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  下载
  •  2024/1/14
  •  402 次
  •  1603 K

1.光波和机械波

光和机械波一样,都具有波的性质,他们不仅能够产生反射、折射,还能产生干涉和衍射,能够传递能量,携带信息。

完成下列问题:

 

1.(多选)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波和超声波属于同种性质的波

B.光能发生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一种横波

C.阳光照耀下的肥皂泡呈现彩色花纹是光衍射的结果

D.将白光分别照射到单缝和双缝上,光屏上都可能呈现彩色条纹

 

2.如图所示,一个半圆形的玻璃砖,其折射率 n。入射光 a 沿着玻璃砖半径射到直边上 O 点,分成两束光线 b 和 c,虚线为过 O 点的法线,则有(     )

A.n = sinγ/cosβ             B.n = sinα/sinγ

C.n = sinα/cosβ            D.n = sinγ/sinβ

 

3.一列机械横波向右传播,在 t = 0 时的波形如图所示,A、B 两质点间距为 8 m,B、C 两质点在平衡位置的间距为 3 m,当 t = 1 s 时,质点 C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该波的波速可能为(     )

A.\(\frac{1}{3}\) m/s                         B.3 m/s

C.13 m/s                       D.27 m/s

【答案】

1.BD

2.A

3.C

【解析】

1.A.光波是电磁波,超声波是机械波,故 A 错误;

B.光能发生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一种横波,故 B 正确;

C.阳光照耀下的肥皂泡呈现彩色花纹是光干涉的结果,故 C 错误;

D.将白光分别照射到单缝和双缝上,衍射和干涉时不同色光的亮条纹位置不同,光屏上都可能呈现彩色条纹,故 D 正确。

故选 BD。

 

2.根据折射定律 n = sinγ/sinα

根据几何关系有 α + β = 90°;

可得 n = sinγ/cosβ

故选 A。

 

3.机械横波向右传播,当波形移动 kλ + 1 或 kλ + 5 的距离,即 k \(\frac{\lambda }{2}\) + 1 距离时,质点 C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则该波的波速

v = \(\frac{x}{t}\) = \(\frac{{k\lambda /2 + 1}}{t}\) = 4k + 1(k = 0,1,2,……)

k = 3 时,波速为 13 m/s。

故选 C。

 

2.神舟出征,太空“会师”

2023 年 10 月 26 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7 时 46 分“神十七”入轨后,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19 时 34 分,“神十七”三名宇航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和“神十六”三名宇航员会师。

完成下列问题:

 

1.空间站和地面指挥中心之间需要通过电磁波来实现通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被誉为无线电通信的先驱者的物理学家是(    )

A.安培          B.麦克斯韦          C.法拉第              D.赫兹

 

2.(多选)下列实验中,能在空间站完成的有(    )

A.弹簧振子实验                                   B.平抛运动实验

C.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D.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

 

3.(1)在研究空间站围绕地球运动过程中,空间站能否看成质点?答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9.8 m/s2,地球半径为 6 400 km,空间站轨道离地高度为 400 km,则空间站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________。

 

4.运载火箭的发射是利用了反冲原理.若某时刻火箭正处于水平飞行状态,此时火箭的总质量为 M,速度大小为 v0。当火箭以 v1 速度向后喷出质量为 m 的高温高压气体后,火箭获得的速度 v2 = ___________。(不考虑重力影响)

 

5.测量“神十六”飞船从空间站返回地球的时间.若地球上观察者测得的时间为 Δt,飞船中的航天员测得时间为 Δt′,仅考虑狭义相对论效应,则(     )

A.Δt < Δt′             B.Δt = Δt′             C.Δt > Δt′             D.无法判断

【答案】

1.D

2. AC

3.(1)能;空间站大小和其绕地球运动的半径相比可以忽略。

(2)92.6 min,或者 5558.7 s,或者 1.54 h

4.\(\frac{{M{v_0} + m{v_1}}}{{M - m}}\)

5.C

【解析】

1.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被誉为无线电通信的先驱者的物理学家。

故选 D。

 

2.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无法进行平抛运动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弹簧振子实验、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能在空间站完成。

故选 AC。

 

