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运动属于匀变速运动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
(C)简谐运动 (D)竖直上抛运动
【答案】
D
2.下列关系式中不是利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是
(A)E = \(\frac{F}{q}\) (B)φ = \(\frac{{{E_{\rm{p}}}}}{q}\) (C)a = \(\frac{F}{m}\) (D)ω = \(\frac{\theta }{t}\)
【答案】
C
3.两等量异种点电荷间电场线的分布情况是
【答案】
A
4.如图所示为沿着树枝匀速向上爬的蝉,则
(A)蝉受到一个不为零的恒定合外力
(B)树枝对蝉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C)树枝对蝉的作用力垂直树枝向上
(D)蝉对自己施加的一个向上的力
【答案】
B
5.如图,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磁铁,磁铁的 N 极位于下端。在磁铁下端放一个固定的闭合金属圆环,将磁铁托起到某一高度后放开,发现磁铁很快地停下
(A)磁铁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该实验现象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C)若磁铁的 S 极向下,磁铁振动时间会变长
(D)磁铁很快停下伴随着圆环中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
D
6.两列振动情况均相同的水波在 t = 0 时刻的叠加情况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两列波的振幅均为 3 cm,则 a、b 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以及 c 点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A)12 cm,0
(B)12 cm,3 cm
(C)6 cm,6 cm
(D)6 cm,0
【答案】
A
8.如图,斜面体 M 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第一次物块 m 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第二次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 F 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则
(A)两次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一样大
(B)第一次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较大
(C)第二次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第二次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答案】
A
9.做简谐运动的单摆,其摆长不变,若摆球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 3 倍,摆球的振幅减为原来的 \(\frac{1}{9}\),则单摆振动的
(A)周期不变,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不变
(B)周期不变,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减小
(C)周期改变,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不变
(D)周期改变,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减小
【答案】
B
9.电磁炮是通过给导轨回路通以很大的电流,使抛射体在导轨电流产生磁场的安培力作用下沿导轨加速运动,最终以很高的速度将抛射体发射出去。如图为电磁炮的原理示意图,电流方向如图所示,磁场垂直于轨道平面,则
(A)可减小导轨回路中的电流来提高抛射体的发射速度
(B)两轨道间磁场的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
(C)改变电流的方向不影响抛射体的发射方向
(D)抛射体的发射速度与抛射体的质量无关
【答案】
C
11.如图变速自行车有 3 个链轮和 6 个飞轮,链轮和飞轮的齿数如表所示。假设踏板的转速不变,通过选择不同的链轮和飞轮,该自行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比为
名称 |
链轮 |
飞轮 |
|||||||
齿数 |
48 |
38 |
28 |
14 |
16 |
18 |
22 |
24 |
28 |
(A)12∶7 (B)2∶1 (C)24∶7 (D)16∶5
【答案】
C
11.黄浦滨江滑板公园的一根滑道如图所示,小吕同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圆弧滑道至 A 点起跳。此过程中可将人视为质点,不计摩擦力及空气阻力,以滑道最低点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人的重力势能 Ep、动能 Ek 与水平位移 x 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答案】
C
12.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质量为 2 kg 的物块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水平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g 取 10 m/s2。则
(A)6 s 时物块的动能为零
(B)3 s 时物块离初始位置的距离最远
(C)0 ~ 6 s 时间内合外力对物块所做的功为 8 J
(D)0 ~ 6 s 时间内水平力 F 对物块所做的功为 20 J
【答案】
D
13.描述电场能性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该物理量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表示为 kg·m·A−1·s−3。
【答案】
电势,不能
14.我国民航总局关于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和小兰同学的移动电源的铭牌分别如图(a)、(b)所示,可判断此“充电宝”在输入过程中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W,小兰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将它随身携带乘机。
【答案】
12,能
15.小程同学设想人类若想在月球定居,需要不断地把地球上相关物品搬运到月球上。经过长时间搬运后,地球质量 M地 逐渐减小,月球质量 m月 逐渐增加,但 M地 > m月,不计搬运过程中质量的损失。假设地球与月球均可视为质量均匀球体,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半径不变,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将__________,月球的线速度将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变大,变小
16.在“用 DIS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连接成如图(a)所示的电路,定值电阻 R = 0.5 Ω。图中方框 B 中的传感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 U – I 图线如图(b)所示,由此可得该电池的内阻为________Ω。
【答案】
