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上海高考

  •  下载
  •  2008/1/31
  •  3110 次
  •  118 K

1.关于光电效应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B)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或照射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

(C)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D)在光电效应中,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答案】

C

 

2.两个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 AB 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 CD。今以两平面镜的交线为轴,将镜转动 10°,两平面镜仍保持直角,在入射光 AB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经过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为 C′D′,则 C′D′ 与 CD(      )

(A)不相交,同向平行             (B)不相交,反向平行

(C)相交成 20° 角                       (D)相交成 40° 角

【答案】

A

 

3.位于载流长直导线近旁的两根平行铁轨 A 和 B,与长直导线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在铁轨 A、B 上套有两段可以自由滑动的导体 CD 和 EF,如图所示。若用力使导体 EF 向右运动,则导体 CD 将(      )

(A)保持不动                     (B)向右运动

(C)向左运动                     (D)先向右运动,后向左运动

【答案】

B

 

4.如图为一矩形线圈,绕与匀强磁场垂直的中心轴 O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引出线的两端各与互相绝缘的半圆铜环连接,两个半圆环分别与固定电刷 A、B 滑动接触,电刷间接有电阻 R,如图所示。在线圈转动过程中,通过 R 的电流(      )

(A)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变化

(B)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C)大小不断变化,方向从 A→R→B

 (D)大小不断变化,方向从 B→R→A

【答案】

C

 

5.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离地面越高,则卫星的(     )

(A)速度越大                             (B)角速度越大

(C)向心加速度越大                 (D)周期越长

【答案】

D

 

6.设在平直公路上以一般速度行驶的自行车,所受阻力约为车、人总重量的 0.02 倍,则骑车人的功率最接近于(      )

(A)10−1 千瓦        (B)10−3 千瓦        (C)1 千瓦        (D)10 千瓦

【答案】

A

 

7.关于物体内能及其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其内能必定改变

(B)物体对外作功,其内能不一定改变;向物体传递热量,其内能不一定改变

(C)对物体作功,其内能必定改变;物体向外传出一定热量,其内能必定改变

(D)若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物体的内能一定不改变

【答案】

B

 

8.右图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截面均匀的U形玻璃管 AB,管内灌有水银。两水银面高度相等,闭管 A 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压强为 72 厘米汞柱。今将管 B 的开口端接到一抽气机,抽尽管 B 内水银面上的空气,结果两水银面产生 18 厘米的高度差,问管 A 内原来气体柱的长度是(         )

(A)18 厘米    (B)12 厘米    (C)3 厘米    (D)6 厘米

【答案】

C

 

9.可以被电场加速或偏转的射线是(      )

(A)阴极射线             (B)伦琴射线             (C)α 射线          (D)γ 射线

【答案】

AC

 

10.右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 α 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 A,用粒子流 A 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 B,经研究知道(         )

(A)A 为中子,B 为质子

(B)A 为质子,B 为中子

(C)A 为 γ 射线,B 为中子

(D)A 为中子,B 为 γ 射线

【答案】

A

 

11.在电场中,任意取一条电场线,电场线上的 a、b 两点相距为 d,则(         )

(A)a 点场强一定大于 b 点场强

(B)a 点电势一定高于 b 点电势

(C)a、b 两点间电势差一定等于 EdE 为 a 点的场强)

(D)a、b 两点间电势差等于单位正电荷由 a 点沿任意路径移到 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

【答案】

BD

 

12.质量为 m 的小球 A,沿光滑水平面以 v0 的速度与质量为 2m 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A 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 1/9,那么小球 B 的速度可能是(        )

(A)13v0              (B)23v0              (C)49v0              (D)59v0

【答案】

AB

 

13.两重迭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 θ 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 A、B 的质量分别为 Mm,A 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μ1,B 与 A 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 B 受到的摩擦力(         )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

(C)大小等于 μ1mgcosθ

(D)大小等于 μ2mgcosθ

【答案】

BC

 

1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膨胀过程,这过程可以用 pV 图上的直线 ABC 来表示。如图所示,在A、B、C三个状态上,气体的温度 TA______TCTB______TA。(填“大于”、“等于”、“小于”)

【答案】

等于,大于

 

1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由某种媒质射入空气,当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60° 时,折射光线恰与反射光线垂直,该媒质的临界角等于__________。(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答案】

sin−133

 

16.甲乙两人先后观察同一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的情况。

1.甲开始观察时,振子正好在平衡位置并向下运动。试画出甲观察到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已知经过 1 s 后,振子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振子振幅为 5 cm(设平衡位置上方为正方向,时间轴上每格代表 0.5 s)。

