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和有效数字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学生实验也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同学们对它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关于实验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好实验,在本书的《引言》中已经讲过了,希望学们认真阅读这部分课文,在做实验的时候切实按照课文中的要求去做。这样,你们将越来越深地从实践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实验的重要,不断地学到许多用其他方式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做物理实验,不仅要观察物理现象,还要找到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这就需要知道有关物理量的数值。

要知道物理量的数值,必须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可能是绝对精确的。例如,用刻度尺来量长度,用天平来称质量,用温度计来测温度,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电流或电压,测量出来的数值跟被测物理量的真实值都不能完全一致,测出的数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从来源看,误差可以分成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两种。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例如,天平的两臂不严格相等或砝码不准,称质量时没有考虑空气浮力的影响,做热学实验时没有考虑散热损失等,都会产生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做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不会出现这几次偏大另几次偏小的情况。要减小系统误差,必须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在原理上更为完善的实验。

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例如,用有毫来刻度的尺量物体的长度,毫米以下的数值只能用眼睛来估计,各次测量的结果就不一致,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各次测得数值的平均值就比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测量既然总有误差,测得的数值就只能是近似数。例如:用毫米刻度的尺量出书本的长度是 184.2 毫米,最末一位数字 2 是估计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是仍然有意义,仍要写出来,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在有效数字中,数 2.7、2.70、2.700 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四位有效数字,数 2.7 表示最末一位数字 7 是不可靠的,而数 2.70 和 2.700 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 0 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是用来表示小数点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例如,0.92、0.085、0.0063 都是两位有效数字,大的数目,例如,36500 千米,如果这五个数字不全是有效数字,就不要这样写,可以写成有一位整数的小数和 10 的乘方的积的形式,如果是三位有效数字,就写成 3.65×104 千米。

在学生实验中,测量时要按照有效数字的规则来读数。在处理实验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本来也应该按照有效数字的规则来运算,但由于这些规则比较复杂,中学阶段将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取两位或三位数字就可以了。


发布时间:2025/10/29 下午9:15:32  阅读次数:71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