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高考


1.极板间一蜡烛火焰带有正离子、电子以及其他的带电粒子,两极板电压保持不变,当电极板距离减小时,电场强度如何变?电子受力方向?(    )

A.电场强度增大,方向向左             B.电场强度增大,方向向右

C.电场强度减小,方向向左              D.电场强度减小,方向向右

【答案】

B

【解析】

由题知,两极板电压保持不变,则根据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有 E = \(\frac{U}{d}\),当电极板距离减小时,电场强度 E 增大,再结合题图可知极板间的电场线水平向左,则可知电子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右。

故选 B。

 

2.近年来,江西省科学家发明硅衬底氮化镓基系列发光二极管,开创了国际上第三条 LED 技术路线。某氮化镓基 LED 材料的简化能级如图所示,若能级差为 2.20 eV(约 3.52×10−19 J),普朗克常量 h = 6.63×10−34 J·s,则发光频率约为(    )

A.6.38×1014 Hz                    B.5.67×1014 Hz

C.5.31×1014 Hz                    D.4.67×1014 Hz

【答案】

C

 

3.某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关系为 x = 1 + 2t + 3t2,则关于其速度与 1 s 内的位移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6 m

B.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6 m

C.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5 m

D.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 5 m

【答案】

C

【解析】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v = \(\frac{{\Delta x}}{{\Delta t}}\) 表明,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位移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而时间是这段时间的长度。这个定义强调了速度不仅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还描述了物体运动的方向。因此,速度是刻画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再根据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关系 x = 1 + 2t + 3t2,可知开始时物体的位置 x0 = 1 m,1 s 时物体的位置 x1 = 6 m,则 1 s 内物体的位移为 Δx = x1x0 = 5 m。

故选 C。

 

4.两个质量相同的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分别为 r1r2,则动能和周期的比值为(    )

A.\(\frac{{{E_{k1}}}}{{{E_{k2}}}}\) = \(\frac{{{r_2}}}{{{r_1}}}\),\(\frac{{{T_1}}}{{{T_2}}}\) = \(\frac{{\sqrt {r_1^3} }}{{\sqrt {r_2^3} }}\)                  B.\(\frac{{{E_{k1}}}}{{{E_{k2}}}}\) = \(\frac{{{r_1}}}{{{r_2}}}\),\(\frac{{{T_1}}}{{{T_2}}}\) = \(\frac{{\sqrt {r_1^3} }}{{\sqrt {r_2^3} }}\)

C.\(\frac{{{E_{k1}}}}{{{E_{k2}}}}\) = \(\frac{{{r_2}}}{{{r_1}}}\),\(\frac{{{T_1}}}{{{T_2}}}\) =  \(\frac{{\sqrt {r_2^3} }}{{\sqrt {r_1^3} }}\)                  D.\(\frac{{{E_{k1}}}}{{{E_{k2}}}}\) = \(\frac{{{r_1}}}{{{r_2}}}\),\(\frac{{{T_1}}}{{{T_2}}}\) =  \(\frac{{\sqrt {r_2^3} }}{{\sqrt {r_1^3} }}\)

【答案】

A

 

5.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高 150 m,水流量 10 m3/s,假设利用瀑布来发电,能量转化效率为 70%,则发电功率为(    )

A.109            B.107            C.105            D.103

【答案】

B

 

6.如图(a)所示,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飞机机翼内部缺陷。在某次检测实验中,入射波为连续的正弦信号,探头先后探测到机翼表面和缺陷表面的反射信号,分别如图(b)、(c)所示。已知超声波在机翼材料中的波速为 6300 m/s。关于这两个反射信号在探头处的叠加效果和缺陷深度 d,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振动减弱;d = 4.725 mm               B.振动加强;d = 4.725 mm

C.振动减弱;d = 9.45 mm                 D.振动加强;d = 9.45 mm

【答案】

A

 

7.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新材料,具有丰富的电学性能.现设计一电路测量某二维石墨烯样品的载流子(电子)浓度。如图(a)所示,在长为 a,宽为 b 的石墨烯表面加一垂直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电极 1、3 间通以恒定电流 I,电极 2、4 间将产生电压 U。当 I = 1.00×10−3 A 时,测得 UB 关系图线如图(b)所示,元电荷 e = 1.60×10−19 C,则此样品每平方米载流子数最接近(    )

