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 1 节 光的折射

光给世界带来光明,使我们能看清周围的景物,进行各种活动;光从太阳、星球射到我们这里,给我们带来了宇宙空间的信息,使我们能够认识宇宙;光从原子、分子内部发射出来,使我们认识了微观世界的奥秘。光学既是物理学中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现代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光学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分支:一支利用几何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称为几何光学;另一支主要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通常称为物理光学。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初步知识。

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

 

第四章 第 1 节 光的折射

问题?

射水鱼在水中能准确射中水面上不远处的小昆虫。水中的鱼看到小昆虫在什么位置?是在昆虫的上方还是下方?


阳光照射水面时,我们能够看到水中的鱼和草,同时也能看到太阳的倒影,这说明: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 另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一般说来,光从第 1 种介质射到该介质与第 2 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这个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另一部分光会进入第2种介质,这个现象叫作光的折射(图4.1-1)。

图 4.1-1 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

光在反射时遵从反射定律,光在折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折射定律

如图 4.1-2,让一束光由一种介质斜着射向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射向水中,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θ1 称为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θ2 称为折射角。光在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会有什么定量的关系?

图 4.1-2 光的折射

我们可以通过做类似图 4.1-2 所示的实验,测量多个入射角和折射角,找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1621 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在分析了大量实验数据后,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把它总结为光的折射定律(refraction law)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tag{1}\label{1}\frac{{\sin {\theta _1}}}{{\sin {\theta _2}}} = {n_{12}}\]

式中 n12 是比例常数,它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只与两种介质的性质有关。[2] 我们在初中学过的透镜就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事实表明,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也会发生偏折,而且当光线沿图 4.1-2 中 BO 的方向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必沿 OA 的方向射出。也就是说,与光的反射现象一样,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折射率

下面我们讨论光从真空射入介质的情形。这时,(1)式中的常数 n12 可以简单地记为 n

在实际应用中,遇到最多的情形是光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或从某种介质射入空气,而空气对光的传播的影响很小,可以作为真空处理。

对于不同的介质来说,常数 n 是不同的。例如,光从真空射入水中时,n = 1.33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玻璃时,n = 1.50。可见常数 n 与介质有关系,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常数 n 越大,光线以相同入射角从真空斜射入这种介质时偏折的角度越大。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作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用符号 n 表示。真空的折射率为 1,空气的折射率近似为 1。

研究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 之比,即

\[n = \frac{c}{v}\]

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大于光在任何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因而任何介质的折射率 n 都大于 1。所以,光从真空射入任何介质时,sin θ1 都大于 sin θ2,即入射角总是大于折射角。下表列出了几种介质的折射率。

表 几种介质的折射率(λ = 589.3 nm   t = 20 ℃)

介质

折射率

介质

折射率

金刚石

2.42

氯化钠

1.54

二硫化碳

1.63

酒精

1.36

玻璃

1.5  1.8

1.33

水晶

1.55

空气

1.000 28

 

折射率是衡量材料光学性能的重要指标。根据折射定律,可以测量材料的折射率。

实验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如图 4.1-3,当光以一定的入射角透过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只要找出与入射光线 AO 相对应的出射光线 O′D,就能够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后的折射光线 OO′,于是就能测量入射角 θ1、折射角 θ2。根据折射定律,就可以求出玻璃的折射率了。

图 4.1-3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怎样确定与入射光线 AO 相对应的折射光线 OO′?

在木板上面铺一张白纸,把玻璃砖放在纸上,描出玻璃砖的两个边 a 和 a′。然后,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个大头针 A、B,AB 的延长线与直线 a 的交点就是 O。眼睛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看两个大头针,使 B 把 A 挡住(图 4.1-3),这样大头针 A、B 就确定了射入玻璃砖的光线。

在眼睛这一侧再插第三个大头针 C,使它把 A、B 都挡住,插第四个大头针 D,使它把前三个大头针都挡住,那么,后两个大头针就确定了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

在白纸上描出光线的径迹,测量相应的角度,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n

实验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减小误差?

