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上海高考

  •  下载
  •  2008/1/31
  •  3396 次
  •  151 K

1.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作简谐振动。在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

(A)振子所受的回复力逐渐增大            (B)振子的位移逐渐增大

(C)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                      (D)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

D

 

2.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B)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D)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答案】

A

 

3.氘核(21H)和氚核(31H)聚合成氦核(42He)的核反应方程如下:

21H + 31H→ 42He + 10n

设氘核质量为 m1,氚核质量为 m2,氦核质量为 m3,中子质量为 m4,则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    )

(A)(m1 + m2m3c2                    (B)(m1 + m2m4c2

(C)(m1 + m2m3m4c2             (D)(m3 + m4m1m2c2

【答案】

C

 

4.一磁棒自远处匀速沿一圆形线圈的轴线运动,并穿过线圈向远处而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四图中,较正确反映线圈中电流 i 与时间 t 关系的是(线圈中电流以图示箭头为正方向)(           )

【答案】

B

 

5.质量为 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作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 7mg,此后小球继续作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

(A)14mgR         (B)13mgR         (C)12mgR         (D)mgR

【答案】

C

 

6.如图所示是一种手控制动器。a 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b 是摩擦制动片,c 是杠杆,O 是其固定转动轴。手在 A 点施加一个作用力 F 时,b 将压紧轮子,使轮子制动。若使轮子制动所需的力矩是一定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轮 a 逆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 F 较小

(B)轮 a 顺时针转动时,所需的力 F 较小

(C)无论 a 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转动,所需的力 F 相同

(D)无法比较 F 的大小

【答案】

A

 

7.一列横波沿水平方向传播,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图中 a、b、c、d 四点在此时刻具有相同运动方向的是(         )

(A)a 和 c           (B)a 和 d

(C)b 和 c           (D)b 和 d

【答案】

BC

 

8.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

(A)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B)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D)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答案】

AD

 

9.如图所示,一金属直杆 MN 两端接有导线,悬挂于线圈上方,MN 与线圈轴线均处于竖直平面内,为使 MN 垂直纸面向外运动,可以(        )

(A)将 a、c 端接在电源正极,b、d 端接在电源负极

(B)将 b、d 端接在电源正极,a、c 端接在电源负极

(C)将 a、d 端接在电源正极,b、c 端接在电源负极

(D)将 a、c 端接在交流电源的一端,b、d 接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

【答案】

ABD

 

10.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 P 点自由下落,图中 a 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 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 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 P 至 c 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于弹性绳弹力的冲量

(B)从 P 至 c 过程中重力所做功等于人克服弹力所做的功

(C)从 P 至 b 过程中人的速度不断增大

(D)从 a 至 c 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答案】

BC

 

11.如图所示,A、B 为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 d,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两板的中央各有一小孔 M 和 N。今有一带电质点,自 A 板上方相距为 d 的 P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P、M、N 在同一竖直线上),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到达 N 孔时速度恰好为零,然后沿原路返回。若保持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则(          )

(A)把 A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 P 点自由下落后仍能返回

(B)把 A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 P 自由下落后将穿过 N 孔继续下落

(C)把 B 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 P 点自由下落后仍能返回

(D)把 B 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 P 点自由下落后将穿过 N 孔继续下落

【答案】

ACD

 

12.关于原子结构,卢瑟福根据________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本世纪初,玻尔结合普朗克量子学说提出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_____原子的光谱。

【答案】

α粒子散射,氢

【解析】

A组

 

12.关于光的本性,早期有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______说,后来又有麦克斯韦的电磁说。本世纪初,为解释______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答案】

波动,光电效应

【解析】

B组

 

13.在一次“飞车过黄河”的表演中,汽车在空中飞经最高点后在对岸着地。已知汽车从最高点至着地点经历时间约 0.8 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约为 30 米,忽略空气阻力,则最高点与着地点间的高度差约为______米。

【答案】

3.2

 

13.在一次“飞车过黄河”的表演中,汽车在空中飞经最高点后在对岸着地。已知汽车从最高点至着地点经历时间约 0.8 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约为 30 米,忽略空气阻力,则汽车在最高点时的速度约为______米/秒。

