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A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在前面的两章中我们分别学习了运动和力,现在要进一步了解力和运动有怎样的关系?图3-l(a)中喷气战斗机在天空不断喷气加速攀升;图3-1(b)中青蛙后腿用力蹬地奋力一跳,可窜得非常远。这些物体的运动使我们思考许多问题:为什么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时一定有推动力?在起动瞬间,飞机的推力远比青蛙大,但加速度可能没有青蛙大?青蛙起跳时对地面有作用力吗?飞机对喷出的气体有作用力吗?青蛙离地后,飞机停止喷气后,它们还能继续前进吗?

图3-1a
图3-1(a)
图3-1b
图3-1(b)

学习了本章之后,你就能回答这些问题了

气垫导轨上滑块的运动

图3-2
图3-2

图3-2所示是一个气垫导轨的构造图。①是导轨,其表面均匀分布着许多小孔,不断喷出气流;②是进气管,它连着气泵(未画出);③是滑块,滑块与导轨之间形成的“气垫”会将滑块浮起,使滑块可以做近乎无摩擦的运动。请你观察一下滑块的往复运动,看看它能运动多久?


图3-2
图3-2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杰出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存在着极大的缺陷,那就是只注重对自然现象的某种解释,而不考察其实质。在现代人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结论是非常荒唐可笑的,然而教会长期以来却将其作为教义传播。教会的力量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统治人类的思想将近2000年。

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下落运动之外,重物的运动都是“被迫的”,“一切运动物体必定受到某物的驱动”。他提出如下的说法:要使一个物体运动起来必须有力推它、拉它。当力停止作用后,运动物体便静止不动。要使一个物体运动得更快,要用更大的力推它。要保持一个物体做匀速运动,必须有一个恒定的力作用于它。

归纳起来就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大家谈

图3-4
图3-4

如图3-4所示,手推桌面上的木块做匀速运动,手离开木块后,木块便停止运动,亚里士多德怎么解释这一现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伽利略怎样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巧妙地设想有两个对接的斜面,假想让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

图3-5
图3-5

伽利略根据上面的斜面想像实验进行推论。如图3-5所示,将小球从斜面AB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BC。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高度;如果减小斜面BC的倾角,变为图中BCʹ,小球将通过更长的路程,最终仍能到达原来的高度;继续减小BC斜面的倾角,小球通过的路程也更长。当BC最终成为水平面时,小球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这就是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

这个实验得出了与亚里士多德相反的结论,即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任何力。

 

1.伽利略的斜面理想实验

(1)伽利略得出的结论: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2)理想实验又叫想像实验,它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抽象思维深刻揭示自然规律。

 

实际上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最终要停下来,这是受到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气垫导轨上滑块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非常小,可以看到滑块在不受推力的情况下,几乎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会怎样?

伽利略已经得到初步的结果,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笛卡儿又进一步完善了上述论点。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其中包含牛顿第一定律,即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Newton first law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叫做惯性,大到天体小至原子、电子,凡是有质量的物体都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3.惯性(inertia

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在初中也已经学习过,它虽然不能用实验直接进行验证,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极为重要的规律。

通常物体都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通常我们所说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都是在平衡力作用下的状态。

自主活动

1.小实验:吹乒乓球。

图3-6
图3-6

如图3-6所示,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它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运动。在与乒乓球路径相垂直的方向上放一个纸筒(纸筒的直径略大于乒乓球的直径)。当乒乓球经过筒口时,对着球横向吹气,能不能将球吹进纸筒?做此实验,并讨论分析。

2.用“物体具有惯性”说明图3-7中的各种现象:

(1)飞车过黄河;

(2)甩体温计;

(3)一种割草方法(割刀切断草时,草几乎在原处倒下);

(4)一种张开塑料袋的方法(将袋口稍微张开后,突然向下运动,使袋完全张开)。

图3-7
图3-7

历史回眸

牛顿生平

1643年1月4日,艾萨克·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一户农民家庭。那一年,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恰好去世。

牛顿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后由外祖母抚养。1649年,牛顿入小学读书。那时的牛顿资质一般,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他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喜爱读书,喜爱思考,喜爱动手做小实验、搞小制作。9岁那年,他做了一个日晷——一种通过日影来定时刻的装置,并将它安放在村子中央。后来村民们以崇敬的心情称它为“牛顿钟”,并一直沿用到牛顿去世后好几年。从保存下来的牛顿青少年时代的几本笔记本中可以看到,那时他就对调配颜色、几何问题、太阳时钟及哥白尼日心说都很感兴趣,爱好对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的自然知识进行记录、分类、整理。

1661年,牛顿考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此时三一学院还充满着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仅仅开设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神学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第一位主持讲座的是一位博学的科学家——巴罗教授(现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牛顿的雕像之北,立有巴罗的雕像)。正是这位老师把牛顿引向自然科学。这段时期,牛顿学习了算术、三角,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又读了开普勒的《新天文学》、笛卡儿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等。1664年经过考试,牛顿成为巴罗的助手。

1665年秋到1667年春,伦敦大疫,学校停课,牛顿回到家乡伍尔索普。由于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酌熏陶和培养,这两年内,不到24岁的牛顿精力旺盛,才华迸发,也是他一生中取得最大收获的时期。这段时间内,他创立了微积分;通过三棱镜发现了太阳光的颜色结构;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这段时间的轶事。

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1668年,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1669年,在巴罗教授的推荐下,年仅26岁的牛顿成为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数学教授。1672年,进入英国皇家学会。至此,牛顿的学术地位不断上升。1687年,举世震惊的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问世。该书提出了以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理论和天体力学理论。该书的出版标志了牛顿力学的诞生。

1699年,牛顿被任命为皇家造币厂厂长,当时英国币制混乱,牛顿运用他的冶金知识制造新币。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的工作。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1705年因改革币制有功,受封为爵士。1727年3月31日牛顿因病逝世,以国礼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图3-8
图3-8 牛顿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牛顿的最主要贡献

建立了以三个运动定律为基础的力学理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光的色散,创立微积分;发明反射望远镜。牛顿最有影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文件下载(已下载 281 次)

发布时间:2015/12/29 下午2:23:04  阅读次数:2657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