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A 功教学建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要求。能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知道功的正负。知道功的图示。

2.通过“功”的学习感受生活用语与科学概念的区别,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

3.联系古代及现代的做功现象体验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

本节难点是功的正负和对“克服阻力做功”的理解。

(三)教学建议

本节以初中学习的功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拓展深化。在概念上强调功的要素、“功”与“工作”的区别;在计算上要求能计算力和位移成任意角时功的大小,理解功的正负;还要求知道功的图示。对图线的要求本课本比原来高,这是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全国课程改革的潮流的。

1.关于情景引入的教学建议

本节以生活、生产中的做功实例作为引入情景,课本图5—3、图5—4中的内容是古代与现代做功过程的对比,反映技术的进步。课本图5—5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搬运行李箱的不同做法提出问题,留下“悬念”,建议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体会。

2.关于举重的“大家谈”的教学建议

课本图5—6所示三种情况中,只有(a)情形是做功。建议引起学生讨论,进而把生活中的“费力”“吃力”与物理学中的“做功”区别开来。既使学生理解功的要素,又使学生感受科学概念的严密性。

3.关于功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功的一般计算式是由功的定义和分解力矢量的方法得出的。建议通过该式的得出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关于计算功的“自主活动”的教学建议

“自主活动”要求学生学了就用,对课本中图5—8所示的做功过程进行计算,建议在课堂上做这样的小练习,以通过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加强学习的自主性。

5.关于多力做功的教学建议

课本分析了多个恒力做功的情况,介绍了两种方法:一种先求合力,再计算功;一种先求分力所做的功,再求代数和。建议向同学说明,具体用哪种方法要视情况而定,没有一种对所有情况都最好的方法。如果分力较多而合力不易求时,往往先求分力所做的功,再求它们的代数和。

6.关于示例的教学建议

示例中除了讨论多力做功外,还要考虑不同阶段做功的情况,有一定难度。建议在教学中仔细分析,向学生强调第一阶段推力做功,重力不做功。第二阶段重力做功,推力不做功。课本中图5—10是解题的受力分析图,建议通过本例说明用作图来分析过程,明确关系,选择方案,是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本例还有讨论,讨论中指出计算某个力做功,不必考虑其他力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重力做功只需考虑竖直方向的位移。这都是计算功的关键所在。

7.关于功的图示的教学建议

现代物理教学中更加强调图像的作用,这体现了数学与物理的综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学生要学会用功的图示中的面积来表示常力做功的大小。

8.关于“拓展联想”的教学建议

“拓展联想”要求较高,涉及变力做功,仅供有兴趣、基础较好的同学阅读。一般只要定性知道弹力做功也是变力做功,通过完成图5—13的要求,知道弹力做功是一般变力做功的特例。

(四)作业说明

本节共有练习题12道,第2、3、9题可在课内讨论完成。

参考答案:

A组

1.D

2.A

3.D

4.m(a+g)h -mgh

5.0 0 -2000 2000

6.W=Fscosθ=20×2×(-32 )J=34.6J

7.支持力做功WN=3000J 重力做功WG=-3000J

8.滑雪运动员(连滑雪板)受三个力作用,这三个力是重力G,山坡支持力N,总阻力f WG=Gssinθ,WN=0,Wf=-fs

9.不对 因为球在滚动的过程中,踢球的力已经不存在了,不能用公式W=Fs计算

B组

10.Fscosθ Fscosθ

11.180 18 162

12.如图所示,因行李箱匀速上升,各方向受力平衡。F2=Gcosα,F1=G。所以F2<F1,沿斜面拉行李箱省力。由功的定义,W1=F1h=Gh,W2=F2l=Gsinαl=Gh,所以W1=W2,即不省功

文件下载(已下载 681 次)

发布时间:2010/3/31 上午7:15:18  阅读次数:4747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