【答案】

37.5

 

14.一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u = 15sin100πt (V),将该交流电压加在一电阻上时,产生的电功率为 25 W。那么,这个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__欧姆。

【答案】

4.5

【解析】

A组

 

14.水电站给远处山村送电的输出功率是 100 kW,用 2 000 V 电压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是 2.5×104 W,如果改用 20 000 V 高压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是_________W。

【答案】

250

【解析】

B组

 

15.已知 LC 振荡电路中电感为 L0,为利用此振荡电路发射波长为 λ 的电磁波,振荡电路的电容应为______。

【答案】

λ24π2c2L0

 

16.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在半径为 a 的圆形区域内、外,磁场方向相反,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 B。一半径为 b,电阻为 R 的圆形导线环放置在纸面内,其圆心与圆形区域的中心重合。在内、外磁场同时由 B 均匀地减小到零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 q =______。

【答案】

Bπ(2a2b2)R(或 Bπ(b22a2)R

 

17.已知铜的密度为 8.9×103 千克/米3,铜的原子量为 64,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约为 1.67×10−27千克,则铜块中平均每个铜原子所占的空间体积约为_______米3

【答案】

1.2×10−29

 

18.如图所示,一静电计与锌板相连,在 A 处用一紫外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偏角。

①现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静电计指针偏角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使静电计指针回到零,再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静电计指针无偏转。那么,若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______(填“有”或“无”)偏转。

【答案】

①减小

②无

 

19.用万用表测电阻。

①每次换档后,需重新______再进行测量。

②如果表的指针偏转过大,为使测量比较精确,应将选择开关拨至倍率较______填大或小)的档位上。

③某次测电阻时,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电阻的测量值是______欧。

【答案】

①调零

②小

③190

 

20.某同学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

①安培计、②电阻箱、③单刀双掷电键(这种电键在掷刀 a 倒向 b 时 ab 接通,倒向 c 时 ac 接通)、④待测电阻、⑤电源、⑥限流电阻,如图所示。实验方法是利用单刀双掷电键分别将电阻箱和待测电阻接入电路,用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的方法来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

(1)在图中完成电路的连接(其中有二条导线已连接好)。

(2)本实验中电键应先接通的是含有______(填“待测电阻”或“电阻箱”)的电路。用电键变换电路,调节电阻箱时,应使两次测量的______大小相同,这时待测电阻的值可以从______上读出。

【答案】

(1)如图

(2)待测电阻,电流(或安培计读数),电阻箱

 

21.下图表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开始时小车在光滑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作匀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附有刻度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 0.02 秒。

从纸带上可以确定小车作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是______m/s,小车在布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

【答案】

0.9,5

 

22.为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自静止起作匀加速下滑运动,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①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②木块、③秒表、④米尺。

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______,计算摩擦系数的公式是 μ =______。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

【答案】

hdLthd2L2gt2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23.单色细光束射到折射率 n = 2 的透明球表面,光束在过球心的平面内,入射角 i = 45°。研究经折射进入球内后又经内表面反射一次,再经球面折射后射出的光线,如图所示(图上已画出入射光和出射光)。

(1)在图上大致画出光线在球内的路径和方向;

(2)求入射光与出射光之间的夹角 α

(3)如果入射的是一束白光,透明球的色散情况与玻璃相仿,问哪种颜色光的 α 角最大,哪种颜色光的 α 角最小?

【答案】

(1)如图

(2)α = 30°

(3)红光 α 最大,紫光 α 最小。

【解析】

(1)如图

(2)由折射定律

sinisinr = n

得 sinr = sinin = 222 = 12

r = 30°

由几何关系及对称性,有

α2 = r −(ir) = 2ri

α = 4r − 2i

r = 30°,i = 45° 代入得:α = 30°

(3)红光 α 最大,紫光 α 最小。

评分标准:(1)3 分:路径 2 分。方向 1 分。(只要反射点在两虚线之间的圆上,路径即算对;只要有一只箭头。方向即算对)

(2)5 分:由折射定律(①式)得 r = 30° 得 2 分;由几何关系(②式或②′式)得出 α = 30° 得 3 分。

(3)2 分:每个结论各 1 分。

 

