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2022学年高考模拟

  •  下载
  •  2023/4/13
  •  117 次
  •  1087 K

1.下列物理概念的建立,其思想方法与建立“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相似的是

A.瞬时速度                  B.点电荷                      C.电场强度                 D.加速度

【答案】

B

 

2.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铝 26,其衰变方程为 2613Al → 2612Mg + Y,则 Y 是

A.氦核                         B.中子                           C.质子                  D.正电子

【答案】

D

 

3.下列现象属于 α 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且据此现象得出原子核式结构的是

A.半数 α 粒子仍按原方向前进,半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

B.少数 α 粒子仍按原方向前进,多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

C.绝大多数 α 粒子发生超过 90° 的较大角度偏转,甚至被弹回

D.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超过 90° 的大角度偏转,个别甚至被弹回

【答案】

D

 

4.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 S到两缝 S1、S2 距离相等,用绿色光实验可观察屏上出现条纹.为增大屏上的条纹间距,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仅稍微向下移动光源 S

B.仅增大双缝 S1、S2 间距

C.仅增大屏到双缝的距离

D.仅改换用频率更高色光

【答案】

C

 

5.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 a 沿图线变化到状态 b,则气体可能

A.温度升高                          B.内能增大

C.温度降低                          D.内能不变

【答案】

C

 

6.如图为车库出入口采用的曲杆道闸,道闸由转动杆 OP 与横杆 PQ 链接而成,P、Q 为横杆的两个端点.在道闸抬起过程中,杆 PQ 始终保持水平,则在抬起过程中 P 和 Q 两点

A.线速度相同,角速度相同

B.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

C.线速度不同,角速度相同

D.线速度不同,角速度不同

【答案】

A

 

7.两架无人机 a、b 同时从同一地点竖直向上直线飞行,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20 s 时,b 在 a 的上方

B.15 s 时,a、b 处于同一高度

C.10 s ~ 30 s,a 处于超重状态

D.0 ~ 30 s,a、b 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D

 

8.一汽车启动前四个轮胎的胎压如图甲所示.发现行驶一段时间后胎压如图乙所示,设轮胎容积不变,则乙图所示时刻相比于图甲所示时刻,轮胎内气体的温度变化最小是

A.左前轮胎内的气体          B.右前轮胎内的气体

C.左后轮胎内的气体         D.右后轮胎内的气体

【答案】

C

 

9.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形图如图所示,此后质点 N 比质点 M 先回到平衡位置,时间差为 0.4 s。则

A.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波速为 10 m/s

B.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波速为 10 m/s

C.波沿 x 轴正方向传,周期为 0.6 s

D.波沿 x 轴负方向传,周期为 1.0 s

【答案】

B

 

10.如图,两条平行长直导线 a 和 b 固定在光滑的绝缘水平桌面上,均通以电流.矩形金属线框位于两条导线的正中间,通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若线框在 a、b 产生的磁场作用下静止,则 a、b 的电流可能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大小不等,方向相反

【答案】

C

 

11.两个完全相同的通电圆形线圈 1、2 平行放置,两线圈的圆心 O1、O2 的连线与圆面垂直,如图所示.当两线圈中通以方向、大小都相同的恒定电流时,O1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1。若保持线圈 1 中的电流及线圈 2 中的电流大小不变,仅将线圈 2 中电流反向,O1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2,则线圈 1 中的电流在 O2 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B1                      B.B2                       C.\(\frac{{{B_1} - {B_2}}}{2}\)                     D.\(\frac{{{B_1} + {B_2}}}{2}\)

【答案】

C

 

12.如图所示,两条光滑的不计电阻的金属导轨平行固定在斜面上,导轨所在区域存在匀强磁场,导轨上端连接电阻 R。在不加其他外力的情况下,导体棒在沿导轨下滑,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平行于斜面底边,则在下滑过程中,导体棒中的感应电流 I、穿过棒与导轨围成的线框磁通量 Φ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不可能

【答案】

A

 

13.已知钠的极限频率是 6.0×1014 Hz,真空中波长为 3.0×10−7 m的紫外线打到金属钠的表面时_________发生光电效应(选填“能”或“不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能,此紫外线的频率为 1015 Hz,大于钠的极限频率

 

14.足球运动员训练罚点球,足球放置在球门中央的正前方 O 点。两次射门,足球分别斜向上打在水平横梁上的 a、b 两点,a 为横梁中点,如图所示.已知两次球被踢出时的速度大小均为 v0,不计空气阻力,则足球到达 a、b 的速度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足球到达 a、b 的动能之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相同,1∶1

 

