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第 3 节 光的全反射
远方有一湾美丽的湖水,走向前去,那里却是一片荒漠,这是一种蜃景现象(图 4-15)。蜃景是怎样形成的?熏黑的铁球放入水中,为什么看上去会变得锃亮(图 4-16)?学习了光的全反射,你便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1.全反射及其产生条件
什么是全反射现象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
迷你实验室
观察全反射现象
准备好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光屏和激光光源。如图 4-17 所示,用一束激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让入射角由 0 渐增大,观察折射光和反射光,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由上面的实验可见,光从玻璃入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光变强,折射光变弱,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全部光都被反射回玻璃内。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简称全反射(total reflection)。
在以上实验中,刚好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称为全反射的临界角(critical angle)。当入射角趋近于临界角时,折射角趋近于 90°,折射光强度趋近于 0,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几乎相等。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全反射(图 4-18)。
光由不同的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临界角不同。根据折射定律,光从折射率为 n 的某种介质进入真空或空气时的临界角 C 应满足
\[\frac{{\sin C}}{{\sin 90^\circ }} = \frac{1}{n}\]
即
sin C = \(\frac{1}{n}\)
根据公式 sinC = \(\frac{1}{n}\) 可求出不同介质的临界角。钻石的临界角约为 24.4°,水的临界角约为 48.8° ,而玻璃因制造材料的不同,临界角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在 30° ~ 42°。介质的临界角越小,就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上述实验中看到的全反射现象,是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产生的。如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再大,折射角也不会达到 90°,折射光始终存在,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光只有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射入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对两种不同的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optically thinner medium),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optically denser medium)。例如,水晶与水相比,水晶为光密介质,水为光疏介质;水与空气相比,水为光密介质,空气为光疏介质。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例如,当光从水晶射入水时可能发生全反射,而光从水射入水晶时就不会发生全反射。
例题
一束单色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已知玻璃的折射率 n = 1.53,当入射角分别为 50°、30° 时,光能否发生折射?若能,折射角为多大?
分析
先根据玻璃的折射率求出临界角,再比较入射角与临界角的大小,判断是否会出现全反射现象。若出现全反射现象,折射光消失;若没有出现全反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求解。
解
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是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其临界角满足
sin C = \(\frac{1}{n}\)
代入数值得 C = 40° 50′
当 i = 50° 时,i > C,所以光将发生全反射,不会发生折射;
当 i = 30° 时,i < C,所以光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
由折射定律
\(\frac{{\sin i}}{{\sin r}} = \frac{1}{n}\)
代入数值得 r = 49° 54′
讨论
玻璃的临界角一般在 30° ~ 42°,题中关于全反射的判断结果是合理的。发生折射时,所求得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结果合理。
策略提炼
光从其他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中,需比较入射角与临界角的大小,判断是否出现全反射现象。
迁移
临界角与光的颜色有关。某小区喷水池底部装有不同颜色的 LED 灯(可视为点光源),可在水面形成不同颜色的光斑(图 4-19)。若水池底部水平,水面平静,红光与紫光在水面形成的光斑面积哪个更大?
【参考解答】红光在水面形成的面积更大。
迷你实验室
“消失”的硬币
在桌子上放一枚硬币,取一只玻璃杯,里面盛满水,然后把玻璃杯压在硬币上(图 4-20)。从杯壁看去,硬币不见了。但是从杯口向下望,硬币还在那里。
给玻璃杯底蘸上一些水,再从杯壁看去,你会发现什么不同?请解释此现象。
2.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当熏黑的铁球放入水中时,球面和水之间形成空气层。日光从水照射到空气层时,会有部分光发生全反射,球看上去就变得锃亮了。同理,鱼缸中上升的气泡亮晶晶的,也是由于光射到气泡上发生了全反射(图 4-21)。
在荒漠里看到的蜃景也是一种全反射现象。太阳照到沙地上,接近地面的热空气比上层空气的密度小,折射率也小。从远处物体射向地面的光,进入折射率较小的热空气层时被折射。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人们逆着反射光看去,就会看到远处物体的倒景(图 4-22)。炎热的夏天,在公路上向远处看去,有时路面显得格外明亮光滑,就像被水淋过一样(图 4-23),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全反射有着重要应用。全反射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当光垂直于 AB 面射向棱镜时,光会沿着入射方向进入棱镜,射到 AC 面上。由于入射角等于 45°,大于玻璃的临界角,光在 AC 面上发生全反射,沿着垂直于 BC 面的方向射出棱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90°(图 4-24);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可知,当光垂直于 AC 面射入棱镜时,在两个直角边的界面都会发生全反射,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180°(图 4-25)。
全反射棱镜的反射性能比镀银的平面镜更好,精密的光学仪器常用它代替镀银平面镜来反射光,如全反射棱镜应用于潜望镜等(图 4-26)。
物理聊吧
美妙的彩虹,常引发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被比喻为“天空的微笑”“相会的彩桥”等。通常能看见的彩虹是红色在外、紫色在内,这被称为“虹”。有时还能看见一组相对“虹”而言颜色较淡的彩色圆弧,红色在内、紫色在外,这被称为“霓”(图 4-27)。
根据图 4-28,与同学讨论交流:
(1)什么情况下看见虹,什么情况下看见霓?
