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照片彩色重现

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索本大学的李普曼(Gabriel Lippmann,1845-1921),以表彰他基于干涉现象用照片重现彩色的方法所作的贡献。
李普曼1845年8月16日生于卢森堡的霍勒利希(Hollerich),双亲是法国人,后来他的家迁到巴黎,他在家中接受了早期教育。1858年他进入拿破仑中学,十年后进入综合师范大学。他的学业并不很好,因为他只注重学习他感兴趣的科目,不重视他不喜欢的课程,因此没有通过取得教师资格的考试。1873年,他被任命为政府的科学使节,到德国学习科学教育方法。在海德堡曾随库恩(Kuhne)和基尔霍夫一起工作,在柏林曾和亥姆霍兹一起工作。
1878年,李普曼加入了巴黎理学院,1883年被任命为数学物理教授。三年后,他继承贾民(Jamin)成为实验物理学教授,并被任命为研究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后来迁到索邦(Sorbonne),逝世前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
李普曼的研究具有独创精神,他对物理学的许多分支作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贡献,尤其是在电学、热力学、光学和光化学等方面。在海德堡大学,他研究了电现象和毛细现象之间的关系,发明了极灵敏的毛细静电计以及其他一些仪器。
1886年,李普曼建立了关于照片再现彩色的一般理论,但他提出的这种方法实际做起来困难很大。经过数年耐心而且灵巧的实验,他终于在1891年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彩色照相的过程。尽管胶片各部分灵敏度不尽相同而使照片产生一些缺点,他还是在两年后又一次向法国科学院递交照片,这一次照片完美地再现了颜色,这些照片是A.卢米尔(A.Lumiere)和L.卢米尔拍摄的。1894年,李普曼发表了有关彩色照相的完整理论。
1895年,李普曼从事用照相记录方法消除时间测量中人的观察误差,研究了钟摆的不规则性及其消除方法。他设计了一种方法来比较两个周期近似相等的摆的振动次数。他发明的定天镜为天文学作了贡献,这种装置可以跟踪某个恒星和它周围的恒星,从而拍摄出它们的照片。他还作过许多工程设施,校准标准仪器,对物理学的许多分支作出了贡献。
在李普曼简短的诺贝尔奖领奖演说词中,他这样介绍他的彩色照相法:
"在玻璃板上涂以一层光敏物质,涂层均匀而且没有条纹,然后把它放在装有水银的容器里,让水银与光敏物质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在光敏层上就形成了银镜面,于是就制成了照相底片。底片在曝光后,用普通方法显影。干燥后,就看到了彩色,然后再进行定影。"
"这一结果是由于感光层中发生了干涉现象。在曝光过程中,入射光和底片镜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在乳胶的整个厚度上形成间距为半个波长的干涉条纹。这些条纹通过照相法记录在胶片上,留下了投射光线的特性。当用白光照射观察底片时,由于选择反射的原因,颜色就显现出来了。底片上每一点只向眼睛发送原来照射的颜色,其它颜色都被干涉破坏了。于是眼睛看到的正是原来的那些颜色。这种选择反射现象跟肥皂泡和珍珠母的情况是一样的,是在珍珠母或肥皂泡之类的无色物质上记下了色彩。"
由于李普曼的方法比较费时,而且产生的色彩不饱和,所以他的方法后来就被根据吸附原理的三色照相法取代了,所谓三色照相法是早在1861年由麦克斯韦提出的。
1921年1月13日,李普曼在访问北美的返回途中于不幸于在海上逝世。

发布时间:2006/4/20 15:50:05 阅读次数: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