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

  •  下载
  •  2024/6/18
  •  73 次
  •  1039 K

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下列描述其位移 x 或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B.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函数关系,AB 选项中一个时间对应 2 个以上的位移,故不可能,故 AB 错误;

CD.同理 D 选项中一个时间对应 2 个速度,只有 C 选项速度与时间是成函数关系,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C。

 

2.福建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借助配重小车可以进行弹射测试,测试时配重小车被弹射器从甲板上水平弹出后,落到海面上。调整弹射装置,使小车水平离开甲板时的动能变为调整前的 4 倍。忽略空气阻力,则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   )

A.0.25 倍             B.0.5 倍               C.2 倍          D.4 倍

【答案】

C

【解析】

小车水平离开甲板时的动能变为调整前的 4 倍,则由 Ek = \(\frac{1}{2}\)mv2 可知离开甲板时速度变为调整前的 2 倍;小车离开甲板后做平抛运动,从离开甲板到到达海面上时间不变,根据 x = vt 可知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 2 倍。

故选 C。

 

3.天文学家发现,在太阳系外的一颗红矮星有两颗行星绕其运行,其中行星 GJ1002c 的轨道近似为圆,轨道半径约为日地距离的 0.07 倍,周期约为 0.06 年,则这颗红矮星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    )

A.0.001 倍           B.0.1 倍               C.10倍         D.1000 倍

【答案】

B

 

4.三位科学家由于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了 2023 年诺贝尔化学奖。不同尺寸的量子点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现有两种量子点分别发出蓝光和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

B.蓝光光子的动量小于红光光子的动量

C.在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大于红光的速度

D.蓝光在玻璃中传播时的频率小于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频率

【答案】

A

【解析】

AB.红光的频率小于蓝光的频率,红光的波长大于蓝光的波长,根据 E = hν 可知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根据 p = \(\frac{h}{\lambda }\) 可知蓝光光子的动量大于红光光子的动量,故 A 正确,B 错误;

C.由于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根据 v = \(\frac{c}{n}\) 可知在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小于红光的速度,故 C 错误;

D.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频率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 A。

 

5.如图,两根不可伸长的等长绝缘细绳的上端均系在天花板的 O 点上,下端分别系有均带正电荷的小球 P、Q;小球处在某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平衡时两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相等。则(    )

A.两绳中的张力大小一定相等

B.P 的质量一定大于 Q 的质量

C.P 的电荷量一定小于 Q 的电荷量

D.P 的电荷量一定大于 Q 的电荷量

【答案】

B

 

6.位于坐标原点 O 的波源在 t = 0 时开始振动,振动图像如图所示,所形成的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平衡位置在 x = 3.5 m 处的质点 P 开始振动时,波源恰好第 2 次处于波谷位置,则(     )

A.波的周期是 0.1 s

B.波的振幅是 0.2 m

C.波的传播速度是 10 m/s

D.平衡位置在 x = 4.5 m 处的质点 Q开始振动时,质点 P 处于波峰位置

【答案】

BC

 

7.电动汽车制动时可利用车轮转动将其动能转换成电能储存起来。车轮转动时带动磁极绕固定的线圈旋转,在线圈中产生电流。磁极匀速转动的某瞬间,磁场方向恰与线圈平面垂直,如图所示。将两磁极间的磁场视为匀强磁场,则磁极再转过 90° 时,线圈中(    )

A.电流最小

B.电流最大

C.电流方向由 P 指向 Q

D.电流方向由 Q 指向 P

【答案】

BD

【解析】

如图开始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当磁极再转过 90° 时,此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 0,故可知电流最大;在磁极转动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在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此时感应电流方向由 Q 指向 P。

故选 BD。

 

8.如图,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循环由下面 4 个过程组成:1→2 为绝热过程(过程中气体不与外界交换热量),2→3 为等压过程,3→4 为绝热过程,4→1 为等容过程。上述四个过程是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循环的主要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 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

B.2→3 过程中,气体向外放热

C.3→4 过程中,气体内能不变

D.4→1 过程中,气体向外放热

【答案】

AD

【解析】

A.1→2 为绝热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 = Q + W 可知此时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故内能增加,故 A 正确;

