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加速运动时受到安培力吗?

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变化,不产生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但有一种说法:线圈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在增加,感应电动势和路端电压都在变大,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导线中有充电电流产生,因此要受安培力作用。这种说法似乎是合理的,但经过数值估算,磁场对“充电电流”的安培力与线圈的重力相比,至少相差 13 个数量级,这是目前实验仪器测量不出来的,因此不应该予以考虑。

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加速运动时受不受安培力,这个问题在部分教师中存有争议。

一、问题的提出

如图 1 所示的闭合线圈 abcd 在重力场中从高处落下,穿过一个匀强磁场区域,线圈下落过程中线圈平面始终保持竖直方向,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那么在线圈通过匀强磁场区域的过程中,线圈是否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图 1  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部分中学物理教师中引起争议,争论的一方(下面称为甲方)认为它不受安培力,理由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另一方(称为乙方)则认为它受安培力,理由是虽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线圈中没有沿闭合回路流动的感应电流,但由于 dc 边和 ab 边都做切割磁惑线的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 bc 边与 ad 边存在着电势差,而且线圈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感电动势也越来越大,即 bc 边与 ad 边的电势差在逐渐增大,这说明总有沿 ab 和 dc 的电流存在,因此线圈受到方向竖直向上的安培力作用。

乙方所说的电流不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传统意义上的感应电流,因为它并不是在线圈里形成闭合回路,而是单向地从 ad 边流向 bc 边,从而 bc 边积累多余的正电荷成为正极,ad 边则积累多余的电子成为负极,因此我们把沿 ab 导线和 dc 导线的电流称为“充电电流”,而 bc 和 ad 边则相当于电容器的两个极板。问题是:这个“充电电流”到底有多大,是该忽略还是必须考虑它的存在。

二、“充电电流”的大小

在如图 1 所示的情况中,ab 和 dc 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相当于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产生感应电动势,把正电荷从 ad 边移向 bc 边,ad 边相当于电源负极,bc 边相当于电源正极,电路处于断路状态,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动势,即 U = E = Blv = Bl \(\frac{{{\rm{d}}x}}{{{\rm{d}}t}}\),在短时间 Δt 内电源两极电荷量的变化为 Δq = C·dU·Δt = C·Bl \(\frac{{{{\rm{d}}^2}x}}{{{\rm{d}}{t^2}}}\)·Δt(式中 C 为 ad 边和 bc 边作为两个极板所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通过 ab 边和 dc 边的总电流(即 ab 和 dc 边的电流之和)为

\[i = \frac{{{\rm{d}}q}}{{{\rm{d}}t}} = C \cdot Bl\frac{{{{\rm{d}}^2}x}}{{{\rm{d}}{t^2}}} = C \cdot Bl \cdot a\]

其中的电容 C 是个很小的数,式中的加速度 a 在这里就是重力加速度 g。我们用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公式估算一个具体的例子:设正方形线圈边长为 10 cm,导线的直径为 2 mm,ad 导线和 bc 导线的纵截面面积 S = 2×10−4 m2,二者距离 d = 10−1 m,则

\[C = \frac{{{\varepsilon _0}S}}{d} = \frac{{8.85 \times {{10}^{ - 12}} \times 2 \times {{10}^{ - 4}}}}{{{{10}^{ - 1}}}}\;{\rm{F}} = 1.8 \times {10^{ - 14}}\;{\rm{F}}\]

放到计算感应电流的公式 i = C·Bl·g 中进行数量级的比较:B 一般是 10−1 ~ 101 数量级、l 一般是 10−1 数量级,g 是 101 数量级,而 C 是 10−14 数量级,比上述各量都相差很多个数量级。若 B = 1 T,l = 0.1 m,g = 10 m/s2,则安培力

F = BIl = C·B2l2·g = 1.8×10−14×12×0.12×10 N = 1.8×10−15 N

而上述直径为 2 mm、边长为 10 cm 的铝制导线框(铝在金属导体中属于密度较小的导体)的重力为 G = ρVg = 2.7×103×(2×10−32×10−1×10 N = 1×102 N。

安培力与重力相比较,竟然相差了 13 个数量级!可以想象,安培力比我们忽略了的空气阻力还要小得多。这一切的根源正是由于电容 C 太小,从而充电电流 I 很小。

这种电容,称为分布电容。分布电容虽然很小,但并不是所有问题中都能忽略,例如:在讨论远距离输电时,由于距离很长,输送的是交变电流,两根平行的导线间(以及与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是要考虑的;在讨论高频交变电流问题时,由分布电容引起的容抗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而在如图 1 所示的这类单调变化的问题中,一般是不考虑分布电容的影响的。

三、乙方的观点对中学物理教学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自然界的现象是复杂的,其影响因素是很多的,我们在研究和讨论问题时必须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就是要建立理想模型的原因。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近似,就没有物理学。如果我们按照乙方的观点给学生讲解,将造成极大的混乱,按照这种思维逻辑,处处都要追求“完美”,各种因素都必须考虑而不能忽略,那么物理学可能至今还停留在伽利略、牛顿之前的时代,我们所有学习过的物理规律都将不能应用。例如,重力场并不是匀强场,因为地面上任意两点的重力方向都不能真正平行;自由落体运动“严格”说来并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在物体下落过程中,离地心越来越近,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它受到的是变力,是变加速运动,再细追究,物体在地面参考系(转动的非惯性参考系)中运动时,还要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连直线运动都不是,单摆的等时性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找不到真正能够在摆动过程中不伸长的细绳,因此找不到真正的单摆,即使能找到真正的单摆,它也不是简谐运动,因为 sinθθ 不可能真正相等。更重要的是,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可是上哪儿去找真正的惯性参考系呢,于是乎,牛顿运动定律就没有适用的地方了,而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牛顿运动定律在任何地方都不适用,经典力学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类似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下面这道高考试题:如图 2 所示,用一根长为 L、质量不计的细杆与一个上弧长为 l0、下弧长为 d0 的金属线框的中点联结并悬挂于 O 点,悬点正下方存在一个上弧长为 2l0、下弧长为 2d0,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且 d0L。先将线框拉开到如图所示位置,松手后让线框进入磁场,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2  高考试题附图

A.金属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a→b→c→d→a

B.金属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a→d→c→b→a

C.金属线框 dc 边进入磁场与 ab 边离开磁场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

D.金属线框最终将在磁场内做简谐运动

原题给出的正确答案是 D,当然是按照甲方的观点进行解释的。但按照乙方的观点,线框在进入磁场和从磁场中穿出的过程中,由于感应电流的存在,将消耗机械能而振幅逐渐减小,到一定程度后,线框将局限在磁场区域内往复运动,这时形成回路的感应电流不存在,但仍有反复的充、放电过程存在,这种充、放电的电流仍要消耗能量.最终线框必将停止在平衡位置处,因此选项 D 不正确。

对于这个具体问题来说,上面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往复运动过程中的充、放电的电流的确很小,它引起的安培力也很小,比起空气阻力和摩擦力都要小很多,既然题目明确“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那么比空气阻力和摩擦都要小得多的安培力当然要忽略了,从而答案应该是 D 选项。但即使能量损耗的速度再小,经过无限长的时间最终也会完全消耗掉,因此线框的最终状态必定是静止在平衡位置处。

文件下载(已下载 11 次)

发布时间:2024/9/9 下午7:00:53  阅读次数:366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