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

摘自《中学物理与现代科技•我们周围的物理学》第二章“汽车中的物理学”第 4 节。该书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2)

据资料统计显示,在 1967 年,日本名神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交通事故数急剧上升;1969 年东名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在 1970 年交通事故达到了最高峰(如图 1-5)。在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又以汽车的追尾碰撞事故最多。原因是驾驶员原来在非高速公路上行驶所建立起来的行车间距习惯已完全不适应以 80 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新情况。因而,了解行车的安全距离十分必要。

图1-5

行车安全距离和汽车制动距离的概念

行车安全距离和汽车制动距离两者在具体含义上是不同的。行车安全距离是指从发现障碍直到制动,最后完全停止所行驶的距离,而制动距离则是从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开始到完全停住车为止的距离,图 1-6 反映了两者的不同含义。两者相差驾驶员从看到信号,经过信息传递和判断到作出行动反应这段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即图中的 s1。这段时间 t1 对不同驾驶员有所差别,一般在 0.3 ~ 0.7 s 之间。

图1-6

各时段汽车行驶距离的计算

(1)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即图中的 t1 时段.设经过的距离为 s1,则:

s1=vt1/3.6 (m),

式中 v 为速度,单位为 km/h;t1 为反应时间,单位为 s,分母 3.6 是由单位换算而产生的(下同)。

(2)制动器作用时间 t2。制动器作用时间由两个阶段组成:t2′ 为制动器间隙消除时间;t2″ 则为制动器达到完全作用的时间。一般液压制动时,t2′ 和 t2″ 分别为 0.03 s 和 0.2 s;气动制动时,则分别为 0.2 ~ 0.3 s 和 0.4 ~ 1 s。经过的距离通常按下式计算:

s2=vt2/3.6 (m)

(3)持续制动时间 t3。制动力达到最大,产生明显的拖印和滑移,这段距离 s3 按下式计算:

s3=v2/254φ (m),

式中 φ 为附着系数(即滑动摩擦系数),决定于路面和气候。根据对全过程的分析可知:

行车安全距离=s1+s2+s3=vt1/3.6+vt2/3.6 +v2/254φ (m)。

汽车的制动距离=s2+s3=vt2/3.6+v2/254φ (m)。

根据以上两式即可计算行车的安全距离和制动距离的大小。下表是汽车制动距离与附着系数及汽车速度的关系。从下表对各车速下在不同路面上的制动距离可以使人们有一个基本的数量的概念。例如,在冰雪路面,以 90 km/h 的速度行驶,制动距离要 150 m,还要加反应距离 s1

制动减速度 在汽车高速行驶时,经常发生因制动过猛,汽车减速过快,而引起乘员的伤害事故.因而制动的另一个问题是要把制动的加速度控制在乘员安全的范围内。根据资料统计,当加速度大小 3 m/s2 时,乘员就有不舒服感觉;超过 5 m/s2 时,乘坐人员很有可能受伤。

制动距离与附着系数和行驶速度的关系

路面 附着(摩擦)系数 行驶速度(km/h)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制动距离
干沥青与混凝土路面 0.7~0.8 0.49 1.97 4.40 7.85 12.30 17.75 24.00 31.50 39.90
干碎石路面 0.6~0.7 0.65 2.65 6.90 10.50 16.40 23.60 32.30 42.00 53.20
湿沥青和混凝土路面 0.3~0.4 0.97 3.95 8.85 15.70 24.60 35.50 48.20 63.00 79.70
冰雪路面 0.2~0.3 1.95 7.9 17.75 31.50 49.20 71.00 96.50 126.00 150.00
文件下载(已下载 3254 次)

发布时间:2009/3/25 上午8:54:26  阅读次数:22271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