2.乙在甲观察 3.5 s 后,开始观察并记时,试画出乙观察到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答案】

如图

 

17.有位同学用以下方法测定一架收录机的功率:合上收录机的电键,把音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再把家中所有的其他用电器断开,然后观察自己家中使用的电度表(小火表)的转盘速度,发现转盘转过两圈所需时间为 150 秒。该电度表上标明每千瓦时(1 度电)转 1200 圈。由此可以计算出收录机的功率为__________瓦。

【答案】

40

 

18.23292U(原子量为 232.0372)衰变为 23890Th(原子量为 228.0287)时,释放出 α 粒子(42He 的原子量为 4.0026),则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焦。(1u = 1.66×10−27千克)

【答案】

8.8×10−13

 

19.两个底面积都是 S 的圆桶,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桶内装水,水面高度分别为 h1 和 h2,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 ρ。现把连接两桶的阀门打开,最后两桶水面高度相等,则这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等于________。

【答案】

14ρgSh1h22

 

20.MN 为水平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 d,两板间电势差为 U。当带电量为 q,质量为 m 的正离子流以速度 v0 沿水平方向从两板左端的中央 O 点处射入,因受电场力作用,离子作曲线运动。偏向 M 板(重力忽略不计)。今在两板间加一匀强磁场,使从中央 O 点处射入的正离子流在两板间作直线运动。则磁场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磁感应强度 B = _________。如果把上述磁场的区域扩大到金属板右侧的空间,则从平板间射出的正离子将在这磁场中作圆周运动,完成半个圆周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

【答案】

垂直纸面指向纸外;Uv0dπmqB

 

21.在做“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时,有位同学按下图电路进行连接,他共用 6 根导线,即 aa′、bb′、cc′、dd′、b′e 及 df,由于混进了一根内部断开的导线,所以当他按下开关K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都不偏转。他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 ab′ 间电压时,读数约为 1.5 伏(已知电池电动势约为 1.5 伏)。为了确定哪一根导线的内部是断开的,可以再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______两点间的电压,如果约为 1.5 伏,则一定是_______导线断开;如果是______伏,则一定是________导线断开。

另一同学按上图把线路连接正确后,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接触点的位置,测出了几组 UI 的数据,(见图)是根据 1、2、3、4、5、6组的数据在 UI 图上画出的点子和相应的 UI 图线。根据这一图线,可求出电池的电动势 ε =_____伏,内电阻 r =________欧。如果他不利用这一图线,而是只利用任意两组UI数据,那么当他选择______、______两组数据时,求出的 εr 值误差最大。

【答案】

(1)aa′,aa′,0,bb′ 或 bb′,bb′,0,aa′

(2)1.43,0.98,4、5。

 

22.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入射小球的质量应__________被碰小球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可以用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代表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因为__________。

【答案】

大于。

小球都在同一高度作平抛运动,落地的时间相同,速度与水平距离成正比。

 

23.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有两个大小相同的铁球和木球(都有小孔)可供选择,则选用铁球作为摆球较好

(B)单摆的偏角不要超过 5°

(C)为了便于改变摆线的长度,可将摆线的一头绕在铁架上端的圆杆上以代替铁夹

(D)测量摆长时,应该用力拉紧摆线

【答案】

AB

 

24.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 E = 6.3 伏,内电阻 r = 0.5 欧,固定电阻 R1 = 2 欧、R2=3 欧。R3 是阻值为 5 欧的滑动变阻器。按下电键 K,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触点,求通过电源的电流范围。

【答案】

2.1 A 到 3 A 之间

【解析】

设变阻器的触点把电阻 R3 分成 R0R3R0 两部分,等效电路如图所示,电路的外电阻

R = 11R2+R0+1R1+R3R0 = (5R0+2)(3+R0)10 = 25(R02)210                 ①

R0 – 2 = 0          即 R0 = 2 Ω                                                                             ②

外电阻最大,其大小为

R最大 = (52+2)(3+2)10 Ω = 2.5 Ω                            ③

当外电阻最大时,通过电池的电流最小

I最小 = ER12+r = 6.32.5+0.5 A = 2.1 A                         ④

由①式,当    R0 = R2 = 5 Ω                                          ⑤

时,外电阻最小,其大小为

R最小 = (55+2)(3+5)10 Ω = 1.6 Ω                            ⑥

当外电阻最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最大

I最大 = ER12+r = 6.31.6+0.5 A = 3 A                            ⑦

电流的变化范围在 2.1 A 到 3 A 之间。

 