15.一根长玻璃管竖直插入面积足够大的水银槽中并固定,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相平,管中一个质量不计的光滑活塞封闭一段长 L = 50 cm 的气体,起初气体的温度 T1 = 300 K。现缓慢提拉活塞上升 15 cm 为止,则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_________外界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而后固定活塞,改变气体温度,当气体长度仍为 50 cm 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_________K。已知外界大气压 p0 = 75 cmHg。

【答案】

小于,240

 

16.A、B 两颗卫星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 Δr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 A、B 之间的万有引力,已知地球的半径为 0.8r,卫星 A 的线速度大于 B 的线速度,则图中的时间 T _______A 的周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B 卫星的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大于,16∶1

 

17.如图甲所示,一圆心为 O 的圆形区域 ABCD 处于平行于纸面的匀强电场中,其半径 R = 0.1 m。M 为圆弧上一点,若半径 OM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θ 为 OM 从 OA 开始旋转的角度,M 点的电势 φθ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将带电量为 − 1.0×10−10 C 的电荷由 A 点沿圆弧逆时针移到 C 点,电场力_____________(选填“不做功”、“一直做正功”、“一直做负功”、“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或“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电势能变化了___________J。

【答案】

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2×10−10 J(或 – 3.464×10−10 J)

 

18.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

(1)(多选)同学甲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A.测量摆长时把摆线悬挂并拉紧

B.测悬点到摆球顶点的线长作为摆长

C.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起至摆角约 4° 释放

D.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

E.摆球每经过最低点记录一次作为全振动次数

(2)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多次测量得到数据见表.除了第 1 组外,其中一组数据偏差较大,它是第_______组,可以删除。根据各组数据求重力加速度,然后求_________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其中第 1 组数据计算得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2

数据组

摆长 L/m

全振动次数 n

全振动 n 次所用的时间 t/s

周期 T/s

1

1.00

30

60.6

2.02

2

0.95

30

59.4

1.98

3

0.90

30

54.7

1.82

4

0.85

30

55.7

1.86

5

0.80

30

54.5

1.82

(3)同学乙实验时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如图 A 所示的装置,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在摆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激光光源,记录仪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 R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如图 B 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___________。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线长不变,改用直径小些的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1)CD

(2)3,平均值,9.675

(说明:1、2、4、5 组的 g 算出来依次为 9.6751、9.5665、9.6996、9.5347,平均值为 9.6190)

(3)2t0,变小

 

1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固定轨道 ABC 由长为 L 的水平轨道 AB 和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 BC 组成,AB 和 BC 在 B 处相切。一质量为 m 的运动员踩着滑板从 A 端以初速度 v0 冲上水平轨道 AB,沿轨道恰滑至 C 端,又沿 CB 弧滑下后停在水平轨道 AB 的中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运动员在水平轨道的加速度 a 大小;

(2)运动员滑到 B 处时的速度 v 大小;

(3)圆弧轨道的半径 R

(4)若增大运动员的初速度,冲上轨道后可以达到的最大高度是 1.5R,分析说明他能否停在水平轨道 AB 上。

【答案】

(1)a = \(\frac{{v_0^2}}{{3L}}\)

(2)v = \(\frac{{\sqrt 3 }}{3}\)v0

(3)R = \(\frac{{v_0^2}}{{6g}}\)

(4)s = \(\frac{3}{4}\)L < L,他能停在水平轨道上。

 

20.如图所示,一倾角 α = 37° 的光滑固定斜面的顶端放有质量 M = 0.06 kg 的电阻不计的 U 形导体框.一阻值 R = 3 Ω、质量 m = 0.02 kg 的金属棒 CD 的两端置于导体框上,与导体框构成矩形回路 CDEF,EF 与斜面底边平行,长度 L = 0.6 m。初始时 CD 与 EF 相距 s0 = 0.4 m,金属棒与导体框同时由静止开始下滑,金属棒下滑距离 s1 = \(\frac{3}{{16}}\) m 后进入一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B = 1 T 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边界(图中虚线)与斜面底边平行。金属棒在磁场中做匀速运动,直到离开磁场区域。当金属棒离开磁场的瞬间,导体框的 EF 边恰好进入磁场,并在匀速运动一段距离后开始加速。已知金属棒与导体框之间始终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sin37° = 0.6,cos37° = 0.8。

(1)写出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时棒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2)求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时所受的安培力;

(3)求金属棒与导体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4)求导体框在磁场中匀速运动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

【答案】

(1)D 到 C

(2)F1 = 0.18 N,方向沿斜面向上。

(3)μ = 0.375

(4)W = 0.083 J

 

2006 - 2023,推荐分辨率1024*768以上,推荐浏览器Chrome、Edge等现代浏览器,截止2021年12月5日的访问次数:1872万9823 站长邮箱

沪ICP备1803724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