3.(1)在研究空间站围绕地球运动过程中,空间站大小和其绕地球运动的半径相比可以忽略,空间站能看成质点。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frac{{Mm}}{{{{(R + h)}^2}}}\) = m \(\frac{{4{\pi ^2}}}{{{T^2}}}\) (R + h)

根据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G \(\frac{{Mm}}{{{R^2}}}\) = mg

解得空间站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 T = 2π\(\sqrt {\frac{{{{(R + h)}^3}}}{{g{R^2}}}} \) ≈ 5558.7 s

 

4.以火箭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 Mv0 = (Mm)v2mv1

可知火箭获得的速度 v2 = \(\frac{{M{v_0} + m{v_1}}}{{M - m}}\)

 

5.根据狭义相对论的钟慢效应,地面观察者认为飞船中的钟变慢了,而飞船中的航天员观察的钟并没有这种效应,即 Δt > Δt′。故选 C。

 

3.风力发电系统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风能约有 2.74×109 MW,可以利用的风能为 2×107 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 10 倍。某风力发电系统有风机叶轮、传动装置,发电机、变流器、机组升压器和升压站等部分组成。

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某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 35 m,匀速转一圈约 4 s,叶片顶端 A 点的线速度大小 vA = _______m/s。某时刻叶片 A、B、C 三点中(     )

A.B 和 C 的角速度相同          B.A 和 B 的线速度相同

C.A 和 C 的线速度相同           D.A 和 C 的向心加速度相同

 

2.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转动时可形成半径为 R 的圆面,设风速恒定为 v0,风向恰好垂直于叶片转动面,已知空气的密度为 ρ,该风力发电机能将此圆面内空气动能的 10% 转化为电能.则在时间 t 内经过风力发电机叶片圆面的气流的动能 Ek = _______。此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率 P = _______。

 

3.发电机主要是利用下列哪个物理原理工作的?(     )

A.电流的磁效应                          B.电磁感应原理

C.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电磁振荡

 

4.如图为某发电机的模型,边长 l 的正方形闭合导线框 abcd 在磁感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绕中心轴 OO′ 顺时针匀速转动,角速度为 ω。某时刻转到线框平面和磁场平行。该时刻导线框内的感应电流方向为________(选“abcda”或者“adcba”)。若线框内有 n 匝线圈,该时刻线框内感应电动势 E = _________。

 

5.功率为 540 kW 的发电机,发出的电压有效值为 700 V,通过机组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到 10 kV,则需要的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n1n2 = _________。升压变压器线圈导线的粗细应当选择(     )

A.原线圈比副线圈粗          B.原线圈比副线圈细          C.原线圈和副线圈一样粗细

 

6.从供电网接入小李家的正弦交流电压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该交流电的频率 f = ______Hz,如用多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该交流电压,则测量值约为________V。

【答案】

1.54.95(35π/2),A

2.\(\frac{1}{2}\)ρπR2tv03,\(\frac{1}{20}\)ρπR2v03

3.B

4.abcda,nωBl2

5.7∶100,A

6.50,220

【解析】

1.(1)叶片转动的角速度为 v = 2πrn = 2π×35×m/s ≈ 54.95 m/s

(2)A.A、B、C 三点同轴转动,角速度相等。故 A 正确;

B.根据 v = ωr 可得 vA > vB。故 B 错误;

C.A 和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C错误;

D.A 和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 D 错误。

故选 A。

 

10.在时间 t 内经过风力发电机叶片圆面的气流的质量为 m = ρV = ρπR2tv0

在时间 t 内经过风力发电机叶片圆面的气流的动能为 Ek = \(\frac{1}{2}\)mv2 = \(\frac{1}{2}\)ρπR2tv03

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率为 P = \(\frac{{\eta {E_{\rm{k}}}}}{t}\) =  \(\frac{1}{20}\)ρπR2v03

 

11.发电机中的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发电机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的。故选 B。

 

12.(1)根据右手定则,该时刻导线框内的感应电流方向为 abcda。

(2)线框内感应电动势 E = 2nBlv = 2nBl·\(\frac{{\omega l}}{2}\) = nBωl2

 

13.(1)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 \(\frac{{{n_1}}}{{{n_2}}}\) = \(\frac{{{U_1}}}{{{U_2}}}\) = \(\frac{700}{10000}\) = \(\frac{7}{100}\)

