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电磁感应 电磁波本章概述
一、本章概述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下: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磁场”以后,通过对法拉第“磁能生电吗?”这个问题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动手实验,从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并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然后进一步介绍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右手定则。由于电场和磁场在运动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本章的第三节“学习包—电磁波”中,简单介绍了电磁波的产生,并通过“学习包”的形式,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电磁波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科技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起的作用。
【说明】
(1)在基础教材中只要求电磁感应现象的判断,定量计算安排在拓展教材中。
(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别,只讲用右手定则来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在拓展教材中学习。
(3)本章C节“电磁波”的内容在初中都已粗浅地学过,因此,本教材用学习包的形式展现,要求在内容上有所加深,知识面上有所拓宽,学习方法上要求创新。
二、本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点 | 学习水平 | 说明 |
电磁感应现象 | A |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电磁感应问题 |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 B |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
右手定则 | B | 会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
电磁场 | A | 知道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 |
电磁波及其应用 | A | 知道电磁波及其应用实例 |
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科学贡献 | A | 学会搜集、整理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对电磁学的贡献的资料 |
本章的核心概念是电磁感应现象;核心规律是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磁场运动变化时所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运动变化(包括通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和导线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也正是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核心内容。磁场和电场只有在运动变化中才存在紧密的联系,形成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应用都在学习包中讨论。
本章的基本技能是能应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实验“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探究,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及右手定则的学习,认识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在发现规律性、得出结论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包的学习,经历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小结归纳、合作交流的自主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电磁学发展史料的学习,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感悟学习、继承、创新是科学不断发展的源泉,科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2)通过密切联系现代电气和信息社会的实际和学生生活,展望我国的发展前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责任心。(3)通过技术更新和电磁污染所引起的负面影响的学习,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基础知识方面,重点要求学会判断闭合回路中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然后再要求在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下,会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要求通过学生实验进行探索、讨论,然后得出结论,实现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
本章的难点是学生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由于这个实验是重点探究课题,要求学生能运用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方法,最终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对习惯于做验证性实验的学生来说,在思维方式上的要求是个难点。
四、课时安排的建议
本章建议安排5课时,其中A节1课时,B节2课时,C节2课时。
文件下载(已下载 625 次)发布时间:2010/11/16 上午7:26:05 阅读次数: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