电压传感器,0.7
17.利用智能手机中的磁传感器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 B。如图,在手机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手机显示屏所在平面为 xOy 面。某同学在某地对地磁场进行了五次测量,每次测量时 y 轴指向不同方向而 z 轴正向保持竖直向上。当磁感应强度沿坐标轴各分量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一致时软件读数为正,反之读数为负。根据表中测量结果可推理得测量地点位于______半球(选填“南”或“北”),当地的地磁场大小约为________ μT。(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测量序号 |
Bx / μT |
By / μT |
Bz / μT |
1 |
0 |
30 |
− 32 |
2 |
0 |
− 29 |
− 33 |
3 |
29 |
0 |
− 33 |
4 |
− 29 |
0 |
− 33 |
5 |
− 30 |
0 |
− 32 |
【答案】
北,44(或45)
18.“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a)。
(1)当重物加速向下运动时,小车所受的拉力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物所受重力的大小。当重物的质量____________(选填“远大于”、“近似于”或“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的大小近似等于重物所受重力的大小。
(2)为了减小误差,改进了实验装置用力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到小车受到绳子拉力的大小。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五组同学得到的 a – F 图像如图(b)。根据 a – F 图像中的数据找到小车受力均为 F = 0.12 N 时各组的加速度 a,并将各组加速度 a 及小车质量 m 的数据填入下表,则表中 X 处的数值为_________。利用表中的数据再做 a – m 图像得到一条曲线,为进一步探究加速度 a 与物体质量 m 的关系时,可在下表中补充________(填物理量符号)数据列,再次建立图像。
实验次数 |
拉力 F / N |
小车质量 m / kg |
加速度 a / m·s−2 |
① |
0.12 |
0.1 |
1.2 |
② |
0.12 |
0.125 |
0.96 |
③ |
0.12 |
0.167 |
0.72 |
④ |
0.12 |
0.25 |
0.48 |
⑤ |
0.12 |
0.375 |
X |
(3)在探究小车质量 m 一定时,加速度 a 与物体受力 F 的定量关系时,某组同学得到如图(c)所示的 a – F 图像,由图像可得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用图中 h、i 表示),图像不过坐标原点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于,远小于
(2)0.32,\(\frac{1}{m}\)( 或 \(\frac{1}{a}\) 等)
(3)\(\frac{i}{h}\),实验中未能消除轨道摩擦的影响(或未平衡轨道的摩擦力或轨道的倾角过小等)
18.三个静止点电荷附近的某块区域中的等势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相邻等势线之间的电势差均为 1 V,有几条等势线所对应的电势已标明。正方形网格每一格的边长是 1 cm。A、B、C、D 是图示平面上的 4 个点。将一根细长的光滑直玻璃管固定在所示的区域中,玻璃管的一端位于 B 处,另一端位于 C 处,B 和 C 均位于等势线上。(e = 1.6×10−19 C)
(1)电子位于 A 点处,则其受到的静电力沿什么方向?请说明判断理由;
(2)将一个电子从 A 点移至 D 点,该电子的电势能变化了多少?请计算并说明理由;
(3)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从 B 端放入管中,并且给它一个向右的初速度,使它能够在玻璃管的约束下运动到 C 处。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率如何变化,请描述并说明理由。(A、B、C 等高)
【答案】
(1)A点处电子受到的静电力几乎是向右的(或由 A 指向 B)。
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所以 A 点的电场强度几乎是向左的。又因为电子带负电荷,其受力方向与该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2)ΔEp = − 1.28×10−18 J
电子从 A 点移至 D 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了 1.28×10−18 J
(3)速率逐渐减小。
因为小球从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只有静电力做功且重力势能不变,电势能与动能之和守恒。即从 B 点到 C 点,电势逐渐增大,又因为小球带正电,所以小球的电势能也逐渐增大。这意味着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即速率逐渐减小。
【解析】
(1)A点处电子受到的静电力几乎是向右的(或由 A 指向 B)。
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所以 A 点的电场强度几乎是向左的。又因为电子带负电荷,其受力方向与该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2)由图可知:φA = − 3 V,φD = 5 V
UAD = φA − φD = − 8 V
WAD = qUAD
= (− 1.6×10−19)×(− 8) J = 1.28×10−18 J
ΔEp = − WAD = − 1.28×10−18 J
电子从 A 点移至 D 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了 1.28×10−18 J
(3)速率逐渐减小。
因为小球从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只有静电力做功且重力势能不变,电势能与动能之和守恒。即从 B 点到 C 点,电势逐渐增大,又因为小球带正电,所以小球的电势能也逐渐增大。这意味着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即速率逐渐减小。
20.如图所示的装置由安装在水平台面上的高度 H 可调的斜轨道 KA、水平直轨道 AB、圆心为 O1 的竖直半圆轨道 BCD、圆心为 O2 的竖直半圆管道 DEF、水平直轨道 FG 等组成,F、D、B 在同一竖直线上,轨道各部分平滑连接,已知滑块(可视为质点)从 K 点静止开始下滑,滑块质量 m = 0.1 kg,轨道 BCD 的半径 R = 0.8 m,管道 DEF 的半径 r = 0.1 m,滑块与轨道 FG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4,其余各部分轨道均光滑且无能量损失,轨道 FG 的长度 L = 3 m,g 取 10 m/s2。
(1)若滑块恰能过 D 点,求高度 H 的大小;
(2)若滑块在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求经过管道 DEF 的最高点 F 时的最小速度;
(3)若滑块在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且最终能静止在水平轨道 FG 上,求可调高度 H 的范围。
【答案】
(1)2 m
(2)2 m/s
(3)2 m ≤ H < 3 m
2006 - 2023,推荐分辨率1024*768以上,推荐浏览器Chrome、Edge等现代浏览器,截止2021年12月5日的访问次数:1872万9823。 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