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高考


1.2024 年是中国航天大年,神舟十八号、嫦娥六号等已陆续飞天,部分航天器装载了具有抗干扰性强的核电池。已知 9038Sr 衰变为 9039Y 的半衰期约为 29 年;23894Pu 衰变为 23492U 的半衰期约87年。现用相同数目的 9038Sr 和 23894Pu 各做一块核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9038Sr 衰变为 9039Y 时产生 α 粒子

B.23894Pu 衰变为 23492U 时产生 β 粒子

C.50 年后,剩余的 9038Sr 数目大于 23894Pu 的数目

D.87 年后,剩余的 9038Sr 数目小于 23894Pu 的数目

【答案】

D

【解析】

A.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 9038Sr 衰变为 9039Y 时产生电子,即 β 粒子,故A错误;

B.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 23894Pu 衰变为 23492U 时产生 42He,即 α 粒子,故 B 错误;

CD.根据题意可知 23894Pu 的半衰期大于 9038Sr 的半衰期,现用相同数目的 9038Sr 和 23894Pu 各做一块核电池,经过相同的时间,9038Sr 经过的半衰期的次数多,所以 9038Sr 数目小于 23894Pu 的数目,故 D 正确,C 错误。

故选 D。

 

2.如图所示,国产人形机器人“天工”能平稳通过斜坡。若它可以在倾角不大于 30° 的斜坡上稳定地站立和行走,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它的脚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能小于(    )

A.\(\frac{1}{2}\)             B.\(\frac{{\sqrt 3 }}{3}\)          C.\(\frac{{\sqrt 2 }}{2}\)          D.\(\frac{{\sqrt 3 }}{2}\)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机器人“天工”它可以在倾角不大于 30° 的斜坡上稳定地站立和行走,对“天工”分析有

mgsin30° ≤ μmgcos30°

可得 μ ≥ \(\frac{{\sqrt 3 }}{3}\)

故选 B。

 

3.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有一木板,其下端与斜面上 A 点距离为 L。木板由静止释放,若木板长度 L,通过 A 点的时间间隔为 Δt1;若木板长度为 2L,通过 A 点的时间间隔为 Δt2。Δt2∶Δt1 为(    )

A.(\({\sqrt 3 }\) − 1)∶(\({\sqrt 2 }\) − 1)

B.(\({\sqrt 3 }\) − \({\sqrt 2 }\))∶(\({\sqrt 2 }\) − 1)

C.(\({\sqrt 3 }\) + 1)∶(\({\sqrt 2 }\) + 1)

D.(\({\sqrt 3 }\) + \({\sqrt 2 }\))∶(\({\sqrt 2 }\) + 1)

【答案】

A

【解析】

木板在斜面上运动时,木板的加速度不变,设加速度为 a,木板从静止释放到下端到达 A 点的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L = \(\frac{1}{2}\)at02

木板从静止释放到上端到达 A 点的过程,当木板长度为 L 时,有 2L = \(\frac{1}{2}\)at12

当木板长度为 2L 时,有 3L = \(\frac{1}{2}\)at22

又 Δt1 = t1t0,Δt2 = t2t0

联立解得 Δt2∶Δt1 = (\({\sqrt 3 }\) − 1)∶(\({\sqrt 2 }\) − 1)

故选 A。

 

4.检测球形滚珠直径是否合格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标准滚珠 a 与待测滚珠 b、c 放置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平板玻璃,形成如图乙所示的干涉条纹。若待测滚珠与标准滚珠的直径相等为合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滚珠 b、c 均合格

B.滚珠 b、c 均不合格

C.滚珠 b 合格,滚珠 c 不合格

D.滚珠 b 不合格,滚珠 c 合格

【答案】

C

【解析】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平板玻璃,上、下玻璃上表面的反射光在上玻璃上表面发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光程差为两块玻璃距离的两倍,根据光的干涉知识可知,同一条干涉条纹位置处光的波程差相等,即滚珠a的直径与滚珠b的直径相等,即滚珠b合格,不同的干涉条纹位置处光的波程差不同,则滚珠a的直径与滚珠c的直径不相等,即滚珠c不合格。

故选C。

 

5.“鹊桥二号”中继星环绕月球运行,其 24 小时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 a。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r,则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可表示为(    )

A.\(\sqrt {\frac{{{r^3}}}{{{a^3}}}} \)              B.\(\sqrt {\frac{{{a^3}}}{{{r^3}}}} \)              C.\({\frac{{{r^3}}}{{{a^3}}}}\)            D.\({\frac{{{a^3}}}{{{r^3}}}}\)

【答案】

D

 

6.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b 过程是等压过程,b→c 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c→a 过程是等温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B.b→c 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增加

C.a→b→c 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D.a→b 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 c→a 过程放出的热量

