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细目表在教学测试中的应用

一.双向细目表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表中所列的各种能力水平的依据,一般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所分为的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关系。组织教育统计、测量专家和学科专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编制出双向细目表。

二.分析测量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部分是分析确定各科教育目标测量的基础。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个主要类别,即知识(识记)、领会(低层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类别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即由浅到深的六个层次,前一类是后一类的基础,后一种类别包括了前一种类别。

1.知识(识记)

它是对知识的回忆。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

2.领会(理解)

领会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

3.运用

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

4.分析

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5.综合

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

6.评价

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这六个层次是从学习过程的理解能力来划分的,它适应于任何一门学科,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三.具体实施方法

1.确定检测内容。

进行测试前,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测试的范围和教学目标,共同商定检测内容。测试可分为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水平测试、选拔测试等类型。

2.填写“双向细目表”。

根据教学要求将检测内容编排入具体的题型内。教学大纲里对各类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编排时应根据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将其安排到适合的题型。填好“双向细目表”后,应该认真检查所列的考查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要教学要求、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复等等。

3.按照“双向细目表”命题。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灵魂。命题人应严格按照“双向细目表”里所列的检测内容及其所处的题型和所占的分值进行命题。由于“双向细目表”明确了各检测内容的载体、分值和所处的题型,因而命题过程极为简便,就象药剂师按医生处方拣药一样,快捷准确。即使是新教师也可据此拟定出一份合符要求的检测题。

四.命题蓝图设计

命题蓝图是课程考试大纲和命题大纲的概括。是保证命题科学化、标准化的重要一环。命题蓝图由两种细目表来实现的,即教育目标双向细目表(简称双向细目表)和编制试题三向细目表(简称三向细目表)。

1.教育目标双向细目表描述了课程各部分内容在测量的认知能力上的分布,是通过考试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其设计步骤是:

2.编制试题三向细目表:它描述了课程内容、认知能力层次和题型分布情况,为指导分散命题、掌握标准提供了保证。

五.几点体会

1.“双向细目表”特别适合于编制总结性检测题。因为总结性测验的目标是阶段性地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使其巩固、深化。用“双向细目表”出题,更能合符其要求。

2.编排“双向细目表”时要注意做到低起点,有坡度。即检测题应从阶段或单元的最基础知识入手,然后按整体目标逐渐提高层次。

3.要注意完整性。即是整套检测题应该包括阶段或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相应的能力要求。

4.通过查阅“双向细目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前面检测了什么内容。根据计划,我们也明确知道今后还将检测些什么。就这样,以往随意性和盲目性都很大的命题过程被科学的有计划的命题过程所代替。

5. 不怕麻烦,贵在坚持。刚开始实施时,有些老师既怕麻烦,也怀疑实施“双向细目表”的必要性。只要持之以恒,肯定有收获。

六.双向细目表的实例

一般地,双向细目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表中所列的各种能力水平的依据,一般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所分为的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关系。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测验内容
第三节光合作用
测验目标 合计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与综合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3/(3) 二、2/(2)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 一、17/(4) 二、3/(5)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7/(5) 一、11/(2) 二、1/(10)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 一、9/(3) 一、10/(3)
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5/(5)
合计

:上表仅为试卷的一部分内容,不是一张完整的试卷双向细目表。一、为选择题,二、为简答题,斜线左方的数字为小题号,括号内的数字是分值。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测验内容 选择题 简答题 证明题 应用题 分析题 合计
识记、理解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应用 分析综合、创新
合计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叙述题 合计
题数 15 20 5 4 2 46
分数 每小题1分,共15分
难易程度 A 8
B 7
C
D
认知度 8AⅠ 5AⅠ
7BⅠ 1AⅡ,7BⅡ,1CⅡ
4CⅢ,2DⅣ
合计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

认知度:Ⅰ识记 Ⅱ理解 Ⅲ简单应用 Ⅳ综合运用

(4)反映题型与难度、检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量 分数分布 难易度 覆盖面 合计
客观题 主观题 每小题分数 每大题总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
选择题
简答题
计算题
合计 100分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示例

2007年常州市中考语文双向细目表范围
范围 序号 内容 能级 题型 取材 分值 难度
A B C D E
积累运用共20分 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客观 报刊 2 0.75
2 自选理解性默写 客观 课本 7 0.80
3 名著阅读       主观 2 0.80
4 语言运用      主观 报刊 3 0.75
综合性学习 5 从提供的材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主观 生活 3 0.75
6 根据材料探究         主观 生活 3  0.50
现代文阅读共28分 议论文或说明文 7 概括文章内容         主观 课外 3 0.75
8 关键词句含义和作用的理解       主观 3 0.70
9 观点与材料或提取运用知识信息(创造性阅读)     主观  3  0.50
10 创造性阅读或评价性阅读 主观 3 0.60
散文等文学作品 1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主观 3 0.70
12 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主观 3 0.70
13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观 3 0.70
14 理清文章的思路         主观 3 0.70
15 多角度创造性阅读或评价性阅读         主观 4 0.60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16 理解词意       客观 课内 2 0.80
17 理解句意       客观 2 0.80
18 理解文意       主观 4 0.70
19
20 课外文言文理解       客观 课外 4 0.60
作文 60分 21 修改语段     主客 报刊 5 0.75
22 半命题或话题作文         主观   55 0.75

能级:A-识记,B-理解,C-分析或综合,D-运用(含探究),E-评价(鉴赏)

八年级(上)数学双向细目表(编码)
编码 知识点 了解 理解 掌握 应用 分值
20221200 第12章数的开方         10
20221201 §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      3(3) 13(3)    
20221202  §12.2 实数与数轴     17(4)    
20221300 第13章整式的乘除         29
20221301  §13.1 幂的运算     4(3)    
20221302 §13.2 整式的乘法   6(3)   5(3)18(6)    
20221303  §13.3 乘法公式     17(4)    
20221304 §13.4 整式的除法     12(3)    
 20221305 §13.5 因式分解      11(3) 17(4)    
20221306 课题学习面积与代数恒等式          
20221400 第14章勾股定理          15
 20221401  §14.1 勾股定理      8(3) 23(3)  
 20221402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      20(6) 16(3)  
 20221403 课题学习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          
20221500 第15章平移与旋转          21
20221501  §15.1 平移   2(3)    23(3)  
20221502 §15.2 旋转    1(3)      
20221503  §15.3 中心对称          
 20221504 §15.4 图形的全等     22(6)    
20221505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19(6)    
20221600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5
20221601 §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7(3) 14(3) 23(4)  
 20221602 §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     9(3) 15(3)    
20221603 §16.3 梯形的性质     21(6) 10(3)  
            100

说明:前3位202表示初中数学;第四位表示年级,1、2、3分别表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第五六位表示教材章数,最后两位表示节数。

文件下载(已下载 3416 次)

发布时间:2012/2/29 下午1:21:46  阅读次数:15383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