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机械能概述
一、本章概述
本章学习功和能的概念、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些内容是牛顿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前面学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更加普遍和深入。在学习功和功率时不涉及能量,仅讨论功和功率的定义及计算等。在学习动能和重力势能概念时,要用到初中的知识,即物体能做多少功说明它有多少能量,但此时并不明确提出功和能的关系。直到功、动能、重力势能概念都搞清楚后,再学习功和能的关系,指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样处理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尽可能防止逻辑循环。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涉及动能变化和外力做功的关系时,不要求学习动能定理,只限于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而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则必须知道,并要求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是重要的力学规律,建议突出它的使用条件和用以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课本中章导图5—1中的能量穿梭机是一个科普教育项目,它包含各种不同的运动。机械能的形式不断变化,体现本章的内容要求。上海科技馆展出此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参观。实验室的过山车作为简单的能量穿梭机也可先演示给学生看。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说明】
1.本章是机械运动篇的重点内容,包含功和功率、机械能以及功与能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三大部分,本章内容不仅比牛顿定律更普遍、更深入,也是今后学习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
2.计算做功仅限于恒力做功;额定功率定义为机械在正常条件下长时间工作的最大功率;弹性势能只要求定性知道,不要求计算;功能关系中不讲动能定理,只讲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可以用这个关系进行计算。
3.机械能守恒定律既要求实验探究又要求理论推导,学生要学习两种方法。注意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不符合机械能守恒条件时,用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来解释,但不讲功能原理的计算式。
二、本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点 | 学习水平 | 说明 |
功 功率 | B | 理解功、功率的概念,记住定义式、符号和单位,会计算恒力做的功及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
动能 | B | 理解动能概念,记住定义式、符号和单位,会计算动能 |
重力势能 | B | 理解重力势能概念,记住定义式、符号和单位,会计算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 | A | 知道弹性势能概念 |
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 A | 知道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据此能判断功或能量变化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C |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理问题和求解物理量 |
学生实验: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 C | 理解实验原理,正确连接器材、仪器,正确操作键盘使用软件,输入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功和机械能是核心概念,功、能间的关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核心规律。本章的实验技能是DIS测量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功和能的学习,经历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认识用更广泛的功能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中,感悟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这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游乐场、杂技、交通工具和体育运动中的“机械能守恒”现象,在利用身边的事和物来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悟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功能关系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难点是要正确理解外力对物体做功动能增加,而重力对物体做功重力势能减少,以及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断。
四、课时安排的建议
本章建议安排14课时:其中A节2课时,B节2课时,C节2课时,D节2课时,E节2课时,F节2课时,习题课1课时,复习测验1课时。
文件下载(已下载 729 次)发布时间:2010/3/31 上午7:09:09 阅读次数: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