B.2→3 为等压过程,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增大时温度增加,内能增大,此时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 W < 0,故气体吸收热量,故 B 错误;

C.3→4 为绝热过程,此时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 W <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内能减小,故 C 错误;

D.4→1 为等容过程,根据查理定律可知压强减小时温度减小,故内能减小,由于体积不变W = 0,故可知气体向外放热,故 D 正确。

故选AD。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将斜槽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轨道末段水平,右侧端点在水平木板上的垂直投影为 O,木板上叠放着白纸和复写纸。实验时先将小球 a 从斜槽轨道上 Q 处由静止释放,a 从轨道右端水平飞出后落在木板上;重复多次,测出落点的平均位置 P 与 O 点的距离 x,将与 a 半径相等的小球 b 置于轨道右侧端点,再将小球 a 从 Q 处由静止释放,两球碰撞后均落在木板上;重复多次,分别测出 a、b 两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M、N 与 O 点的距离 xMxN

完成下列填空:

(1)记 a、b 两球的质量分别为 mamb,实验中须满足条件 ma______mb(填“>”或“<”);

(2)如果测得的 xPxMxNmamb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则验证了两小球在碰撞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用小球落点与 O 点的距离来代替小球水平飞出时的速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maxP = maxM + mbxN

小球离开斜槽末端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高度相同故下落时间相同,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直线运动,小球水平飞出时的速度与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成正比。

【解析】

(1)为了保证小球碰撞为对心正碰,且碰后不反弹,要求 ma > mb

(2)两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由于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t 相等,碰撞前 a 球的速度大小 v0 = \(\frac{{{x_P}}}{t}\)

碰撞后 a 的速度大小 va = \(\frac{{{x_M}}}{t}\)

碰撞后 b 球的速度大小 vb = \(\frac{{{x_N}}}{t}\)

如果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则碰撞前后系统动量相等,则

mav0 = mava + mbvb

整理得 maxP = maxM + mbxN

小球离开斜槽末端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高度相同故下落时间相同,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直线运动,小球水平飞出时的速度与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成正比。

 

10.学生实验小组要测量量程为 3 V 的电压表 V 的内阻 RV。可选用的器材有:多用电表,电源 E(电动势 5 V),电压表 V1(量程 5 V,内阻约 3 kΩ),定值电阻 R0(阻值为 800 Ω),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 50 Ω),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值 5 kΩ),开关 S,导线若干。

完成下列填空:

(1)利用多用电表粗测待测电压表的内阻。首先应______(把下列实验步骤前的字母按正确操作顺序排列);

A.将红、黑表笔短接

B.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零欧姆

C.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10”位置

再将多用电表的红、黑表笔分别与待测电压表的______填“正极、负极”或“负极、正极”)相连,欧姆表的指针位置如图(a)中虚线Ⅰ所示。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应将选择开关旋转到欧姆挡______(填“×1”“×100”或“×1 k”)位置,重新调节后,测量得到指针位置如图(a)中实线 Ⅱ 所示,则组测得到的该电压表内阻为______kΩ(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2)为了提高测量精度,他们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电路,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 S,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 V1,待测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 U1U,则待测电压表内阻 RV =______(用 U1UR0 表示);

(4)测量得到 U1 = 4.20 V,U = 2.78 V,则待测电压表内阻 RV = ______kΩ(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答案】

(1)CAB,负极、正极,×100,1.6

(2)R1,a

(3)\(\frac{{U{R_0}}}{{{U_1} - U}}\)

(4)1.57

【解析】

(1)利用多用电表粗测待测电压表的内阻。首先应选择欧姆档即 C 选项: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10”位置;接着将红、黑表笔短接即 A 选项;进行欧姆调零即 B 选项: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零欧姆。

故首先操作顺序为 CAB。

多用电表使用时电流“红进黑出”的规则可知:测量电阻时电源在多用电表表内,故将多用电表的红、黑表笔分别与待测电压表的“负极、正极”相连。

读数时欧姆表的指针位置如图(a)中虚线 Ⅰ 所示,偏转角度较小即倍率选择过小,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应将选择开关旋转到欧姆挡倍率较大处,而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选择“×1 k”倍率又过大,故应选择欧姆挡“×100”的位置;

