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E 电阻定律教学建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电阻率和电阻定律,知道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知道光敏电阻,知道超导现象。
2.在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了解我国在超导技术上的巨大成就,感悟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电阻定律。
难点是电阻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
本节是选学的内容,以介绍各类电阻作为情景,然后通过欧姆对导体的研究,提出电阻与材料、长度、导体横截面积有什么定量关系,再通过DIS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测量导体电阻,得出电阻与相关因素有什么定量关系的结论,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本节中还表述了电阻率以及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揭示了温度传感器中的热敏电阻的原理,最后介绍了超导现象以及我国在超导领域内的成就,旨在扩展学生的科学视野,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动向。
1.关于电阻定律的教学建议
电阻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本实验难度不大。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容易得到,导线的长度用米尺测量,导线的直径可阻用螺旋测微器测,也可以把导线紧密绕在一个粗细适当的圆柱体上,用直尺量出缠绕部份的宽度,再除以缠绕的圈数,求平均直径。而螺旋测微器以前接触不多,如果学校有条件使用螺旋测微器,建议先把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作一介绍,使学生顺利操作由于实验难度不大,建议让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如“自主活动”中的猜想、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的处理、结论的归纳等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交由学生完成。如果不用DIS,也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代替传感器,只是处理数据费时较多,学生要自己列表记录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2.关于电阻率的教学建议
电阻率是一个新的概念,课本中由实验得出电阻定律,电阻定律中的系数就是电阻率。关于电阻率,建议强调三点:(1)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本领的物理量,与电路工作状态及导体形状无关。在数值上某材料的电阻率等于长1m、截面积为1m2的该材料的电阻值。(2)电阻率与温度有关,有的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如金属导体;有的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如半导体;有的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康铜合金。(3)电阻率的单位不是电阻的单位欧姆(Ω),而是欧姆•米(Ω•m)。
3.关于超导现象的教学建议
超导现象是上世纪初被发现的重要物理现象,因为与导体电阻有关,所以放在电阻率这一节。建议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导现象、什么是超导材料、什么是转换温度。要注意超导材料并不是某些特殊材料,而是指处在超导状态下的材料,如水银在-269℃时就是超导材料,转换温度就是使某种材料发生超导现象的温度,不同的材料转换温度不同,科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材料的转换温度,转换温度越高越有使用价值。同时还建议用多媒体介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因为我国在超导技术方面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四)作业说明
本节共有11道练习题,建议第1、2、8、9题在课内完成。
参考答案
A组
1.A
2.B
3.C
4.20m
5.0.149
6.15.13kg
B组
7.C
8.ACD
9.1Ω,16Ω
10.43.1V
11.1×10-6Ω•m,镍铬合金
文件下载(已下载 177 次)发布时间:2013/10/17 上午8:24:12 阅读次数: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