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磁场参考资料

1.磁浮列车简介

磁浮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1969年,德国牵引机车公司研制出TR01型磁浮模型,1971年研制出TR02型列车,在1km轨道上时速为165km,这是磁浮列车的第一个里程碑。目前世界上有两类成熟的磁浮技术,一类是德国的常导磁浮技术,另一类是日本的超导磁浮技术,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上海磁浮列车采用德国最新的TR08系列。磁浮列车的核心技术是驱动系统,它相当于将电动机的定子和转子分别切开后铺到列车上或轨道上,形成直线电动机(图12)。如果将定子安装在轨道上,转子安装在列车上,这时定子很长,叫长定子型;反之叫短定子型。习惯上电动机的定子产生运动磁场,是驱动部分,所以通常都做成短定子型。但长定子型可延长驱动力的范围,功率比较大,能达到高速。上海磁浮列车是长定子型,由于定子线圈要铺满全轨道,成本较高。日本的磁浮列车也采用长定子型,而且采用了用液氦冷却的超导线圈,因而可产生特强磁场,其最高时速度可达552km/h,日本磁浮列车的缺点是造价昂贵,而且低速起步阶段需要用橡胶轮,时速达100km/h时才会浮起。

图12

德国的TR08型与日本的MLX01型磁浮列车在悬浮形式上也不相同(图13),前者是支撑在T形架上靠吸引浮起,车身离导轨高15cm,相吸磁体间距为10cm。后者是限位在凹槽中,依靠侧壁磁场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作用,最终能浮离底部10cm。开发磁浮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它的带动下将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从而引起相关技术的发展,如机械、电气、自动化、航空、汽车、材料工业等都会被广泛地带动。

图13

2.关于通电直导线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方案

此演示器用铝箔作导线,质轻且制作方便,演示效果明显。其结构如图14所示。

图14

(1)直导线:拆取大容量电解电容器内铝箔,抹平后截取20cm×5cm两条铝箔带,用直径约1.5cm的圆棒(可用静电实验中的起电棒)作骨架,把铝箔卷成圆筒,在其接缝处用胶水纸粘牢,作直导线用(同法做两根,即图中“A”“B”)。为保证接触良好,卷在铝管上时要卷紧,多卷几圈,再用胶水纸固定,然后抽出铝管中的圆棒。再截四条25cm×1.5cm的铝箔条,分别粘贴在铝管的两端作引出导线。

(2)木支架:30cm×2cm×1cm木条两根作支架,0.8cm×40cm、厚约0.2mm的铜片四块作导电片,用3mm螺钉把铜片固定在木条上,螺钉露出的部分当作接线柱。然后按图14所示,把铝箔带紧贴铜皮,在木条上紧绕几圈后加以粘合。必须注意总装后铝箔带不能有扭折,否则将影响演示效果。如有专用的支架固定使用,更易保存。

(3)控制电路:按图15所示连接线路,当双刀双掷开关置于“1”位置时,通过两铝管上电流方向相同,两铝管相互靠近;置于“2”位置时,通过两铝管上的电流反向,两铝管相互推斥。

图15

电源可用6V蓄电瓶,操作时只能瞬时接通,否则因电流太大会损坏电源。

两铝管间的距离对实验效果有很大影响。“相吸”时两铝管相距以3~5mm为宜;“相斥”时以2~3mm为宜。

3.关于磁感应强度的三种定义方式

(1)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来定义

设一个试探电荷q0,沿垂直于磁场方向运动的速度为v,这时电荷受到磁场对它的作用力为最大,其值为Fmax,则定义B的大小为

B=Fmax/q0v 。

(2)用电流元在磁场中受力来定义

设试探电流元IΔl,使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这时电流元受到磁场对它的作用力为最大,其值为Fmax,则定义B的大小为

