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高考


1.关于受迫振动和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频率有关

B.只要驱动力足够大,共振就能发生

C.应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量车辆的速度

D.观察者与波源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的频率大

【答案】

C

 

2.如图所示。某光伏电站输出功率 1000 kW、电压 400 V 的交流电,经理想变压器升压至 10 kV 后,通过输电线输送到变电站,输电线的等效电阻 R 为 5 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1∶100

B.输电线上由R造成的电压损失为 500 V

C.变压器原线圈中的电流为 100 A

D.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不同

【答案】

B

 

3.有甲、乙两种金属,甲的逸出功小于乙的逸出功。使用某频率的光分别照射这两种金属,只有甲发射光电子,其最大初动能为 E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频率更小的光,可能使乙也发射光电子

B.使用频率更小的光,若仍能使甲发射光电子,则其最大初动能小于 Ek

C.频率不变,减弱光强,可能使乙也发射光电子

D.频率不变,减弱光强,若仍能使甲发射光电子,则其最大初动能小于 Ek

【答案】

B

【解析】

A.某频率的光不能使乙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说明此光的频率小于乙金属的截止频率,则换用频率更小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A 错误;

B.由光电效应方程 Ek = hνW0 可知频率越大最大初动能越大,换用频率更小的光最大初动能小于 Ek,B 正确;

C.频率不变则小于乙金属的截止频率,不会发生光电效应,C 错误;

D.由 Ek = hνW0 可知频率不变最大初动能不变,D 错误。

故选 B。

 

4.如图为测量某种玻璃折射率的光路图。某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入顶角为 α 的玻璃棱镜,出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转角为 β,该折射率为(    )

A.\(\frac{{\sin (\alpha  + \beta )}}{{\sin \alpha }}\)                B.\(\frac{{\sin (\alpha  + \beta )}}{{\sin \beta }}\)

C.\(\frac{{\sin \alpha }}{{\sin \beta }}\)                          D.\(\frac{{\sin \beta }}{{\sin \alpha }}\)

【答案】

A

【解析】

光路图如图所示。

则有折射定律可得 n = \(\frac{{\sin (\alpha  + \beta )}}{{\sin \alpha }}\)

故选 A。

 

5.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其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分别约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 5 倍和 7 倍。关于该小行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转周期约为 6 年

B.从远日点到近日点所受太阳引力大小逐渐减小

C.从远日点到近日点线速度大小逐渐减小

D.在近日点加速度大小约为地球公转加速度的 \(\frac{1}{25}\)

【答案】

D

 

6.某同步加速器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仅直通道 PQ 内有加速电场,三段圆弧内均有可调的匀强偏转磁场 B。带电荷量为 − q、质量为 m 的离子以初速度 v0 从 P 处进入加速电场后,沿顺时针方向在加速器内循环加速。已知加速电压为 U,磁场区域中离子的偏转半径均为 R。忽略离子重力和相对论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偏转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B.第 1 次加速后,离子的动能增加了 2qU

C.第 k 次加速后.离子的速度大小变为 \(\frac{{\sqrt {{m^2}v_0^2 + kqUm} }}{m}\)

D.第 k 次加速后,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应为 \(\frac{{\sqrt {{m^2}v_0^2 - 2kqUm} }}{{qR}}\)

【答案】

A

 

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小球 M、N 分别在水平恒力 F1 和 F2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在 t1 时刻发生正碰后各自反向运动。已知 F1 和 F2 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开始运动到碰撞后第 1 次速度减为 0 的过程中,两小球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

A

 

8.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沿光滑冰坑内壁推出,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圆周运动半径 R 为 0.4 m,小球所在位置处的切面与水平面夹角 θ 为 45°,小球质量为 0.1 kg,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关于该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角速度为  rad/s                             B.线速度大小为 4 m/s

C.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            D.所受支持力大小为 1 N

【答案】

AC

 

9.如图是一种精确测量质量的装置原理示意图,竖直平面内,质量恒为 M 的称重框架由托盘和矩形线圈组成。线圈的一边始终处于垂直线圈平面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不变。测量分两个步骤,步骤①:托盘内放置待测物块,其质量用 m 表示,线圈中通大小为 I 的电流,使称重框架受力平衡;步骤②:线圈处于断开状态,取下物块,保持线圈不动,磁场以速率 v 匀速向下运动,测得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 E。利用上述测量结果可得出 m 的值,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线圈电阻为 \(\frac{E}{I}\)                        B.I 越大,表明 m 越大