(2)为什么现在很难看到天空中的彩虹?
(3)你对环境保护有什么设想?
科学书屋
钻石的打磨与全反射
打磨成多面体的钻石能闪闪发光,是射到钻石背面的光全部被反射回来的缘故(图 4-29)。为了使钻石能发生全反射, 需要将其表面打磨成特定的角度,使射到钻石背面的光的入射角大于其临界角 24.4°。
在图 4-30 中,图(a)是打磨合适的一种式样,而图(b)(c)分别是打磨得太深、太浅的情况,这样光会从其侧面或者底面射出,使钻石失去光泽。
节练习
1.自行车尾灯用透明介质制成,其外形如图所示。请说明自行车尾灯在夜晚被灯光照射时特别明亮的原因。
【参考解答】因为发生了全反射。
2.夏天的傍晚,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有时会看到山峰、船舶、楼台等出现在远方的空中,这就是海市蜃楼现象,如图所示。请解释该现象,并比较海市蜃楼与沙漠蜃景的差异。
【参考解答】夏天傍晚海面上:下层空气比上层空气低,下层密度大,上层密度小,海面附近空气折射率从下到上逐渐减少,远处的亭台楼阁、城墙古堡等反射的光射向海面时,从下层较密空气进入上层较疏空气。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上层的入射角不断增大,以致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回空气。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就是“上蜃”,从而产生了“海市蜃楼”现象。故“海市蜃楼”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全反射。
而沙漠上刚刚好相反: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高,密度比上层小,故沙漠地表附近的空气折射率从下到上逐渐增大。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方景物的倒像,这就是“下蜃”。
3.光由某种介质射向与空气的分界面,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 45° 时,折射光消失。由此,可判断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是
A.\(\frac{{\sqrt 2 }}{2}\) B.\(\sqrt 2 \) C.\(\frac{1}{2}\) D.2
【参考解答】B
4.如图所示,包含红、蓝两种颜色的一束复色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的入射角为 i,经折射后射出到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玻璃砖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 b 光的传播速度
B.a 光为红光,b 光为蓝光
C.玻璃砖材料对 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 b 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 i 角逐渐变大,则 a 光的折射光首先消失
【参考解答】AD
5.如图所示,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 R 的半圆,AB 为半圆的直径,O 为圆心。玻璃的折射率 n = \(\sqrt 2 \)。
(1)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上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 AB 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
(2)一束光在点 O 左侧与 O 相距 \(\frac{{\sqrt 3 }}{2}\)R 处垂直于 AB 从下方入射,求此光从玻璃砖上表面射出时的位置。
【参考解答】(1)\(\sqrt 2 \) R
(2)光线在玻璃砖内会发生二次全反射,最终由 G 点射出。OC = OG = \(\frac{{\sqrt 3 }}{2}\)R。
6.如图所示,某同学想把剖面 MON 为等腰三角形的玻璃砖加工成“玻璃钻石”。已知顶角∠ MON = 2θ,该玻璃砖材料的折射率 n = 2。现有一束光垂直于 MN 边入射。
(1)为了使该光在 OM 边和 ON 边都能发生全反射,求 θ 的取值范围;
(2)若 θ = 42°,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光第一次返回 MN 边能否射出。
【参考解答】(1)40° ≤ θ ≤ 60°
(2)可以
文件下载(已下载 38 次)发布时间:2022/12/27 下午8:24:45 阅读次数: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