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E 反应堆 核电站教学建议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原理;知道核能在能源、军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通过阅读、提问、讨论交流,认识反应堆和核电站,通过小组课题研究、信息查找、撰写小论文,感悟核利用与防范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核物理研究和核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有关政策。通过对核泄漏事件的了解,懂得核安全的重要性,感悟邓稼先等科学家乐于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树立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
本节的难点是有关“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方案制定。
(三)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阐述了从和平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出发,科学家们研制出有效控制链式反应速度的装置——反应堆,接着人们又利用反应堆建成了核电站。关于核电站内容的教学,首先要将核电站跟一般电厂的构成作比较,了解两种电厂的异同点;其次是介绍核电的优越性;第三,组织课题研究小组,对核能的应用前景、我国核工业发展概况、核废料处理等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1.关于教材中导图“10 MW高温气冷反应堆”的说明
10 MW高温气冷反应堆是一项我国最新研制的安全性能很高的反应堆。它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丧失所有冷却系统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人为和机器干预手段,反应堆仍能保持安全状态。这种反应堆在停机后,热功率立即由3 000多千瓦降为几百千瓦,最后降为正常运行时的万分之一左右,这表明热量通过反应堆压力壳表面自动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而不需任何附加冷却系统。这项技术已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2.关于“课题研究”的教学建议
《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这个课题的研究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建议:(1)在课前分成若干小组,并在组内进行分工;(2)各小组收集资料。选择一个既有意义又较容易着手的课题;(3)课堂上各组交流课题,并制订计划,列出调查提纲;(4)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查找信息;整理资料,最后写出一篇有观点、有论据、有建议的小论文,在班级或年级范围里进行交流。交流形式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演讲、主题班会或“专刊”等书面形式。
(四)作业说明
本节共有10道练习题,A组题的一部分可作为课堂练习,其余题和B组题作为课外作业。参考答案如下:
A组
1.D
2.使快中子减速,吸收中子,控制链式反应速度
3.核岛、常规岛、配套设施,核岛部分的汽轮发电机所用蒸汽的产生方法和“烧”的原料不同
4.改变控制棒插入的深度
5.略
6.有四道屏障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①陶瓷芯块;②铝合金制成的燃料包壳;③压力壳;④安全壳
B组
7.略
8.116 kg
9.1.14×104kW
10.略
文件下载(已下载 582 次)发布时间:2010/12/17 下午1:56:52 阅读次数: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