【答案】

C

【解析】

A.a→b过程压强不变,是等压变化且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 W < 0,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 Tb > Ta

即内能增大,ΔUab >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 = Q + W 可知 a→b 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内能,A 错误;

B.方法一:b→c 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即 Qbc = 0

又由气体体积增大可知 Wbc <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 = Q + W 可知气体内能减少。

方法二:c→a 过程为等温过程,所以 Tc = Ta

结合 Tb > Ta 分析可知 Tb > Tc

所以 b 到 c 过程气体的内能减少。故 B 错误;

C.c→a 过程为等温过程,可知 Tc > Ta,ΔUac = 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a→b→c 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对外做功,C 正确;

D.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结合上述解析可知:a→b→c→a 一整个热力学循环过程 ΔU = 0,整个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因此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ΔU = QabQcaW =0

故 a→b 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Qab 不等于 c→a 过程放出的热量 – Qca,D错误。

故选 C。

 

7.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甲、乙两同学,分别坐在水平放置的轻木板上,木板通过一根原长为 l 的轻质弹性绳连接,连接点等高且间距为 dd < l)。两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 μ,弹性绳劲度系数为 k,被拉伸时弹性势能 E = \(\frac{1}{2}\)kx2x 为绳的伸长量)。现用水平力 F 缓慢拉动乙所坐木板,直至甲所坐木板刚要离开原位置,此过程中两人与所坐木板保持相对静止,k 保持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 F 所做的功等于(    )

A.\(\frac{{{{(\mu mg)}^2}}}{{2k}}\) + μmg(ld)                B.\(\frac{{3{{(\mu mg)}^2}}}{{2k}}\) + μmg(ld)

C.\(\frac{{3{{(\mu mg)}^2}}}{{2k}}\) + 2μmg(ld)            D.\(\frac{{{{(\mu mg)}^2}}}{{2k}}\) + 2μmg(ld)

【答案】

B

 

8.如图甲所示,在 − dx d,− d y d 的区域中存在垂直 Oxy 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用阴影表示磁场的区域),边长为 2d 的正方形线圈与磁场边界重合。线圈以 y 轴为转轴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动势如图乙所示。若仅磁场的区域发生了变化,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变为图丙所示实线部分,则变化后磁场的区域可能为(    )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磁场区域变化前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 = Esinωt

由题图丙可知,磁场区域变化后,当 Esinωt = \(\frac{{\sqrt 3 }}{2}\) E 时,线圈的侧边开始切割磁感线,即当线圈旋转 \(\frac{\pi }{3}\) 时开始切割磁感线,由几何关系可知磁场区域平行于 x 轴的边长变为

dʹ = 2dcos\(\frac{\pi }{3}\) = d

C 正确。

故选 C。

 

9.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x 轴相向传播,波速均为 2 m/s。t = 0 时刻二者在 x = 2 m 处相遇,波形图如图所示。关于平衡位置在 x = 2 m 处的质点 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 0.5 s 时,P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0

B.t = 0.5 s 时,P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 2 cm

C.t = 1.0 s 时,P 向 y 轴正方向运动

D.t = 1.0 s 时,P 向 y 轴负方向运动

【答案】

BC

【解析】

AB.在 0.5 s 内,甲、乙两列波传播的距离均为

Δx = vΔt = 2×0.5 m = 1 m

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t = 0.5 s 时,x = 1 m 处甲波的波谷刚好传到 P 处,x = 3 m 处乙波的平衡位置振动刚好传到 P 处,根据叠加原理可知,t = 0.5 s 时,P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 2 cm,故 A 错误,B 正确;

CD.在 1.0 s 内,甲、乙两列波传播的距离均为

Δxʹ = vΔtʹ = 2×1.0 m = 2 m

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t = 1.0 s 时,x = 0 甲波的平衡位置振动刚好传到 P 处,x = 4 m 处乙波的平衡位置振动刚好传到 P 处,且此时两列波的振动都向y轴正方向运动,根据叠加原理可知,t = 1.0 s 时,P 向 y 轴正方向运动,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BC。

 

10.如图所示,带电量为 + q 的小球被绝缘棒固定在 O 点,右侧有固定在水平面上、倾角为 30° 的光滑绝缘斜面。质量为 m、带电量为 + q 的小滑块从斜面上 A 点由静止释放,滑到与小球等高的 B 点时加速度为零,滑到 C 点时速度为零。已知 AC 间的距离为 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静电力常量为 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B 的距离 l = \(\sqrt {\frac{{\sqrt 3 k{q^2}}}{{mg}}} \)

B.OB的距离 l = \(\sqrt {\frac{{\sqrt 3 k{q^2}}}{{3mg}}} \)

C.从 A 到 C,静电力对小滑块做功 W = − mgs

D.AC之间的电势差 UAC = − \(\frac{{mgs}}{{2q}}\)

