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C 天体的演化教学建议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恒星一般按照其亮度、体积等特征来分类;知道恒星的距离的测量方法;知道恒星的质量与其寿命的关系。

2.通过观看图片和图表、查询资料认识恒星演化的基本过程及宇宙研究的一些基本分析和表达方法。

3.通过对恒星演化的学习,感悟天体演化的漫长历程,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和宇宙观。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恒星的演化和恒星的描述。

本节难点是描述恒星的几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本节讲述恒星的分类和恒星的生命历程。本节从“天关客星”讲到“蟹状星云”,引出恒星是有寿命的。然后从我们观察到的恒星分类开始,分析了恒星的亮度、温度、颜色。分析了恒星质量与寿命的关系,最后展示了恒星一生的不同形态特征。

1.关于课本第65页“大家谈”的说明

教师可以在“大家谈”时,展示超新星1987A的最新资料(见本章“参考资料5”),也可以播放超新星爆发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关于恒星分类的教学建议

在讲恒星分类时,除了教材上推荐的分类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类。在探索研究恒星的颜色、温度和亮度间的规律时,可以做一些想像实验或播放一些图片。比如:用不同温度下燃烧的铁的颜色来说明温度与颜色的关系;也可以用一盏灯距离不同时我们目睹的亮暗不同,来说明绝对星等和视星等的关系等。

3.关于恒星演化的几个阶段的教学建议

在讲关于恒星的诞生、演化和死亡的过程时,要引导学生从恒星的能量、质量、引力的变化中体会恒星的“生命”过程。并通过分析太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一步说明恒星演化的基本特点。

(四)作业说明

本节共有9道练习题,其中第1、2、3、6题建议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第4、5、8、9题作为课外作业。第7题不要求所有同学完成,仅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练习。

参考答案如下:

A组

1.超巨,巨,主序,白矮,中子

2.A

3.在氢燃料耗尽之后,将由氦和其他较重元素的核反应维持其能源,变成一颗红巨星,然后再转变为红超巨星。当太阳上所有的核燃料都耗尽时,它将坍缩成一颗密度很高的白矮星,并释放引力势能。最后,白矮星的收缩停止,变成一个不发光的黑矮星,太阳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4.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446年

5.从图上我们可以大致判定,质量为太阳质量0.8倍的恒星,能够存在120亿年左右。质量为太阳质量1.7倍的恒星大约能存在25亿年

B组

6.由于光速有限,因此遥远宇宙深处星体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时间,比如我们看见100亿光年远处的星体,实际上是看到了100亿光年以前情景。因此我们观察遥远的宇宙,就是在观察宇宙的过去是很有道理的。

7.(1)图略,基本是线性关系(2)宇宙在膨胀,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远离速度越大

8.如果宇宙是静态的,从一开始就像我们今天所见的样子,而且宇宙是无限大的,那么尽管光速是有限的,但由于宇宙中有无限的星体发出的光都已经到达我们地球表面,那么在夜晚我们看夜空时,必有无数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因此夜晚的天空一定会亮如白昼

9.(1)引力很小,体态奇形怪状等(2)相同物体在爱神星上受到的重力

文件下载(已下载 687 次)

发布时间:2010/12/29 上午8:23:20  阅读次数:3838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