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E 机械波的描述教学建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横波的图像,能根据波的图像确定波的特征。理解波长、频率和周期及它们的关系,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2.通过对横波图像的学习,认识图像在研究和学习物理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自然界海啸波的了解,感悟自然的强大力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运用波的图像和相关物理量描述波,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是通过波的图像求若干未知量以及画出不同时刻的波形图。

(三)教学建议

本节从波的应用出发,说明应用波的前提是正确地描述波,从而使学生理解描述波的必要性。而波的描述包含形象的图像描述和用物理量精确描述,并通过示例学习相关的计算。在本节开头部分,课本以声呐为情景,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再把波的描述作为研究和利用波的前提。课本中图4—33(b)中右端为敌潜艇,左端为我方声呐的荧光屏,荧光屏上有入射和反射波的波形,据此可测出敌潜艇的距离。

1.关于描述波的“大家谈”的教学建议

建议在“大家谈”中不要求学生讲得完整和正确,只需鼓励学生发挥想像,自主思考应该怎样描述波,以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2.关于波的图像的教学建议

课本要求先学波的图像,是为了由直观形象的现象入手。学生观察过细绳上的横波,知道波的传播过程,再联想到不同时刻拍得的照片,就可以建立波的图像的初步概念。拍出的绳波波形的照片,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波的图像,必须经过数学抽象,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上绘图,才能得到波的图像。课本中图4—34(a)、(b)是实际拍到的绳波的波形,(c)是经过数学抽象后得到的波的图像,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3.关于描述波的物理量的教学建议

课本在引入波长、频率、周期、波速等概念时,与振动的学习过程类比,这样处理使学生容易接受。这些概念的定义都不是适合探究的知识点,因此用陈述的方法呈现,要求学生理解定义式,记住符号和单位。

4.关于“拓展联想”的教学建议

“拓展联想”中介绍了音障,这是常见的声学现象,能联系生活实际,又能引起兴趣,但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不用。

5.关于“自主活动”的教学建议

“自主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课本中图4—31和图4—34(c),知道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建议在此基础上在课内自行推导波速和波长、频率的关系,并展示交流推导过程,发现和改正错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能力。

6.关于示例的教学建议

示例1运用了描述波的各物理量间的关系,进行一些基本运算,建议通过本例示范解题的规范。

示例2要求根据波的图像求解一些未知物理量,建议通过本例把两种(物理量和图像)描述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波的图像的理解,巩固有关描述波的物理量的知识。

7.关于海啸的教学建议

“STS”介绍了海啸的新闻和知识,海啸与波密切相关,知道海啸的知识可以使所学知识联系实际,了解自然和社会,体现STS精神,但不必对海啸的形成原因和细节作深入的探讨,并建议要向学生说明海啸波是一种复杂的机械波,而不是我们学习的简单的横波。

(四)作业说明

本节共有练习题12道,第7、9题可在课内讨论完成。

参考答案:

A组

1.0.005s 0.005s 1480m/s

2.A=0.8m λ=2m f=1Hz T=1s

3.0.77 440 3.4

4.l=9000m A=0.05m

5.8.5 变短

6.A

7.D

8.1400m/s

B组

9.B

10.如图3所示

图3

11.(1)0.6s (2)6m (3)10m/s

12.A、B、C、D

文件下载(已下载 613 次)

发布时间:2010/3/26 上午10:14:10  阅读次数:4095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