【答案】

AD

【解析】

AB.由题意知小滑块在 B 点处的加速度为零,则根据受力分析有沿斜面方向

mgsin30° = \(\frac{{k{q^2}}}{{{l^2}}}\) cos30°

解得 l = \(\sqrt {\frac{{\sqrt 3 k{q^2}}}{{mg}}} \)

A 正确,B 错误;

C.因为滑到 C 点时速度为零,小滑块从 A 到 C 的过程,静电力对小滑块做的功为 W,根据动能定理有

W + mgs sin30° = 0

解得 W = − \(\frac{{mgs}}{{2}}\)

故 C 错误;

D.根据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可知 AC 之间的电势差

UAC = \(\frac{W}{q}\) = − \(\frac{{mgs}}{{2q}}\)

故 D 正确。

故选 AD。

 

11.如图所示,两条相同的半圆弧形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所在平面竖直且平行,导轨最高点到水平桌面的距离等于半径,最低点的连线 OO' 与导轨所在竖直面垂直。空间充满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导轨左端由导线连接。现将具有一定质量和电阻的金属棒 MN 平行 OO' 放置在导轨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MN 运动过程中始终平行于 OO' 且与两导轨接触良好,不考虑自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 最终一定静止于 OO' 位置

B.MN 运动过程中安培力始终做负功

C.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 OO' 位置过程中,MN 的速率一直在增大

D.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 OO' 位置过程中,MN 中电流方向由 M 到 N

【答案】

ABD

【解析】

A.由于金属棒 MN 运动过程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回路有感应电流,产生焦耳热,金属棒 MN 的机械能不断减小,由于金属导轨光滑,所以经过多次往返运动,MN 最终一定静止于 OO' 位置,故 A 正确;

B.当金属棒 MN 向右运动,根据右手定则可知,MN 中电流方向由 M 到 N,根据左手定则,可知金属棒 MN 受到的安培力水平向左,则安培力做负功;当金属棒 MN 向左运动,根据右手定则可知,MN 中电流方向由 N 到 M,根据左手定则,可知金属棒 MN 受到的安培力水平向右,则安培力做负功;可知 MN 运动过程中安培力始终做负功,故 B 正确;

C.金属棒 MN 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 OO' 位置过程中,由于在 OO' 位置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为 0,可知在到达 OO' 位置之前的位置,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已经小于安培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金属棒 MN 已经做减速运动,故 C 错误;

D.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 OO' 位置过程中,根据右手定则可知,MN 中电流方向由 M 到 N,故 D 正确。

故选 ABD。

 

12.如图所示,工程队向峡谷对岸平台抛射重物,初速度 v0 大小为 20 m/s,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0°,抛出点 P 和落点 Q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30°,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10 m/s2,忽略空气阻力。重物在此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时间为 2\(\sqrt 3 \) s

B.落地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60°

C.重物离 PQ 连线的最远距离为 10 m

D.轨迹最高点与落点的高度差为 45 m

【答案】

BD

 

13.在第四次“天宫课堂”中,航天员演示了动量守恒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碰撞实验,气垫导轨两端分别安装 a、b 两个位移传感器,a 测量滑块 A 与它的距离 xA,b 测量滑块 B 与它的距离 xB。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量两个滑块的质量,分别为 200.0 g 和 400.0 g;

②接通气源,调整气垫导轨水平;

③拨动两滑块,使 A、B 均向右运动;

④导出传感器记录的数据,绘制 xAxB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像可知两滑块在 t = _________s 时发生碰撞;

(2)滑块 B 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v = _____________m/s(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3)通过分析,得出质量为 200.0 g 的滑块是________(填“A”或“B”)。

【答案】

(1)1.0

(2)0.20

(3)B

 

14.某学习小组对两种型号铅笔芯的电阻率进行测量。实验器材如下:

学生电源(输出电压 0 ~ 16 V)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10 Ω,额定电流 2 A);

电压表 V(量程 3 V,内阻未知);

电流表 A(量程 3 A,内阻未知);

待测铅笔芯 R(X 型号、Y 型号);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开关 S,单刀双掷开关 K,导线若干。

回答以下问题:

(1)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铅笔芯直径,某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该读数为_______mm;

(2)把待测铅笔芯接入图乙所示电路,闭合开关 S 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由最右端向左调节到合适位置,将单刀双掷开关 K 分别掷到 1、2 端,观察到电压表示数变化比电流表示数变化更明显,则测量铅笔芯电阻时应将 K 掷到________(填“1”或“2”)端;

(3)正确连接电路,得到 Y 型号铅笔芯 I U 图像如图丙所示,求得电阻 RY = ______Ω(保留 3 位有效数字);采用同样方法得到X型号铅笔芯的电阻为 1.70 Ω;

