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与潮汐
岳阳市第四中学 缪纯丽 选自《物理教师》2009年第12期
高中一年级学过万有引力后,有学生问:“我们地理课中讲到海水的潮汐是由于万有引力引起的,请老师跟我们解释一下。”对于这一问题,还得从天体的运动和万有引力来分析。
1什么叫做潮汐?
潮汐是指海洋中的水按一定规律的涨落现象,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晚上海水的涨落称为“汐”。潮汐主要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于海水的引力造成的。但由于月亮距离地球较近,它绕着地球运动,海洋潮汐主要是月亮的影响为主,太阳的影响相对小一些。
海洋的潮汐跟航海业、海洋渔业和国防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洋的潮汐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世界各国已经利用或正在利用潮汐发电。因此,研究和利用潮汐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引潮力的产生
我们主要分析月亮的引力而产生的引潮力,为了分析问题简单起见,假设地球表面全部被海水包围,且月亮和地球都是均匀球体。质心都与其球心重合。月亮绕地球转动,可以看作两球绕其公共质心C作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公共质心C的位置可这样确定:设地球的质量为M,月亮的质量为m,两球心相距O1O2=r,两球心相距公共质心O1C=r1,O2C=r2,则有
Mr1=mr2,r1+r2=r。
因此得到
r1=mr/(M+m),r2=Mr/(M+m)。
如果设地球的半径为R,又由r=60R,M=81m,代入上式得到,r1=3R/4 ,即公共质心c在地球内部,距离地心为3R/4 处。
如果研究海水中向着月面的A质点和背着月面的B质点,如图2所示。设地球对两质点的引力分别为PA和PB,月亮对它们的引力分别为PA′和PB′,海水的支持力分别为NA和NB,绕公共质心转动的惯性离心力分别为FA和FB,在转动平衡时,有
NA+PA′+FA=PA,
NB+FB=PB+PB′。
将上面两式整理得
NA=PA-(FA+PA′),
NB=PB-(FB-PB′)。
其中(FA+PA′)和(FB-PB′)是惯性离心力与月亮引力的合力。
若此合力为零,则不会出现潮汐现象,海水的涨落就是由这个合力造成的。因此,这个合力被称为引潮力。显然,A质点所受的引潮力方向是指向月亮而背离地球的。对于B质点所受的引潮力方向,我们作以下分析:设地球和月亮绕公共质心C转动的角速度为ω,A和B的转动半径为rAC和rBC,取质点A和质点B具有相等的质量Δm,则有
FA=ΔmrACω2和FB=ΔmrBCω2。
由前面的计算可知rAC=3R/4 ,rBC=7R/4 ,得到FA<FB。另一方面,可以认为地球各个质元Δm所受到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等于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即
F合=GmM/r2 =GmΣΔm/r2 。
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地球的各个质元Δm所受的惯性离心力平均值为
f=GmΔmr/2 。
对上面几个力比较,我们得到
FA<f和FB>f>PB′。
则质点B所受的引潮力方向也是背离地球的。可见,无论是面向月亮还是背向月亮的海水,都要受到背离地球的引潮力的作用而形成海水高峰。A点的海水高峰叫顺潮,B点的海水高峰叫对潮。
我们如果对图2中的D、E两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其引潮力是指向地球内部的,则D、E两处的海水会形成低谷。
同理,如果对于地球和太阳进行分析,它们绕其公共质心转动,相应的惯性离心力与太阳引力的合力,就构成太阳的引潮力。虽然太阳的质量比月亮大,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远远大于月亮离地球的距离,所以太阳的引潮力要比月亮的引潮力小很多,潮汐现象主要是由于月亮的引潮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3潮汐现象的规律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各个点要依次经过图2中的A、B、D、E的位置。这就是同一地点的海水,每天要涨落两次的原因。潮汐又有大潮和小潮、近地潮和远地潮、近日潮和远日潮,都是由于引潮力的变化而产生的。
大潮和小潮是由于太阳引潮力的影响而形成的。当太阳、地球和月亮运动到同一直线时,如图3所示,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叠加,海水所受到的引潮力最大,以致海水高峰最大,称为大潮。大潮总是出现在农历的初一(新月)和十五(满月)左右。当农历的初七、初八(上弦)和廿三、廿四(下弦)时,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几乎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时月亮的引潮力被太阳的引潮力抵消了一部分。海水所受到的引潮力最小,因而形成的海水峰最小,称为小潮。
每次潮汐的大小,还与月亮或地球在其轨道上的位置有关。实际上月亮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地球位于此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因而在月亮运行的过程中,当月亮位于近地点时引潮力最大,称为近地潮;当月亮位于远地点时引潮力最小,称为远地潮。同样,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也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与此相应,亦有近日潮和远日潮。近日潮在一月初,远日潮在七月初。
文件下载(已下载 2768 次)发布时间:2010/4/7 下午1:00:46 阅读次数: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