C.v 越大,则 E 越小          D.m = \(\frac{{EI}}{{vg}}\) − M

【答案】

BD

【解析】

A.根据题意电动势 E 是线圈断开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I 为线圈闭合时通入的电流,故 \(\frac{E}{I}\) 不是线圈的电阻;

故 A 错误;

B.根据平衡条件有(M + m)g = BIL            ①

故可知 I 越大,m 越大;

故 B 正确;

C.根据公式有 E = BLv               ②

故可知 v 越大,E 越大;

故 C 错误;

D.联立①②可得 m = \(\frac{{EI}}{{vg}}\) − M

故 D 正确。

故选 BD。

 

10.如图所示,无人机在空中作业时,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拉力。无人机经飞控系统实时调控,在拉力、空气作用力和重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与水平面成 30° 角,其大小 F 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为 F = F0ktF ≠ 0,F0k 均为大于 0 的常量),无人机的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为 g。关于该无人机在 0 到 T 时间段内(T 是满足 F > 0 的任一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受到空气作用力的方向会变化

B.受到拉力的冲量大小为(F0 − \(\frac{1}{2}\)kTT

C.受到重力和拉力的合力的冲量大小为 mgT + (F0 − \(\frac{1}{2}\)kTT

D.T 时刻受到空气作用力的大小为 \(\sqrt {\frac{3}{4}{{({F_0} - kT)}^2} + {{\left( {mg - \frac{{{F_0} - kT}}{2}} \right)}^2}} \)

【答案】

AB

 

11.请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和计算。

(1)在“长度的测量及其测量工具的选用”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_________mm。

(2)实验小组利用小车碰撞实验测量吸能材料的性能,装置如图所示,图中轨道由轨道甲和乙平滑拼接而成,且轨道乙倾角较大。

①选取相同的两辆小车,分别安装宽度为 1.00 cm 的遮光条。

②轨道调节。

调节螺母使轨道甲、乙连接处适当升高。将小车在轨道乙上释放,若测得小车通过光电门 A 和 B 的_________。证明已平衡小车在轨道甲上所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

③碰撞测试

先将小车 1 静置于光电门 A 和 B 中间,再将小车 2 在 M 点由静止释放,测得小车 2 通过光电门 A 的时间为 t2,碰撞后小车 1 通过光电门 B 的时间为 t1。若 t2_________t1,可将两小车的碰撞视为弹性碰撞。

④吸能材料性能测试。

将吸能材料紧贴于小车 2 的前端。重复步骤③。测得小车 2 通过光电门 A 的时间为 10.00 ms,两车碰撞后,依次测得小车 1 和 2 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分别为 15.00 ms、30.00 ms,不计吸能材料的质量,计算可得碰撞后两小车总动能与碰撞前小车 2 动能的比值为_________(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答案】

(1)8.260

(2)②时间相等          ③=          ④0.56

 

12.科技小组制作的涡流制动演示装置由电磁铁和圆盘控制部分组成。

图(a)是电磁铁磁感应强度的测量电路。所用器材有:电源 E(电动势 15 V,内阻不计);电流表 A(量程有 0.6 A 和 3 A,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 RP(最大阻值 100 Ω);定值电阻 R0(阻值 10 Ω);开关 S;磁传感器和测试仪;电磁铁(线圈电阻 16 Ω);导线若干。图(b)是实物图,图中电机和底座相固定,圆形铝盘和电机转轴相固定。

请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和计算。

(1)量程选择和电路连接。

①由器材参数可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_________A(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为减小测量误差,电流表的量程选择 0.6 A 挡。

②图(b)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电路,请在虚线框中完成 RPR0 和 A 间的实物图连线______。

(2)磁感应强度 B 和电流 I 关系测量。

①将图(a)中的磁传感器置于电磁铁中心,滑动变阻器 RP 的滑片 P 置于 b 端。置于 b 端目的是使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_,保护电路安全。

②将滑片 P 缓慢滑到某一位置,闭合 S。此时 A 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_A。分别记录测试仪示数 B 和 I,断开 S。

③保持磁传感器位置不变,重复步骤②。

④下图是根据部分实验数据描绘的 BI 图线,其斜率为_________mT/A(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3)制动时间 t 测量。

利用图(b)所示装置测量了 t,结果表明 B 越大,t 越小。

【答案】

(1)①0.58

(2)①最小          ②0.48             ③30

 

13.如图是某铸造原理示意图,往气室注入空气增加压强,使金属液沿升液管进入已预热的铸型室,待铸型室内金属液冷却凝固后获得铸件。柱状铸型室通过排气孔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 p0 = 1.0×105 Pa,铸型室底面积 S1 = 0.2 m2,高度 h1 = 0.2 m,底面与注气前气室内金属液面高度差 H = 0.15 m,柱状气室底面积 S2 = 0.8 m2,注气前气室内气体压强为 p0,金属液的密度 ρ = 5.0×103 kg/m3,重力加速度取 g = 10 m/s2,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不计升液管的体积。

