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在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
(A)振子所受的回复力逐渐增大 (B)振子的位移逐渐增大
(C)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 (D)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
D
2.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B)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D)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答案】
A
3.氘核(21H)和氚核(31H)聚合成氦核(42He)的核反应方程如下:
21H + 31H→ 42He + 10n
设氘核质量为 m1,氚核质量为 m2,氦核质量为 m3,中子质量为 m4,则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 )
(A)(m1 + m2 − m3)c2 (B)(m1 + m2 − m4)c2
(C)(m1 + m2 − m3 − m4)c2 (D)(m3 + m4 − m1 − m2)c2
【答案】
C
4.一磁棒自远处匀速沿一圆形线圈的轴线运动,并穿过线圈向远处而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四图中,较正确反映线圈中电流 i 与时间 t 关系的是(线圈中电流以图示箭头为正方向)( )
【答案】
B
5.质量为 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作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 7mg,此后小球继续作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
(A)
【答案】
C
6.如图所示是一种手控制动器。a 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b 是摩擦制动片,c 是杠杆,O 是其固定转动轴。手在 A 点施加一个作用力 F 时,b 将压紧轮子,使轮子制动。若使轮子制动所需的力矩是一定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轮 a 逆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 F 较小
(B)轮 a 顺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 F 较小
(C)无论 a 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转动,所需的力 F 相同
(D)无法比较 F 的大小
【答案】
A
7.一列横波沿水平方向传播,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图中 a、b、c、d 四点在此时刻具有相同运动方向的是( )
(A)a 和 c (B)a 和 d
(C)b 和 c (D)b 和 d
【答案】
BC
8.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
(A)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B)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D)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答案】
AD
9.如图所示,一金属直杆 MN 两端接有导线,悬挂于线圈上方,MN 与线圈轴线均处于竖直平面内,为使 MN 垂直纸面向外运动,可以( )
(A)将 a、c 端接在电源正极,b、d 端接在电源负极
(B)将 b、d 端接在电源正极,a、c 端接在电源负极
(C)将 a、d 端接在电源正极,b、c 端接在电源负极
(D)将 a、c 端接在交流电源的一端,b、d 接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
【答案】
ABD
10.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 P 点自由下落,图中 a 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 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 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 P 至 c 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于弹性绳弹力的冲量
(B)从 P 至 c 过程中重力所做功等于人克服弹力所做的功
(C)从 P 至 b 过程中人的速度不断增大
(D)从 a 至 c 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答案】
BC
11.如图所示,A、B 为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 d,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两板的中央各有一小孔 M 和 N。今有一带电质点,自 A 板上方相距为 d 的 P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P、M、N 在同一竖直线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到达 N 孔时速度恰好为零,然后沿原路返回。若保持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则( )
(A)把 A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 P 点自由下落后仍能返回
(B)把 A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 P 自由下落后将穿过 N 孔继续下落
(C)把 B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 P 点自由下落后仍能返回
(D)把 B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 P 点自由下落后将穿过 N 孔继续下落
【答案】
ACD
12.关于原子结构,卢瑟福根据________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本世纪初,玻尔结合普朗克量子学说提出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_____原子的光谱。
【答案】
α粒子散射,氢
【解析】
A组
12.关于光的本性,早期有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______说,后来又有麦克斯韦的电磁说。本世纪初,为解释______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答案】
波动,光电效应
【解析】
B组
13.在一次“飞车过黄河”的表演中,汽车在空中飞经最高点后在对岸着地。已知汽车从最高点至着地点经历时间约 0.8 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约为 30 米,忽略空气阻力,则最高点与着地点间的高度差约为______米。
【答案】
3.2
13.在一次“飞车过黄河”的表演中,汽车在空中飞经最高点后在对岸着地。已知汽车从最高点至着地点经历时间约 0.8 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约为 30 米,忽略空气阻力,则汽车在最高点时的速度约为______米/秒。
【答案】
37.5
14.一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u = 15sin100πt (V),将该交流电压加在一电阻上时,产生的电功率为 25 W。那么,这个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__欧姆。
【答案】
4.5
【解析】
A组
14.水电站给远处山村送电的输出功率是 100 kW,用 2 000 V 电压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是 2.5×104 W,如果改用 20 000 V 高压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是_________W。
【答案】
250
【解析】
B组
15.已知 LC 振荡电路中电感为 L0,为利用此振荡电路发射波长为 λ 的电磁波,振荡电路的电容应为______。
【答案】
16.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在半径为 a 的圆形区域内、外,磁场方向相反,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 B。一半径为 b,电阻为 R 的圆形导线环放置在纸面内,其圆心与圆形区域的中心重合。在内、外磁场同时由 B 均匀地减小到零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 q =______。
【答案】
17.已知铜的密度为 8.9×103 千克/米3,铜的原子量为 64,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约为 1.67×10−27千克,则铜块中平均每个铜原子所占的空间体积约为_______米3。
【答案】
1.2×10−29
18.如图所示,一静电计与锌板相连,在 A 处用一紫外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偏角。
①现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静电计指针偏角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使静电计指针回到零,再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静电计指针无偏转。那么,若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______(填“有”或“无”)偏转。
【答案】
①减小
②无
19.用万用表测电阻。
①每次换档后,需重新______再进行测量。
②如果表的指针偏转过大,为使测量比较精确,应将选择开关拨至倍率较______填大或小)的档位上。
③某次测电阻时,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电阻的测量值是______欧。
【答案】
①调零
②小
③190
20.某同学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
①安培计、②电阻箱、③单刀双掷电键(这种电键在掷刀 a 倒向 b 时 ab 接通,倒向 c 时 ac 接通)、④待测电阻、⑤电源、⑥限流电阻,如图所示。实验方法是利用单刀双掷电键分别将电阻箱和待测电阻接入电路,用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的方法来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
(1)在图中完成电路的连接(其中有二条导线已连接好)。
(2)本实验中电键应先接通的是含有______(填“待测电阻”或“电阻箱”)的电路。用电键变换电路,调节电阻箱时,应使两次测量的______大小相同,这时待测电阻的值可以从______上读出。
【答案】
(1)如图
(2)待测电阻,电流(或安培计读数),电阻箱
21.下图表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开始时小车在光滑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作匀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附有刻度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 0.02 秒。
从纸带上可以确定小车作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是______m/s,小车在布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
【答案】
0.9,5
22.为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自静止起作匀加速下滑运动,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①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②木块、③秒表、④米尺。
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______,计算摩擦系数的公式是 μ =______。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
【答案】
h,d,L,t;
23.单色细光束射到折射率 n =
(1)在图上大致画出光线在球内的路径和方向;
(2)求入射光与出射光之间的夹角 α;
(3)如果入射的是一束白光,透明球的色散情况与玻璃相仿,问哪种颜色光的 α 角最大,哪种颜色光的 α 角最小?