B=Fmax/IΔl 。

(3)用通电小线圈所受力矩来定义

设单匝试探线圈,电流为I,面积为S,放在磁场中某一位置,它可以自由转动,转轴与磁场方向垂直,它受到的最大力矩为Mmax,则定义B的大小为

B=Mmax/IS

4.电动机效率的教学

图16效率η=P/P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教学时应指出这跟能量守恒有关。如图16所示输入总功率=输出有用功率+无用功率。对电动机来说P出即输出机械功率,在电动机以恒力带动物体作匀速运动时P=Fv或P=Fs/t 。电动机的无用功率即线圈发热、转轴摩擦等消耗的功率,由于损耗不能避免,η总小于100%,设计精良的电动机,它的效率比其他动力机械效率高得多,可达到80%~90%。

在这里建议介绍一个重要的常识一一电动机的“卡转”问题。电动机工作时,如果输出功率过大(如转轴遇到很大阻力)时转轴会停止不动,叫做“卡转”或“卡死”。这对电动机是非常有害的,“卡转”之后电动机不再输出机械能,输入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由于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很小的,因此电流非常大,消耗的功率很大,而线圈的温度升高会造成电动机烧毁,因此电动机不应超负荷工作,更不允许“卡转”。

(1)本节学生实验方案的一种改进是用皮带传动(或齿轮传动)方式加挂一个减速装置如图17(a)。在电动机转速较大时,实际起重速度并不大,起重的力可以大许多。测量要容易得多,有的方案甚至于用玩具小汽车轮子的转轴来起吊重物,似乎更容易测量,但这样做也有缺点,因为这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动机效率,而是整个机组的效率。

图17

(2)通常用来测电动机输出功率的传统方法如图17(b)所示。在电动机皮带轮外套上一段摩擦带,带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串接一个测力计之后也挂在天花板上。电动机不转动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这时摩擦带有一定的正压力压紧在皮带轮上)。当电动机匀速转动时(从右向左看逆时针转动),由于摩擦力作用,测力计示数将稳定为F2,这时摩擦力Ff=F2-F1。在此同时用转速表测得电动机的转速为n,若皮带轮的半径为r,皮带边缘的线速度为v=2πnr。由此可得到电动机克服摩擦做功的功率,即输出功率为P=Ffv=2 πnr(F2-F1)。这种方案要求较高,而且适宜于测功率较大的电动机的功率,还存在安全问题,一般不适合中学教学。

(3)部分常见家用电器中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名称 规格 输入功率P/W
家用卧式冷冻箱 有效容积148L 70
挂壁式空调器(致冷) 适用于10~18m2房间 900
台式摇头台扇 扇叶直径300mm 44
洗衣机(全自动) 容量4.0kg 330
吸尘器(卧式) 真空度13.7kPa 800
吸油烟机(深柜式) 排风量≥15m3/min 120
食物搅碎器 转速0~20000r/min 280

摘自《实用家电器具手册》

5.电磁学实验箱应用

“电磁学实验箱”可以做很多实验,如小电动机配件、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实验装置(除电流表外)套件、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左手定则、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测磁铁某处的磁感应强度、话筒原理、地震测量仪(电磁感应的应用)等。实验包组件如图18所示。

图18

现在介绍两个利用“电磁学实验箱”的实验。

(1)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奥斯特实验)

【实验器材】

①支架;②30cm长导线;③小磁针;④电池;⑤螺钉和螺母;⑥弹簧。

【实验装置】

如图19所示。

图19

【实验步骤】

①将30cm长导线用螺钉固定在支架上的圆孔处,再把小磁针放在导线平直部分的正下方,然后将一节5号电池放在支架中间。

②用两手相向轻推支架片,使它的两片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轻轻接触一下,同时观察小磁针,会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③根据小磁针N极的指向和电流方向,可以验证右手螺旋定则。

(2)验证左手定则

【实验器材】

①支架;②铜棒;③强磁铁;④电池;⑤弹簧。

【实验装置】

如图20所示。

图20

【实验步骤】

①支架、磁铁、电池以及弹簧按结构图组装起来。

②将铜棒轻轻放在支架组成的导轨上(要保证铜棒无初速度释放),会发现这时铜棒向纸面内运动。

③根据电流方向、铜棒受磁场力方向、磁场方向,验证左手定则。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供稿)

文件下载(已下载 702 次)

发布时间:2010/9/29 上午7:42:36  阅读次数:5100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