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B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教学建议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s-t图)和速度-时间图像(v-t图),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

2.经历s-t图、v-t图像得出的过程,并认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感悟用图像描述物理规律的形象、直观、简洁美。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

本节的难点是两种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建议

本节不是简单地对初中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复习回顾,也不是在初中基础上去解一些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难题,而是将重点放在用图像去描述运动这种方法上,为学习匀变速运动打好基础。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到速度的定义方法,以及位移-时间图像与初中学习的路程-时间图像的区别和应用的深化。

本节建议安排1课时。

1.关于引入部分的教学建议

图3本节引入部分介绍了自动记录仪,目的是让学生对s-t图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可以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来体验“自动记录仪”的工作原理。图中A、B是两个笔盒,C是一根木条(或一把尺),在木条的下面放一张纸D。甲同学沿木条的方向用铅笔在纸上划线,与此同时乙同学匀速地拉纸,在纸上便能出现记录笔运动情况的图线。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教学建议

匀速直线运动是初中学过的知识,在回顾它时要着重说明;高中用矢量“位移”来描述位置的变化,用位移与时间的比来定义速度,不再将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初中学过速度的定义,不但没能反映速度的方向,而且也不严格。例如速度是36km/h,如果物体实际运动时间不到1h,只能说假定它运动1h,那它通过的路程可以达到36km。

高中阶段,把速度定义为“位移跟时间的比值”,那么无论物体运动时间多长多短,这个比值都可以确定的,对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这个比值是恒定的。这样定义还突出了速度的矢量性,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3.关于s-t图与v-t图的教学建议

图像是本节的重点,初中学过路程-时间图像,要求不高。这里要重视图像得出的过程,且纵坐标是矢量位移。

(1)对于图像,通常要让学生弄清楚以下两方面:①能从图像上认识质点在某一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质点运动某一位移所需的时间;能求出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能从图像上识别出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停止运动等。②能在一张图上区分两个质点的不同运动情况,包括不同出发点,不同起始时刻,不同的速度大小,以及它们是否相遇,何时、何地相遇等。

(2)初中的路程-时间图像必须经过原点,这里可以让学生说说图4中三条直线有何区别。它们是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相同,a从原点出发;b与a同时出发,但b出发点在前方s1处;c与a都从原点出发,但c比a晚t1

(3)“大家谈”可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后再交流、讨论。

(1)正确;(2)错误;(3)正确;(4)不一定正确,只有在s和t的标度选取相同的情况下,或者在同一图中比较才是正确的。这时直线的斜率是s/t=tanα,α为直线的倾角。α越大即速度越大。否则,如图5所示,a、b两直线有相同的斜率,但倾角α不同(α2>α1),但所表示速度是相同的。

图4 图5

(4)“自主活动”中龟兔赛跑可画成如图6所示的图像,其中Oabc表示兔子的运动,Od表示乌龟的运动。兔子以较大速度跑了t1,时间后开始睡觉。乌龟以较慢的速度持之以恒地匀速爬行,至t2时刻乌龟悄悄从兔子身边经过(p点表示两者相遇)。当t3时刻兔子惊醒时发现乌龟已接近终点sm,于是急起直追,此时它的速度比开始时还大,但它还是失败了。乌龟早在t4时刻到达了终点。兔子直到t5时刻才抵达终点,落后了乌龟Δt=t5-t4时间。

4.关于“示例”的教学建议

本节示例可先让学生讨论,再试画v-t图之后,再讲解或阅读课文。

在完成示例之后,可以用图7进一步讨论一下图像的意义。再在下面配上相应的速度图像,有助于巩固图像知识。

图6 图7

(四)作业说明

本节共有练习题10道,建议其中第1、2、3题可在课内完成,第6、9两题可作为口头回答题。

参考答案如下:

A组

1.B、C、A

2.匀速直线 2m/s 8m 2m 2.5s

3.匀速直线 2 m/s 6m 2m

4.(1)1.5 (2)0 (3)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0 (4)60 30

5.C

B组

6.文字叙述 数学公式 函数图像 略

7.(1)略 (2)4 s

8.如图8所示

图8

9.略

10.(1)略 (2)-0.5m

文件下载(已下载 848 次)

发布时间:2009/9/2 上午9:56:28  阅读次数:7185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