25.一具有固定转轴的矩形导线框 abcd,处在直线电流的磁场中,转轴与直导线平行,相距 4r0,线框的 ab 和 cd 两边与转轴平行,长度都为 5r0,bc 和 da 两边与转轴垂直,长度都为 6r0,转轴通过这两条边的中点,如图所示。直导线中的电流向上。当导线框垂直于由直线电流与转轴构成的平面时,ab 边和 cd 边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都是已知值 B0

(1)若导线框以恒定的角速度 ω 绕固定轴转动,求当导线框转到上述位置时,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2)若导线框转到上述位置时,框内电流强度为 I,方向为 abcda,求导线框处在这位置时,磁场对 ab 边和 cd 边的作用力以及这两个力对转轴的力矩。

【答案】

(1)E = 24B0r02ω

(2)F = 5Ir0B0

M = 24B0r02I

【解析】

(1)导线框绕固定轴转动时,ab、cd 两边都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设导线框绕转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导线框转到给定的位置时,ab 边和 cd 边速度的大小相等,这速度为

v = 3r0ω                                   ①

速度的方向、ab 和 cd 边所在处磁场的方向如图所示。由于 ab 边与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垂直,速度方向与磁感线的夹角为 φ,故 ab 边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E = B0·ab·vsinφ                          ②

而 sinφ = cosθ = 4r0(4r0)2+(3r0)2 = 0.8              ③

已知,ab = 5r0,由①②式,得

Eab = B0×5r0×3r0ω×0.8 = 12B0r02ω                        ④

cd 边中的感生电动势与ab边中的感生电动势的大小相同,而且又是串联在一起的,所以这一瞬间导线框中的感生电动势是

E = 2Eab = 24B0r02ω               ⑤

(2)当导线框位于给定位置时,导线 ab 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0,磁场的方向与通电导线 ab 垂直,如图所示。所以磁场对导线 ab 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fab = B0I·ab = 5Ir0B0                       ⑥

磁场对 cd 边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

fcd = 5Ir0B0                       ⑦

fab 对转轴的力矩

Mab = fabL2 = fab·Oʹb·cosθ = 5Ir0B0×3r0×0.8 = 12B0r02I                 ⑧

fcd 对转轴的力矩 Mcd 的大小等于 Mab,两个力矩都有使导线框作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故合力矩

M = Mab + Mcd = 24B0r02I               ⑨

 

26.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 m1 = 20 千克的小车,通过一根几乎不可伸长的轻绳与另一个质量为 m2 = 25 千克的拖车相连接。一质量 m3 = 15 千克的物体放在拖车的平板上。物体与平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μ = 0.20。开始时,拖车静止,绳未拉紧(如图所示),小车以 v0 = 3 米/秒的速度向前运动。求:

(1)当 m1m2m3 以同一速度前进时,速度的大小;

(2)物体在拖车平板上移动的距离。(g 取 10 米/秒2

【答案】

(1)v = 1 m/s

(2)Δs = 0.33 m

【解析】

(1)在从绳开始拉紧到 m1m2m3 以同一速度运动的这一过程中,m1m2m3 这三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由动量守恒定律

m1v0 = (m1 + m2 + m3v                                    ①

式中 v0m1 的初速度,v 为三者一起运动的速度。由①式得

vm1v0m1+m2+m3 = 20×320+25+15 m/s = 1 m/s            ②

(2)在绳拉紧的极短时间内,m1m2 的相互作用可看作一种碰撞过程,在这过程中,m3 作用于 m2 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由动量守恒定律

m1v0 = (m1 + m2v2                                            ③

v2 = m1v0m1+m2 = 20×320+25 m/s = 43 m/s                          ④

m1m2 以速度 v2 运动时,要受到 m3 的摩擦力的作用。因克服摩擦力作功,m1m2 的速度由 v2 减少到 v。由动能定理

fs2 = 12m1 + m2v2212m1 + m2v2                ⑤

式中 s2m1m2 一起向前移动的距离,而摩擦力 f

f = μm3g                                           ⑥

由⑤、⑥以及④式。可得

s2 = (m1+m2)(v22v2)2μm3g = (20+25)(1691)2×0.2×15×10 m = 712 m                                ⑦

作用于 m3 的摩擦力对 m3 作功,使其速度增加至 v。由动能定理

fs3 = 12m3v2                            ⑧

由⑥、⑧以及②式,可得

s3 = v22μg = 12×0.2×10 m = 0.25 m                        ⑨

Δs = s2s3 = 0.33 m                               ⑩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