一端封闭的均匀直玻璃管中,用一段水银封住一定量的空气,当玻璃管开口端向上竖直放置时[图2-24(a)],测得水银柱高度为h,空气柱长度为l1。小心地把玻璃管放成水平,测得空气柱长度为l2[图2-24(b)]。设温度保持不变,水银密度为ρ,根据上面的数据,试写出大气压强p0的表达式。
如果仍用这根装有一段水银柱的玻璃管,将开口端向下竖直放置,是否也能测出大气压强?
4.如图2-25所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均匀U形管内盛有水银,左臂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当U形管竖直放置时,两臂内的水银面在同一高度;现从开口的一端再灌入一些水银,使两臂内水银面的高度差为2厘米,左臂内的空气被压缩1厘米,求左臂内原来的空气柱长。(设温度不变,大气压强为1.0×105帕。)
5.将一根长1米、一端封闭的均匀玻璃管开口的一端竖直地向下插入水中,当把玻璃管的一半长度插入水中时,进入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h为多大(图2-26)?(设温度保持不变,大气压强为1.0×105帕。)
[1] 按国务院1984年关于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通知,压强的单位mmHg、cmHg已经废除,应一律用帕做单位,1cmHg=1333帕。
发布时间:2016/11/9 上午10:59:42 阅读次数: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