(2)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frac{{{I_1}}}{{{I_2}}}\) = \(\frac{{{n_2}}}{{{n_1}}}\),升压变压器原线圈的电流大于副线圈的电流,原线圈导线比副线圈导线粗。

故选 A。

 

14.(1)交流电的频率为 f = \(\frac{1}{T}\) = \(\frac{1}{0.02}\) Hz = 50 Hz

(2)交流电压的测量值为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 U = \(\frac{{{U_{\rm{m}}}}}{{\sqrt 2 }}\) = \(\frac{{311}}{{\sqrt 2 }}\) ≈ 220 V。

 

4.篮球运动

篮球运动作为一个常规的球类运动在学校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一个标准合格的篮球质量为 0.6 kg,当地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

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检验一篮球弹性性能,某同学将篮球从 H1 = 1.8 m 高处自由下落,能够自由弹跳到 H2 = 1.25 m 米高度处.如果不考虑篮球在运动中转动和所受的空气阻力。

(1)若取向上为正方向,则篮球刚和地面刚接触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篮球在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改变量 Δp = ________kg·m/s,地面对篮球所作的功 W = ________J。

(2)为了求得上述过程中篮球受地面的平均冲击力,该同学使用每秒拍摄 2 000 帧照片的高速摄像机拍摄了整个运动过程,通过 tracker 软件计算发现篮球和地面接触的照片一共有 23 张。则篮球和地面接触的时间 Δt = ________s;估算篮球受到地面的平均冲击力________N。

 

2.(多选)在篮球与地面接触的运动过程中,篮球(    )

A.加速度始终向上                          B.速度为 0 时加速度最大

C.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                   D.加速度为 0 时速度最大

 

3.(计算)在某次传球过程中,不考虑篮球的转动和阻力影响.甲运动员将球从离地 h1 = 2.4 m 高处以 v1 = 30 m/s 的速度水平传出。求:

(1)当球运动到离抛出点水平距离 12 m 处的乙运动员位置时,球离地的高度 h2

(2)乙运动员接球时,球的速度的竖直分速度大小 vy2

(3)如果乙在该位置把球接住,使得球速度变为 0,则乙运动员对球所作的功。

 

4.在实际情况下,篮球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假设空气阻力大小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篮球竖直向上抛出,一段时间后落回原处,测得篮球上升时加速度为 11.5 m/s2。则空气阻力 f = _______N。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篮球离地高度 h 与运动时间 t 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5.某同学将篮球下落过程的视频用 tracker 软件计算分析,得到篮球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然后计算不同位置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画出它们随高度 h 的变化,取地面为零势能面,得到了图示 a、b、c 三条图线。则

(1)三根图线分别代表(    )

A.a 机械能,b 动能                      B.a 机械能,c 动能

C.a 动能,b 势能                          D.a 势能,c 动能

(2)通过图像分析,你认为篮球在下落过程是__________(选填“受到”、“没有受到”)空气阻力作用,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6,6.6,− 3.3

(2)0.011,606

2.BD

3.(1)1.6 m

(2)4 m/s

(3)− 274.8 J

4.0.9,A

5.(1)A            (2)受到。理由:随高度 h 的减小,机械能减少。

【解析】

1.(1)篮球从 H1 = 1.8 m 米高处自由下落,由 v12 = 2gH1,解得篮球刚和地面刚接触时的速度大小为 v1 = \(\sqrt {2g{H_1}} \) = \(\sqrt {2 \times 10 \times 1.8} \) m/s = 6 m/s

v22 = 2gH2,解得篮球在与地面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 v2 = \(\sqrt {2g{H_2}} \) = 5 m/s

篮球在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改变量

Δp = mv2 – (− mv1) = 6.6 kg·m/s

(3)由动能定理可得地面对篮球所作的功

W = \(\frac{1}{2}\)mv22 − \(\frac{1}{2}\)mv12 = − 3.3 J

(2)每秒拍摄 2 000 帧照片,每帧照片时间间隔 T = \(\frac{1}{2000}\) s = 5×10−4 s

篮球和地面接触的照片一共有 23 张。则篮球和地面接触的时间 Δt = (23 − 1)T = 0.011 s

篮球和地面接触由动量定理可得 (Fmgt = Δp

解得篮球受到地面的平均冲击力 F = mg + \(\frac{{\Delta p}}{{\Delta t}}\) = 606 N

 