(4)使用游标卡尺测得 X、Y 型号铅笔芯的长度分别为 40.68 mm、60.78 mm,使用螺旋测微器测得 X、Y 型号铅笔芯直径近似相等,则X型号铅笔芯的电阻率______(填“大于”或“小于”)Y 型号铅笔芯的电阻率。

【答案】

(1)2.450

(2)1

(3)1.91

(4)大于

 

15.某光学组件横截面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圆心为 O 点,半径为 R;直角三棱镜 FG 边的延长线过 O 点,EG 边平行于 AB 边且长度等于 R,∠FEG = 30°。横截面所在平面内,单色光线以 θ 角入射到 EF 边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垂直 EG 边射出。已知玻璃砖和三棱镜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均为 1.5。

(1)求 sinθ

(2)以 θ 角入射的单色光线,若第一次到达半圆弧 AMB 可以发生全反射,求光线在 EF 上入射点 D(图中未标出)到 E 点距离的范围。

【答案】

(1)sinθ = 0.75

(2)0 < x ≤ \(\frac{{2\sqrt 3 }}{9}\) R

 

16.图甲为战国时期青铜汲酒器,根据其原理制作了由中空圆柱形长柄和储液罐组成的汲液器,如图乙所示。长柄顶部封闭,横截面积 S1 = 1.0 cm2,长度 H = 100.0 cm,侧壁有一小孔 A。储液罐的横截面积 S2 = 90.0 cm2,高度 h = 20.0 cm,罐底有一小孔 B。汲液时,将汲液器竖直浸入液体,液体从孔 B 进入,空气由孔 A 排出;当内外液面相平时,长柄浸入液面部分的长度为 x;堵住孔 A,缓慢地将汲液器竖直提出液面,储液罐内刚好储满液体。已知液体密度 ρ = 1.0×103 kg/m3,重力加速度大小 g = 10 m/s2,大气压 p0 = 1.0×105 Pa。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忽略器壁厚度。

(1)求 x

(2)松开孔 A,从外界进入压强为 p0、体积为 V 的空气,使满储液罐中液体缓缓流出,堵住孔 A,稳定后罐中恰好剩余一半的液体,求 V

【答案】

(1)x = 2 cm

(2)V = 8.92×10−4 m3

 

17.如图甲所示,质量为 M 的轨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轨道水平部分的上表面粗糙,竖直半圆形部分的表面光滑,两部分在 P 点平滑连接,Q 为轨道的最高点。质量为 m 的小物块静置在轨道水平部分上,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轨道半圆形部分的半径 R = 0.4 m,重力加速度大小 g = 10 m/s2

(1)若轨道固定,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轨道运动到 Q 点时,受到轨道的弹力大小等于 3mg,求小物块在 Q 点的速度大小 v

(2)若轨道不固定,给轨道施加水平向左的推力 F,小物块处在轨道水平部分时,轨道加速度 aF 对应关系如图乙所示。

(ⅰ)求 μm

(ⅱ)初始时,小物块静置在轨道最左端,给轨道施加水平向左的推力 F = 8 N,当小物块到 P 点时撤去 F,小物块从 Q 点离开轨道时相对地的速度大小为 7 m/s。求轨道水平部分的长度 L

【答案】

(1)v = 4 m/s

(2)(ⅰ)m = 1 kg,μ = 0.2

(ⅱ)L = 4.5 m

 

18.如图所示,在 Oxy 坐标系 x > 0,y > 0 区域内充满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磁场中放置一长度为 L 的挡板,其两端分别位于xy轴上 M、N 两点,∠OMN = 60°,挡板上有一小孔 K 位于 MN 中点。△OMN 之外的第一象限区域存在恒定匀强电场。位于 y 轴左侧的粒子发生器在 0 < y < \(\frac{{\sqrt 3 }}{2}\)L 的范围内可以产生质量为 m,电荷量为 + q 的无初速度的粒子。粒子发生器与 y 轴之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加速电场,加速电压大小可调,粒子经此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挡板厚度不计,粒子可沿任意角度穿过小孔,碰撞挡板的粒子不予考虑,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相互作用力。

(1)求使粒子垂直挡板射入小孔 K 的加速电压 U0

(2)调整加速电压,当粒子以最小的速度从小孔 K 射出后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第一象限中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3)当加速电压为 \(\frac{{q{B^2}{L^2}}}{{24m}}\) 时,求粒子从小孔 K 射出后,运动过程中距离 y 轴最近位置的坐标。

【答案】

(1)U0 = \(\frac{{q{B^2}{L^2}}}{{8m}}\)

(2)E = \(\frac{{q{B^2}L}}{{4m}}\),方向沿 x 轴正方向

(3)dm = \(\frac{{(3 - \sqrt 3 )L}}{{12}}\)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