【答案】
(1)如图
(2)α = 30°
(3)红光 α 最大,紫光 α 最小。
【解析】
(1)如图
(2)由折射定律
得 sinr =
r = 30°
由几何关系及对称性,有
α = 4r − 2i
以 r = 30°,i = 45° 代入得:α = 30°
(3)红光 α 最大,紫光 α 最小。
评分标准:(1)3 分:路径 2 分。方向 1 分。(只要反射点在两虚线之间的圆上,路径即算对;只要有一只箭头。方向即算对)
(2)5 分:由折射定律(①式)得 r = 30° 得 2 分;由几何关系(②式或②′式)得出 α = 30° 得 3 分。
(3)2 分:每个结论各 1 分。
2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 = 3 Ω,R2 = 9 Ω,R3 = 6 Ω,电源电动势 E = 24 V,内阻不计,当电键 S1、S2 均开启和均闭合时,灯泡L都同样正常发光。
(1)写出两种情况下流经灯泡的电流方向:
S1、S2 均开启时:_____________;
S1、S2 均闭合时:_____________。
(2)求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R 和电压 U。
【答案】
(1)b→a,a→b;
(2)3 Ω,4.8 V
【解析】
(1)S1、S2 均开启时:从 b→a
S1、S2 均闭合时:从 a→b
(2)S1、S2 均开启时流过灯泡电流
I1 =
S1、S2 均闭合时流过灯泡的电流
I2 =
同样正常发光,应有
I1 = I2
即
解之,得 R =
U =
评分标准:(1)3 分:其中① 1 分② 2 分
(2)9 分:列出③式 1 分,列出④式 2 分。列出⑤式 2 分(直接列出⑥式得 5 分),得出 R、U 结果各 2 分。
25.有人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泡 A 内封有一定量气体,与 A 相连的 B 管插在水银槽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 x 即可反映泡内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并可由B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设 B 管的体积与 A 泡的体积相比可略去不计。
(1)在标准大气压下对 B 管进行温度刻度(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76 厘米水银柱的压强)。已知当温度 t1 = 27℃ 时,管内水银面高度 x1 = 16 厘米,此高度即为 27℃ 的刻度线。问 t =0℃ 的刻度线在 x 为多少厘米处?
(2)若大气压已变为相当于 75 厘米水银柱的压强,利用该测温装置测量温度时所得读数仍为 27℃,问此时实际温度为多少?
【答案】
(1)x = 21.4 厘米
(2)T′ = 295 K = 22℃
【解析】
(1)为等容过程,有
p =
以 p1 = 76 − 16 = 60 cmHg,T1 = 273 + 27 = 300 K,T = 273 K
代入上式,得 p =
x = 76 − 54.6 = 21.4 cm
(2)此时A泡内气体压强
p′ = 75 − 16 = 59 cmHg
实际温度:T′ =
代入数据:T′ =
评分标准:(1)6 分。知道为等容过程并列出①式得 3 分,得出 x = 21.4 cm 得 3 分。
(2)6 分。求出 p′ = 59 cmHg 得2分,由公式②求出 T = 295 K(或 22℃)得4分。其中公式②占 2 分,结果占 2 分。
26.静止在太空中的飞行器上,有一种装置,它利用电场加速带电粒子,形成向外发射的高速粒子流,从而对飞行器产生反冲力,使其获得加速度。已知飞行器质量为 M,发射的是 2 价氧离子,发射离子的功率恒为 P,加速的电压为 U,每个氧离子的质量为 m,单位电荷的电量为 e。不计发射氧离子后飞行器质量的变化,求:
(1)射出的氧离子速度;
(2)每秒钟射出的氧离子数;
(3)射出离子后飞行器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答案】
(1)v = 2
(2)n =
(3)a =
【解析】
(1)qU =
v =
(2)设每秒钟射出的氧离子数为 n,有
P = nqU ③
得 n =
(3)F =
a =
评分标准:共 14 分。(1)4 分,写出①得 2 分,得出结果②式 2 分。
(2)5 分。列出③式 3 分,得出④式 2 分。
(3)5分。得出⑤式 3 分,得出⑥式 2 分。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