2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 = 3 Ω,R2 = 9 Ω,R3 = 6 Ω,电源电动势 E = 24 V,内阻不计,当电键 S1、S2 均开启和均闭合时,灯泡L都同样正常发光。

(1)写出两种情况下流经灯泡的电流方向:

S1、S2 均开启时:_____________;

S1、S2 均闭合时:_____________。

(2)求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R 和电压 U

【答案】

(1)b→a,a→b;

(2)3 Ω,4.8 V

【解析】

(1)S1、S2 均开启时:从 b→a

S1、S2 均闭合时:从 a→b

(2)S1、S2 均开启时流过灯泡电流

I1ER1+R2+R

S1、S2 均闭合时流过灯泡的电流

I2 = ERR1R+R1+R3R1R+R1

同样正常发光,应有

I1 = I2

即                                                    ER1+R2+R = ERR1R+R1+R3R1R+R1

解之,得                R = R1(R1+R2R3)R3 = 3(3+96)6 Ω = 3 Ω

U = ER1+R2+R·R = 243+9+3×3 V = 4.8 V

评分标准:(1)3 分:其中① 1 分② 2 分

(2)9 分:列出③式 1 分,列出④式 2 分。列出⑤式 2 分(直接列出⑥式得 5 分),得出 RU 结果各 2 分。

 

25.有人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泡 A 内封有一定量气体,与 A 相连的 B 管插在水银槽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 x 即可反映泡内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并可由B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设 B 管的体积与 A 泡的体积相比可略去不计。

(1)在标准大气压下对 B 管进行温度刻度(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76 厘米水银柱的压强)。已知当温度 t1 = 27℃ 时,管内水银面高度 x1 = 16 厘米,此高度即为 27℃ 的刻度线。问 =0℃ 的刻度线在 x 为多少厘米处?

(2)若大气压已变为相当于 75 厘米水银柱的压强,利用该测温装置测量温度时所得读数仍为 27℃,问此时实际温度为多少?

【答案】

(1)x = 21.4 厘米

(2)T′ = 295 K = 22℃

【解析】

(1)为等容过程,有

p = TT1p1                                                 ①

p1 = 76 − 16 = 60 cmHg,T1 = 273 + 27 = 300 K,T = 273 K

代入上式,得                p = 273300×60 = 54.6 cmHg

x = 76 − 54.6 = 21.4 cm

(2)此时A泡内气体压强

p′ = 75 − 16 = 59 cmHg

实际温度:T′ = ppT1                            ②

代入数据:T′ = 5960×300 = 295 K = 22℃

评分标准:(1)6 分。知道为等容过程并列出①式得 3 分,得出 x = 21.4 cm 得 3 分。

(2)6 分。求出 p′ = 59 cmHg 得2分,由公式②求出 T = 295 K(或 22℃)得4分。其中公式②占 2 分,结果占 2 分。

 

26.静止在太空中的飞行器上,有一种装置,它利用电场加速带电粒子,形成向外发射的高速粒子流,从而对飞行器产生反冲力,使其获得加速度。已知飞行器质量为 M,发射的是 2 价氧离子,发射离子的功率恒为 P,加速的电压为 U,每个氧离子的质量为 m,单位电荷的电量为 e。不计发射氧离子后飞行器质量的变化,求:

(1)射出的氧离子速度;

(2)每秒钟射出的氧离子数;

(3)射出离子后飞行器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

【答案】

(1)v = 2eUm

(2)n = P2eU

(3)aPMmeU

【解析】

(1)qU = 12mv2                                                     ①

v = 2qUm = 2eUm                                                 ②

(2)设每秒钟射出的氧离子数为 n,有

P = nqU                                                                           ③

得            n = PqUP2eU                                               ④

(3)F = ΔpΔt = nmv = P2eU·m·2eUm = PmeU             ⑤

a = FM = PMmeU                                                                          ⑥

评分标准:共 14 分。(1)4 分,写出①得 2 分,得出结果②式 2 分。

(2)5 分。列出③式 3 分,得出④式 2 分。

(3)5分。得出⑤式 3 分,得出⑥式 2 分。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