测量得到指针位置如图(a)中实线 Ⅱ 所示,则组测得到的该电压表内阻为

R = 16.0×100 Ω = 1.6 kΩ

(2)图(b)所示的电路,滑动变阻器采用的是分压式连接,为了方便调节,应选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即 R1

为保护电路,且测量电路部分电压从零开始条件,闭合开关 S 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a 端。

(3)通过待测电压表的电流大小与定值电阻电流相同为 I = \(\frac{{{U_1} - U}}{{{R_0}}}\)

根据欧姆定律得待测电压表的阻值为 RV = \(\frac{U}{I}\) = \(\frac{{U{R_0}}}{{{U_1} - U}}\)

(4)测量得到 U1 = 4.20 V,U = 2.78 V,带入待测电压表的阻值表达式 RV = \(\frac{{U{R_0}}}{{{U_1} - U}}\),

则待测电压表内阻 RV = \(\frac{{2.78 \times 800}}{{4.20 - 2.78}}\) Ω ≈ 1.57 kΩ

 

11.将重物从高层楼房的窗外运到地面时,为安全起见,要求下降过程中重物与楼墙保持一定的距离。如图,一种简单的操作方法是一人在高处控制一端系在重物上的绳子 P,另一人在地面控制另一根一端系在重物上的绳子 Q,二人配合可使重物缓慢竖直下降。若重物的质量 m = 42 kg,重力加速度大小 g = 10 m/s2,当 P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 = 37° 时,Q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β =53°,(sin37° = 0.6)

(1)求此时 P、Q 绳中拉力的大小;

(2)若开始竖直下降时重物距地面的高度 h = 10 m,求在重物下降到地面的过程中,两根绳子拉力对重物做的总功。

【答案】

(1)1200 N,900 N

(2)− 4200 J

【解析】

(1)重物下降的过程中受力平衡,设此时 P、Q 绳中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T1T2

竖直方向 T1cosα = mg + T2cosβ

水平方向 T1sinα = T2sinβ

联立代入数值得 T1 = 1200 N,T2 = 900 N

(2)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W + mgh = 0

解得两根绳子拉力对重物做的总功为 W = − 4200 J

 

12.如图,一长度 l = 1.0 m 的均匀薄板初始时静止在一光滑平台上,薄板的右端与平台的边缘 O 对齐。薄板上的一小物块从薄板的左端以某一初速度向右滑动,当薄板运动的距离 Δl = \(\frac{l}{6}\) 时,物块从薄板右端水平飞出;当物块落到地面时,薄板中心恰好运动到 O 点。已知物块与薄板的质量相等。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3,重力加速度大小 g = 10 m/s2。求: 

(1)物块初速度大小及其在薄板上运动的时间;

(2)平台距地面的高度。

【答案】

 (1)4 m/s,\(\frac{1}{3}\) s

(2)\(\frac{5}{9}\) m

 

13.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q > 0)的带电粒子始终在同一水平面内运动,其速度可用图示的直角坐标系内,一个点 P(vxvy)表示,vxvy 分别为粒子速度在水平面内两个坐标轴上的分量。粒子出发时 P 位于图中 a(0,v0)点,粒子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作用下运动,P 点沿线段 ab 移动到 b(v0v0)点;随后粒子离开电场,进入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P 点沿以 O 为圆心的圆弧移动至 c(− v0v0)点;然后粒子离开磁场返回电场,P 点沿线段 ca 回到 a 点。已知任何相等的时间内 P 点沿图中闭合曲线通过的曲线长度都相等。不计重力。求:

(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

(2)电场强度的大小;

(3)P 点沿图中闭合曲线移动 1 周回到 a 点时,粒子位移的大小。

【答案】

(1)\(\frac{{\sqrt 2 m{v_0}}}{{Bq}}\),\(\frac{{2\pi m}}{{Bq}}\)

(2)E = \({\sqrt 2 }\)Bv0

(3)\(\frac{{(2 - \sqrt 2 )m{v_0}}}{{Bq}}\)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