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参考

1.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5)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比较初、高中对速度的定义会发现,由于“位移”和“路程”不相同,高中与初中所学习的速度是不相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个不同点,有利于学生对失量的学习。用好教科书图1.3-1和“思考与讨论”,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对速度概念的学习。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初学“瞬时速度”时会表现出不理解,他们认为:“既然是在某一时刻,那么物体的位置就没有发生变化,怎么会有速度呢?”对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但是在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当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阅读“说一说”栏目的内容,让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单位时间物体运动位移”的含义,能够更多地认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意义。

教科书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栏目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启示学生思考技术上提高速度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

新的一节开始,再次出现在一维坐标系中研究位置坐标和坐标的变化,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学生通过对“思考与讨论”中问题的讨论,可以很明确地知道,在直线运动中速度方向(也就是运动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问题,要明确研究问题的思路。如,为什么要选定汽车运动的直线为一维坐标系,并确定坐标轴的原点和坐标轴的止方向?确定汽车在t1t2时刻的位置坐标x1=10m、x2=30m,坐标值大于零说明什么?计算汽车从A到B的位移Δx为什么是正值?正值说明什么?质点从B点到A点,位移Δx为什么是负值?负值说明什么?

讨论的目的:首先使学生知道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但不一定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同。其次,在学生用初、末位置的坐标(正、负值的选定)确定位移方向(位移正、负值的意义)的过程中,初步涉及同一直线矢量的运算问题。这不仅是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工作,而且使学生从开始处理矢量问题,就认识到正、负值与方向关系的重要性。

(2)速度

即使没有学过高中物理,绝大多数人也都有速度的概念。也许他们关于速度的概念比较肤浅,也不一定符合科学的定义,但是在比较运动快慢的问题上一般不会是错误的。如,坐在车上的人可以通过路旁的里程碑和手表计算行车的快慢。通过观察里程碑而得到的行程,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科学概念中的位移,但是用行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计算出来的速度,却能够表明车子运行的快慢,这是生活中计算运动快慢常常使用的方法。

然而,在高中物理课中所说的速度,被严格地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这对初学的学生来说,达到理解并不困难.但是会有一个适应和熟悉的阶段。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学生对平均速度是容易理解的。但是教学中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此时的平均速度与初中学过的速度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和“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是不一样的。现在说的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位移Δx方向相同,而初中说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方向的。

速度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之分,两者相比,平均速度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是一个与真实过程相联系的计算,即真实的位移Δx与真实的时间间隔Δt的比值。相比较,瞬时速度就难以理解了。在教科书中,采用这样的观点说服学生:在时间间隔Δt较小的情况下,平均速度能比较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Δt越小,描述越精确,因此当Δt很小很小时,就可以认为ΔxΔt是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在这里渗透的是极限思想,但并未要求学生准确地从极限的意义上去理解瞬时速度概念。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反映的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对此,会有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既然瞬时速度是指某时刻的速度,而某时刻物体的位置是一个确定的值,它不是位移,怎么会有速度呢?学生的疑问来自于没有注意到瞬时速度不是看某一时刻的位置,而是看此一时刻后Δt物体位置的变化Δx。物体运动经过某一位置,这个位置虽然是固定的,但是运动物体不是停留在这一点,只是经过这一点。所以,在这一点的速度,应该理解为在这个位置附近的很短时间内ΔxΔt的值。针对学生的这种问题,更加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变化”和“变化率”思想的渗透。

为加深学生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我们还可安排下面的实验。

图1-1
图1-1

演示 如图1-1所示,让滑块沿倾斜的气垫导轨做加速运动。将滑块放上不同宽度的遮光片,若没有成品遮光片,可用硬纸片自制成需要的宽度。测出每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一段时间间隔Δt

以下是某位老师采集的实验数据。当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其前端P到达A点时的速度相等。滑块上装有不同宽度的遮光片,它们的宽度Δx分别为AA1、AA1……用光电门测量滑块上不同宽度的遮光片通过A点所需时间,可以知道它们经过A点时的平均速度。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在遮光片宽度小于3.8cm之后,三组数据的平均速度都是0.41m/s。说明在时间小到一定程度后,滑块通过A点的瞬时速度就等于0.41m/s。

Δx/m

(遮光片的宽度)

Δt/s

v¯/(m.s-1

1

2

3

AA1=0.300

0.632

0.635

0.636

v¯1=0.47

AA2=0.200

0.460

0.459

0.458

v¯2=0.44

AA3=0.110

0.264

0.263

0.263

v¯3=0.42

AA4=0.038

0.094

0.094

0.093

v¯4=0.41

AA5=0.024

0.059

0.058

0.058

v¯5=0.41

AA6=0.0086

0.021

0.021

0.021

v¯6=0.41

关于瞬时速度大小和速率,课本是这样说的:“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如何让学生理解其意义?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教学:

教师:速度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如果把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是否说明速率是标量呢?

初中所学的速度可以称为速率吗?

教师: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Δt非常非常小时的值。在Δt很小的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有什么关系?此时,瞬时速度的大小和瞬时速率还有区别吗?

教学目的:学生认识在Δt很小的时候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则瞬时速度的大小就可以等于速率了。

学生认识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就可以理解“汽车速度计不能显示车辆运行的方向,它的读数实际是汽车的速率”。因此,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的“速度”有时就是指速率。

对于“说一说”栏目的内容,教学中可以组织同学阅读,并议论费恩曼所举的有趣实例。讨论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警察所说的超速是指瞬时速度过大,而女士却强调她已走过的路程以及她将要走过的路程。可见,这位女士不懂瞬时速度,更不懂单位时间路程的意义。

“STS”栏目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本节“速度与现代社会”讲的是,由于交通工具速度的提高,城市规模扩大了,战争观念改变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快了……STS的意义在于揭示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非单纯的科学知识在技术上的应用。如果只讲科学的发展使得汽车、飞机、轮船等技术发展了,人们可以“日行千里”,却不涉及城市建设、战争观念、文化交流等社会层面的内容,那就不是本来意义的STS,这点应该引起注意。

3.问题与练习

内容分析

本节三个课后练习从三个方面巩固速度概念。第1题通过在宇宙天体中使用速度公式,使学生在巩固速度公式的同时感受宇观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第2题,学生通过计算不同1s时间的平均速度,有利于理解平均速度大小与所取哪段时间有关。思考回答初、末瞬时速度与哪段时间有关。思考回答初、末瞬时速度与哪段平均速度更接近,有利于巩固对“Δt非常小,就可以认为ΔxΔt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的认识。第3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虽然会遇到科学概念与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矛盾”,比如,根据里程和时间计算的“速度”应该是物理概念中的速率,但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没有“速率”的说法,所以我们根据里程计算的就是生活中人们所说的“速度”。教师只要说清楚它们的区别,学生是容易理解的。

解答与说明

1.答:(1)1光年=365×24×3600×3.0×108m=9.5×1015m

(2)需要时间为4.0×10163.0×108s=43×108s=4.2y(年)

2.解答:(1)前1s平均速度v1=9m/s

前2s平均速度v2=8m/s

前3s平均速度v3=7m/s

前4s平均速度v4=6m/s

全程平均速度v5=5m/s

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速度,但是会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m/s,0

3.答:(1)224.9m/s        (2)36.6m/s        (3)0

说明       列车时刻表中站与站间的里程表示的是路程,所以求解的是平均速率。但是在这里可以把它作为平均速度。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物理概念时并不严谨,大家彼此了解所表达的意思。

文件下载(已下载 40 次)

发布时间:2015/9/24 下午10:30:52  阅读次数:513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