2.在篮球与地面接触的运动过程中,篮球下降的过程中篮球的形变量越来越大,弹力越来越大,开始阶段,篮球的压缩量较小,因此地面对篮球向上的弹力小于向下重力,此时篮球的合外力向下,加速度向下,小球做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kx = ma1,随着压缩量的增加,弹力增大,合外力减小,则加速度减小,方向向下。当 mg = kx 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 0,此时速度最大;由于惯性篮球继续向下运动,此时 kx mg = ma2,方向向上,篮球减速,随着压缩量增大,篮球合外力增大,加速度增大,方向向上。故篮球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小球运动最低点时,篮球的速度为 0,地面的弹力最大,且弹力大于重力,则小球向上的加速度最大。

篮球反弹的过程中,篮球的形变量越来越小,篮球受地面的弹力越来越小,刚开始阶段,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g = ma3,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当 F = mg 时,加速度为 0,速度最大;由于惯性,篮球继续上升,此后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F = ma4,加速度方向向下,越来越大;速度减小,弹力为 0 时篮球离开地面,故 BD 正确,AC 错误。

故选 BD。

 

3.(1)根据题意,篮球被传出后,可以看做平抛运动,则:

水平方向:x = v1t                  竖直方向:y = \(\frac{1}{2}\)gt2

代入数据,得:y = 0.8 m

故此时球离地的高度 h2 = h1y = 1.6 m

(2)因为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vy22 = 2gy

代入数据,得:    vy2 = 4 m/s

或者                         vy2 = gt = 4 m/s

(3)篮球到达乙运动员位置时的速度 v22 = v12 + vy22

根据动能定理,乙运动员对球所作的功 W = 0 −\(\frac{1}{2}\)mv22

代入数据,得:W = − 274.8 J

或者:W = 0 − (mgy + \(\frac{1}{2}\)mv12) = − 274.8 J

 

4.篮球竖直向上运动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 f = ma

解得空气阻力 f = mamg = 0.9 N

篮球下降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f = ma

上升过程篮球的速度越来越小,ht 图像的斜率越来越小;下降过程篮球的速度越来越大,ht 图像的斜率越来越大;由 h = at2a′ < a,可知下降过程的时间大于上升到时间,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5.(1)随之高度 h 减小,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因此 b 图线表示动能,c 图线表示势能;机械能为两者之和,可知 a 图像表示机械能。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2)篮球在下落过程随高度 h 的减小,机械能减少,所以篮球下落过程受到空气阻力作用。

 

5.质谱仪

质谱仪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质量的一种仪器。其结构如图 a 所示,它分别由加速器 Ⅰ、速度选择器 Ⅱ、质量分离器 Ⅲ 三部分组成。若从粒子源 P 点发出一个电量 q、质量为 m 的正离子,经过加速器得到加速,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符合一定大小的离子能够通过 S3 缝射入质量分离器中。整个过程中可以不考虑离子重力的影响。

完成下列问题:

 

1.加速器 Ⅰ 由 S1S2 两块带电平行金属板组成,为了使正离子得到加速,则应让金属板 S1 带________电(选填“正”、“负”)。在下降过程中,离子的电势能________(选填“减少”、“增大”、“不变”)。如果离子从速度 v0 开始经加速后速度达到 v1,则加速器两极板间电压 U1 = ________。

 

2.离子以速度 v1 进入速度选择器 Ⅱ 中,两板间电压为 U2,两板长度 l,相距 d。离子在穿过电场过程中,为了不让离子发生偏转,需要在该区域加一个垂直于电场和速度平面的磁场。

(1)则所加磁场的磁感强度 B = ________;

(2)在图 b 中分别用 FEFB 标出离子受到的电场力与磁场力方向;

(3)离开分离器时离子的速度 v = ________。

 

3.若离子以速度 v 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质量分离器 Ⅲ,图 c 所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0。离子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半圆周运动

(1)圆周运动的直径 X = ________。

(2)带电粒子的电量和质量之比称为粒子的荷质比,设 k = q/m,如果在质谱仪底片上得到了 1、2 两条谱线,可以比较其对应的两个电荷的荷质比大小(     )

A.k1 > k2             B.k1 = k2

C.k1 < k2             D.无法比较

【答案】

1.正,减少,\(\frac{{m(v_1^2 - v_0^2)}}{{2q}}\)

