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人造地球卫星本讲概述

一、本讲概述

本讲以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Ⅰ中有关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的知识为基础,从应用的角度对反映现代科技成就的人造地球卫星进行了适当的介绍。在所有侧重应用的选学专题中,本讲是唯一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掌握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和运行的基本原理,本讲在已经学习过第一宇宙速度的基础上介绍了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并对卫星的轨道与发射速度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说明,万有引力定律和第一宇宙速度都是本讲的重要基础,因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Ⅰ中已经学过,为避免重复,课本中作为已掌握知识处理。为了突出人造地球卫星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课本对主要的几种卫星都作了一定的介绍。由于绕月探测与严格定义的人造地球卫星有一定的区别,还涉及复杂的变轨问题,所以在课本中没有阐述。

二、本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点 学习水平 说明
第一宇宙速度 B 掌握第一宇宙速度的由来和推算过程,记忆其数值与单位,进行相关计算。
第二宇宙速度 A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的含义。
第三宇宙速度 A 知道第三宇宙速度的含义。
同步卫星 C 掌握同步卫星的运行原理及特点,进行相关计算。
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 A 知道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功能和用途。

本讲核心概念是宇宙速度,核心规律是万有引力定律。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宇宙速度和同步卫星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造地球卫星应用的学习,懂得力学知识在航天技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了解我国卫星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强国的信心。

三、本讲重点和难点

本讲的重点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和运行原理,难点是卫星发射速度与卫星运行轨道形状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建议

建议本讲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卫星发射和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宇宙速度和同步卫星,第二课时学习几种应用卫星的实例和练习相关的计算。

文件下载(已下载 138 次)

发布时间:2014/1/14 上午11:54:50  阅读次数:1742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