A.1.7×1019           B.1.7×1015           C.2.3×1020           D.2.3×1016

【答案】

D

 

8.一条河流某处存在高度差,小鱼从低处向上跃出水面,冲到高处.如图所示,以小鱼跃出水面处为坐标原点,x 轴沿水平方向,建立坐标系,小鱼的初速度为 v0,末速度 v 沿 x 轴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小鱼可视为质点且只受重力作用。关于小鱼的水平位置 x、竖直位置 y、水平方向分速度 vx 和竖直方向分速度 vy 与时间 t 的关系,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

AD

 

9.某同学用普通光源进行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光源、透镜、滤光片、双缝、单缝、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

B.透镜的作用是使光更集中

C.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

D.双缝间距越小,测量头中观察到的条纹数目内越多

【答案】

BC

 

10.如图所示,垂直于水平桌面固定一根轻质绝缘细直杆,质量均为 m、带同种电荷的绝缘小球甲和乙穿过直杆,两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带电荷量分别为qQ。在图示的坐标系中,小球乙静止在坐标原点,初始时刻小球甲从 x = x0 处由静止释放,开始向下运动。甲和乙两点电荷的电势能 Ep = k \(\frac{{Qq}}{r}\)(r 为两点电荷之间的距离,k 为静电力常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f,重力加速度为 g。关于小球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低点的位置 x = \(\frac{{kQq}}{{(mg + f){x_0}}}\)

B.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位置 x = \(\sqrt {\frac{{kQq}}{{mg - f}}} \)

C.最后停留位置 x 的区间是 \(\sqrt {\frac{{kQq}}{{mg}}} \) ≤ x ≤ \(\sqrt {\frac{{kQq}}{{mg - f}}} \)

D.若在最低点能返回,则初始电势能 Ep0 < (mgf)\(\sqrt {\frac{{kQq}}{{mg + f}}} \)

【答案】

BD

 

11.某小组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一遮光片,细线一端与小车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钩码。

(1)实验前调节轨道右端滑轮高度,使细线与轨道平行,再适当垫高轨道左端以平衡小车所受摩擦力。

(2)小车的质量为 M1 = 320 g。利用光电门系统测出不同钩码质量 m 时小车加速度 a。钩码所受重力记为 F,作出 aF 图像,如图(b)中图线甲所示。

(3)由图线甲可知,F 较小时,aF 成正比;F 较大时,aF 不成正比。为了进一步探究,将小车的质量增加至 M2 = 470 g,重复步骤(2)的测量过程,作出 aF 图像,如图(b)中图线乙所示。

(4)与图线甲相比,图线乙的线性区间____________,非线性区间____________。再将小车的质量增加至 M3 = 720 g,重复步骤(2)的测量过程,记录钩码所受重力 F 与小车加速度 a,如表所示(表中第 9 ~ 14 组数据未列出)。

序号

1

2

3

4

5

钩码所受重力 F/9.8 N

0.020

0.040

0.060

0.080

0.100

小车加速度 a/m·s−2

0.26

0.55

0.82

1.08

1.36

序号

6

7

8

9 ~ 14

15

钩码所受重力 F/9.8 N

0.120

0.140

0.160

0.300

小车加速度 a/m·s−2

1.67

1.95

2.20

3.92

(5)请在图(b)中补充描出第 6 至 8 三个数据点,并补充完成图线丙_________。

(6)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猜想和推断:小车的质量____________时,aF 成正比。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推断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较大,较小

(5)

(6)远大于钩码质量。

设绳子拉力为 T,对钩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T = ma

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T = Ma

联立解得 F = (M + m)a

变形得 a = \(\frac{1}{{m + M}}\)F

mM 时,可认为 m + M = M

a = \(\frac{1}{M}\)F

aF 成正比。

 

12.某小组欲设计一种电热水器防触电装置,其原理是:当电热管漏电时,利用自来水自身的电阻,可使漏电电流降至人体安全电流以下。为此,需先测量水的电阻率,再进行合理设计。

(1)如图(a)所示,在绝缘长方体容器左右两侧安装可移动的薄金属板电极,将自来水倒入其中,测得水的截面宽 d = 0.07 m 和高 h = 0.03 m。

(2)现有实验器材:电流表(量程 300 μA,内阻 RA = 2500 Ω)、电压表(量程 3 V 或 15 V,内阻未知)、直流电源(3 V)、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请在图(a)中画线完成电路实物连接_____。