2.(1)\(\frac{{{U_2}}}{{d{v_1}}}\)

(2)

(3)v1

3.(1)\(\frac{{2mv}}{{q{B_0}}}\)             (2)C

【解析】

1.正离子所受电场力应向下,则 S1 带正电。电场力做正功,则离子的电势能减少。

根据动能定理 qU1 = \(\frac{1}{2}\)mv12 − \(\frac{1}{2}\)mv02

U1 = \(\frac{{m(v_1^2 - v_0^2)}}{{2q}}\)

 

2.(1)由题意 Bqv1 = \(\frac{{q{U_2}}}{d}\)

B = \(\frac{{{U_2}}}{{d{v_1}}}\)

(2)正电荷所受电场力与电场方向相同,结合左手定则,离子受力如图

(3)离子在分离器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离开分离器的速度为 v = v1

 

3.(1)根据 B0qv = m \(\frac{{{v^2}}}{r}\) 又 X = 2r,得 X = \(\frac{{2mv}}{{q{B_0}}}\)

(2)由(1)得,直径大则比荷小。故 k1 < k2。故选 C。

 

6.电磁炮

电磁弹射在电磁炮、航天器、舰载机等需要超高速的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将电磁炮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俯视图)。发射轨道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两个间距为 L 的平行金属导轨,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发射导轨的左端为充电电路,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 E,内电阻为 r。电容器的电容为 C。子弹载体可简化为一根垂直放置于金属导轨上、质量为 m、长度也为 L 电阻为 R 的金属导体棒 cd。忽略一切摩擦阻力以及导轨和导线的电阻。

完成下列问题:

 

1.发射前,将开关 S 连接 a,先对电容器进行充电。

(1)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 u 随时间 t 的变化的 ut 图像和下列哪个图像相似(     )

(2)当充电自然结束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为________。

 

2.电容器充电自然结束后,将 S 接到 b,电容器经金属导体棒对外放电。

(1)此时导体棒中电流方向________(填“c 到 d”或者“d 到 c”),刚放电的瞬间,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 F = ________。

(2)(计算)如果轨道足够长,当导体棒炮弹离开导轨前已经达到最大速度 vm

①简要说明电容器中电能是否能全部放完?

②求最大速度 vm

【答案】

1.(1)B            (2)ECE

2.(1)c 到 d,BEL/R

(2)①电容器中的电能不能全部放完。由于导体棒运动过程在做切割磁感线,导体棒上会产生与电容器电压反向的感应电动势,该电动势会阻碍电容器电能的释放。当电容器电压与感应电动势相等时,不再放电。

vm = \(\frac{{BLCE}}{{m + C{B^2}{L^2}}}\)

【解析】

1.(1)电容器充电时,随着极板上电荷量的增加,电容器电压逐渐升高,且电压增加的越来越慢,充满电荷时电压不变。故选 B。

(2)当充电自然结束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数值上等于电源电动势,即为 E,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为 Q = CE

 

2.(1)充电自然结束时,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将 S 接到 b,此时导体棒中电流方向 c 到 d,刚放电的瞬间,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 F = BIL = BEL/R

(2)①电容器中的电能不能全部放完。

由于导体棒运动过程在做切割磁感线,导体棒上会产生与电容器电压反向的感应电动势,该电动势会阻碍电容器电能的释放。当电容器电压与感应电动势相等时,不再放电。

②电容器自然充电结束后,电容器两端电压为 E,电容器内电量为 Q1 = CE

电容器开始放电后,导体棒 cd 开始向右加速运动,若经过 Δt 速度达到的最大值为 vm 时,导体棒因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电动势 E = BLvm,导体中不再有电流,电容两端的电压和感应电动势相等,U = E

电容器上的电量为 Q2 = CE

在整个过程中,电容器释放的电量 ΔQ = Q1 Q2 = C(E BLvm

设在此过程中 cd 的平均电流为 I,cd 受到的平均安培力为 F,则有:F = BLI

IΔt = ΔQ = C(E BLvm)

由动量定理 FΔt = mvm − 0

BLIΔt = BLC(EBLvm) = mvm

由以上解得:vm = \(\frac{{BLCE}}{{m + C{B^2}{L^2}}}\)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