(1)求金属液刚好充满铸型室时,气室内金属液面下降的高度 h2 和气室内气体压强 p1

(2)若在注气前关闭排气孔使铸型室密封,且注气过程中铸型室内温度不变,求注气后铸型室内的金属液高度为 h3 = 0.04 m 时,气室内气体压强 p2

【答案】

(1)h2 = 0.05 m,p1 = 1.2×105 Pa

(2)p2 = 1.35×105 Pa

 

14.如图所示,用开瓶器取出紧塞在瓶口的软木塞时,先将拔塞钻旋入木塞内,随后下压把手,使齿轮绕固定支架上的转轴转动,通过齿轮啮合,带动与木塞相固定的拔塞钻向上运动。从 0 时刻开始,顶部与瓶口齐平的木塞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塞所受摩擦力f随位移大小 x 的变化关系为 f = f0(1 − \(\frac{x}{h}\)),其中 f0 为常量,h 为圆柱形木塞的高,木塞质量为 m,底面积为 S,加速度为 a,齿轮半径为 r,重力加速度为 g,瓶外气压减瓶内气压为 Δp 且近似不变,瓶子始终静止在桌面上。(提示:可用 fx 图线下的“面积”表示 f 所做的功)求 :

(1)木塞离开瓶口的瞬间,齿轮的角速度 ω

(2)拔塞的全过程,拔塞钻对木塞做的功 W

(3)拔塞过程中,拔塞钻对木塞作用力的瞬时功率 P 随时间 t 变化的表达式。

【答案】

(1)ω = \(\frac{{\sqrt {2ah} }}{r}\)

(2)W = mah + mgh + \(\frac{1}{2}\)f0h + ΔpSh

(3)P = magt + ma2t + ΔpSat + f0at − \(\frac{{{f_0}{a^3}{t^3}}}{{2h}}\)

【解析】

(1)木塞的末速度等于齿轮线速度,对木塞,根据运动学公式 v2 = 2ah

根据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v = ωr

联立可得 ω = \(\frac{{\sqrt {2ah} }}{r}\)

(2)根据题意画出木塞摩擦力与运动距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可得摩擦力对木塞所做的功为 Wf = − \(\frac{1}{2}\)f0h

对木塞,根据动能定理

W + Wfmgh − ΔpSh = \(\frac{1}{2}\)mv2 − 0

解得W = mah + mgh + \(\frac{1}{2}\)f0h + ΔpSh

(3)设开瓶器对木塞的作用力为 F,对木塞,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gf – ΔpS = ma

速度 v =at

位移 x = \(\frac{1}{2}\)at2

开瓶器的功率 P = Fv

联立可得P = magt + ma2t + ΔpSat + f0at − \(\frac{{{f_0}{a^3}{t^3}}}{{2h}}\)

 

15.如图是研究颗粒碰撞荷电特性装置的简化图。两块水平绝缘平板与两块竖直的平行金属平板相接。金属平板之间接高压电源产生匀强电场。一带电颗粒从上方绝缘平板左端 A 点处,由静止开始向右下方运动,与下方绝缘平板在 B 点处碰撞,碰撞时电荷量改变,反弹后离开下方绝缘平板瞬间,颗粒的速度与所受合力垂直,其水平分速度与碰前瞬间相同,竖直分速度大小变为碰前瞬间的 k 倍(k < 1)。已知颗粒质量为 m,两绝缘平板间的距离为 h,两金属平板间的距离为 d,B 点与左平板的距离为 l,电源电压为 U,重力加速度为 g。忽略空气阻力和电场的边缘效应。求 :

(1)颗粒碰撞前的电荷量 q

(2)颗粒在 B 点碰撞后的电荷量 Q

(3)颗粒从 A 点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碰撞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 W

【答案】

(1)q = \(\frac{{mgdl}}{{Uh}}\)

(2)Q = \(\frac{{kmgdh}}{{Ul}}\)

(3)若 (4k + 1)l + \(\frac{{4{k^3}{h^2}}}{l}\) ≤ dW = \(\frac{{mg{l^2}}}{h}\) + 4k2mgh + \(\frac{{4{k^4}mg{h^3}}}{{{l^2}}}\)

若 (4k + 1)l + \(\frac{{4{k^3}{h^2}}}{l}\) > dW = \(\frac{{mg{l^2}}}{h}\) + \(\frac{{kmgh(d - l)}}{l}\)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