(3)连接好电路,测量 26℃ 的水在不同长度 l 时的电阻值 Rx。将水温升到 65℃,重复测量。绘出 26℃ 和 65℃ 水的 Rx l 图,分别如图(b)中甲、乙所示。

(4)若 Rx l 图线的斜率为 k,则水的电阻率表达 ρ =____________(用 kdh 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温度____________(填“高”或“低”)的水更容易导电。

(5)测出电阻率后,拟将一段塑料水管安装于热水器出水口作为防触电装置。为保证出水量不变,选用内直径为 8.0×10−3 m 的水管。若人体的安全电流为 1.0×10−3 A,热水器出水温度最高为 65℃,忽略其他电阻的影响(相当于热水器 220 V 的工作电压直接加在水管两端),则该水管的长度至少应设计为____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2)

(4)kdh,高

(5)0.46

 

13.可逆斯特林热机的工作循环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 ABCDA 完成循环过程,AB 和 CD 均为等温过程,BC 和 DA 均为等容过程。已知 T1 = 1200 K,T2 = 300 K,气体在状态 A 的压强 pA = 8.0×105 Pa,体积 V1 = 1.0 m3,气体在状态 C 的压强 pC = 1.0×105 Pa。求:

(1)气体在状态 D 的压强 pD

(2)气体在状态 B 的体积 V2

【答案】

(1)2×105 Pa

(2)2.0 m3

 

14.雪地转椅是一种游乐项目,其中心传动装置带动转椅在雪地上滑动。如图(a)、(b)所示,传动装置有一高度可调的水平圆盘,可绕通过中心 O 点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圆盘边缘 A 处固定连接一轻绳,轻绳另一端 B 连接转椅(视为质点)。转椅运动稳定后,其角速度与圆盘角速度相等。转椅与雪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

(1)在图(a)中,若圆盘在水平雪地上以角速度 ω1 匀速转动,转椅运动稳定后在水平雪地上绕 O 点做半径为 r1 的匀速圆周运动。求 AB 与 OB 之间夹角 α 的正切值。

(2)将圆盘升高,如图(b)所示。圆盘匀速转动,转椅运动稳定后在水平雪地上绕 O1 点做半径为 r2 的匀速圆周运动,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绳子在水平雪地上的投影 A1B 与 O1B 的夹角为 β。求此时圆盘的角速度 ω2

【答案】

(1)\(\frac{{\mu g}}{{\omega _1^2{r_1}}}\)

(2)ω2 = \(\sqrt {\frac{{\mu g\sin \theta \cos \beta }}{{(\sin \theta \sin \beta  + \mu \cos \theta ){r_2}}}} \)

 

15.如图(a)所示,轨道左侧斜面倾斜角满足 sinθ1 = 0.6,摩擦因数 μ1 = \(\frac{3}{20}\),足够长的光滑水平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 B = 0.5 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右侧斜面导轨倾角满足 sinθ2 = 0.8,摩擦因数 μ2 = \(\frac{83}{144}\)。现将质量为 m = 6 kg 的导体杆甲从斜面上高 h = 4 m 处由静止释放,质量为 m = 2 kg 的导体杆乙静止在水平导轨上,与水平轨道左端的距离为 d。已知导轨间距为l = 2m,两杆电阻均为 R = 1 Ω,其余电阻不计,不计导体杆通过水平导轨与斜面导轨连接处的能量损失,且若两杆发生碰撞,则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取 g = 10 m/s2,求:

(1)甲杆刚进入磁场,乙杆的加速度?

(2)乙杆第一次滑上斜面前两杆未相碰,距离 d 满足的条件?

(3)若乙前两次在右侧倾斜导轨上相对于水平导轨的竖直高度 y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b)所示(t1t2t3t4b 均为未知量),乙第二次进入右侧倾斜导轨之前与甲发生碰撞,甲在 0 ~ t3 时间内未进入右侧倾斜导轨,求 d 的取值范围。

【答案】

(1)a0 = 2 m/s2,方向水平向右

(2)d ≥ 24 m

(3)\(\frac{356}{11}\) m < d < \(\frac{696}{11}\) m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