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C 动能教学建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概念,会用动能定义式计算动能的大小。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获得对动能表达式的认识。在得出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认识实验探究和推导的方法。

3.从动能的危害和利用了解事物的两面性,感悟辩证唯物思想。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理解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本节难点是对动能定义式的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

(三)教学建议

本节学习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其出发点是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还知道物体因为有能量就可以做功,有多少能量就可以做多少功。到了高中应该学习动能的表达式,传统课本是直接给出这个表达式,本课本则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得出。通过探究不仅可以知道动能表达式的由来,还可以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

本节以动能的利用和危害实例作为情景。课本图5—16是动能的利用,图5—17、图5—18是动能的危害。建议学生注意课本图5一18中汽车成为空壳,所有其他零部件都被风吹走,可见动能之大。

1.关于肇事车辆的“大家谈”的教学建议

通过“大家谈”启发学生由生活经验得出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的定性结论,建议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举出其他的例子,并进行交流。

2.关于DIS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演示实验是要探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物体速度的关系,用摩擦块滑行的距离表示动能的大小,因为初中已经学过能是做功的本领,能越多,做的功也越多。瞬时速度由DIS直接测量,质量事先已知。本实验要得出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由于DIS处理数据的能力较强,本实验不用控制变量法,短时间可以得出多组s(Ek)、m、v的数据,为找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不同的猜想。用不同猜想对应的图线与实验数据呈现的图线相对照,得出合理的结论。合理的结论是物体的动能与物体质量成止比,与速度平方成正比。但本实验得不出Ek=mv2/2表达式,即系数1/2 不能由实验得出。

3.关于理论探究的教学建议

为了得出完整的动能表达式,必须经过理论推导,推导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推导的出发点是外力对静止物体做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动能。这是物体具有多少动能,就可对外做多少功的逆过程。因为功能关系是下一节的内容,这里只能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推导过程并不难,建议在教师启发下,由学生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完成探究。

4.关于估算动能的“自主活动”的教学建议

“自主活动,,是对动能定义式的应用和巩固。人和自行车的质量约80kg,子弹的质量约0.1kg,高一上学期学过速度阶梯,自行车速约为10m/s,子弹速度约为700m/s。很明显,子弹动能大于人和自行车的动能。

5.关于示例的教学建议

本示例是一个实际应用,不是简单的代公式训练。题中转了一个弯,先由速度算每秒喷出的水的体积,再由体积算每秒喷出的水的质量,建议把解题过程中划分的几个步骤交待清楚。

6.关于动能的利用的教学建议

课本中列举了很多实例,涉及古今中外。现代社会对动能的利用更广泛,举出的很多例子都是学生们所见所闻,富有生活气息。建议对所有实例只需强调利用动能做功,不必追究技术细节,有条件的还可以要求学生补充一些实例。

7.关于“拓展联想”中的储能飞轮的教学建议

储能飞轮是一种存储利用动能的装置,只能用在能耗不大的场合。建议用孩子玩的惯性玩具汽车进一步加以说明,很多惯性玩具也都用飞轮来储能。

(四)作业说明

本节共有练习题12道,第1、7、8题可在课内讨论完成。

参考答案:

A组

1.C

2.5.8×10-21

3.3×107m/s

4.Ek=9.6×1010J

5.2 14

6.Ek=5.63J W=Ek=5.63J

7.B、C、E、F

B组

8.(1)质量约50kg,速度约8m/s,Ek=1600J(2)10层楼约30m高,落地速度约为24m/s,硬币质量约6g,Ek=1.73J(3)酒瓶质量约0.5kg,列车速度约20m/s,Ek=100J

9.4   0

10.1∶2 1∶4

11.s=mv02/2Ff ,Ek=mv02/4

12.子弹动能大

文件下载(已下载 628 次)

发布时间:2010/3/31 上午7:26:16  阅读次数:3726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