【例题】

如图 4.1-4 ,一个储油桶的底面直径与高均为 d。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 A 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某点 B。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 AB 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点 C,C、B 两点相距 \(\frac{d}{4}\)。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

图 4.1-4 计算油的折射率和油中的光速

分析 在图乙中过直线 AB 与油面的交点 O 作油面的垂线,交桶底于 N′ 点。根据题意可知,来自 C 点的光线沿 CO 到达油面后沿 OA 方向射入空气。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如果光线沿 AO 方向由空气射到油面,折射光线将沿 OC 进入油中。以 ∠AON 作为入射角,以 ∠CON′ 作为折射角,由折射定律可以求出油的折射率 n

因为底面直径与桶高相等,所以

∠AON =∠BON′= 45º

由 ON′= 2CN′ 可知

sin ∠CON′= \(\frac{{CN'}}{{\sqrt {C{{N'}^2} + O{{N'}^2}} }}\) = \(\frac{1}{{\sqrt 5 }}\)

因此,油的折射率

\[n = \frac{{\sin \angle AON}}{{\sin \angle CON'}} = \frac{{\frac{{\sqrt 2 }}{2}}}{{\frac{1}{{\sqrt 5 }}}} = \sqrt {\frac{5}{2}}  = 1.58\]

因为 n = \(\frac{c}{v}\),所以光在油中的传播速度

v = \(\frac{c}{n}\) = \(\frac{{3.0 \times {{10}^8}}}{{1.58}}\) m/s = 1.9×108 m/s

练习与应用

本节共 6 道习题,第 1 题定性分析光发生折射时的光路.考查光由空气射入玻璃再由玻璃射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第 2、3 题是定量计算,应用折射定律计算相关物理量,其中第 2 题还涉及画光路图;第 4 题考查利用折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 5 题是对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的进一步理解;第 6 题分析生活中出现的光的折射现象,观察筷子放入水中时看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1.图 4.1-5 是光线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再由玻璃砖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O 点是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指出哪些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哪些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图 4.1-5

参考解答:甲、丁不可能发生,乙、丙可能发生。

 

2.光以 60° 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折射率 n = \(\sqrt 3 \) 的玻璃中,折射角是多大?画出光路图。

参考解答:30°。光路图略。

 

3.图 4.1-6 是光由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情况,试由图中所给出的数据求出这种介质的折射率和这种介质中的光速。

图 4.1-6

参考解答:折射率 n = 1.12,介质中的光速 v = 2.68×108 m/s。

 

4.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部的目标,在坦克壁上开了一个孔。假定坦克壁厚 20 cm,孔的左右两边距离 12 cm,孔内安装一块折射率为 1.52 的玻璃,厚度与坦克的壁厚相同(图4.1-7,俯视图)。坦克内的人通过这块玻璃能看到的外界角度范围为多大?

图 4.1-7

参考解答:102.92°

提示:根据图可知,人在左侧从内向外观察时 sinθ2 = \(\frac{{12}}{{\sqrt {{{20}^2} + {{12}^2}} }}\),根据折射定律  n = \(\frac{{\sin {\theta _1}}}{{\sin {\theta _2}}}\),得 θ = arcsin(nsinθ2)= arcsin \(\frac{{12 \times 1.52}}{{\sqrt {{{20}^2} + {{12}^2}} }}\) =51.46°。人在坦克内通过玻璃向外观察时,视角范围为从左侧(或右侧)观察时的两倍,即视角 θ = 2θ1 = 102.92°。

 

5.关于图 4.1-3 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证明图中的入射光线与射出玻璃砖的光线是平行的。

(2)射出玻璃砖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来说产生了侧移。证明:入射角越大,侧移越大。

参考解答:(1)如图所示,对于入射点 O,根据折射定律得 n = \(\frac{{\sin {\theta _1}}}{{\sin {\theta _2}}}\);对于出射点 O′,同理可以得到 n = \(\frac{{\sin {\theta _4}}}{{\sin {\theta _3}}}\),因为 θ2 = θ3,所以 θ1 = θ4,AO∥O′D。

(2)侧移 O′C = OO′sin(θ1θ2),由图可知,O′O 随 θ1 增大而增大。下面证明:当θ1 增大时,sin(θ1θ2)也增大。

sin(θ1θ2)= sinθ1cosθ2 − cosθ1sinθ2

为使式中只出现一个变量 sinθ1,现用 \(\sqrt {1 - {{\sin }^2}{\theta _2}} \) 表示 cosθ2,再用 \(\frac{{\sin {\theta _1}}}{n}\) 表示 sinθ2,整理后得

sin(θ1θ2)= \(\frac{{\sin {\theta _1}}}{n}\) (\(\sqrt {{n^2} - {{\sin }^2}{\theta _1}} \) − \(\sqrt {1 - {{\sin }^2}{\theta _1}} \))

分子分母同乘以(\(\sqrt {{n^2} - {{\sin }^2}{\theta _1}} \) + \(\sqrt {1 - {{\sin }^2}{\theta _1}} \))得

sin(θ1θ2)= \(\frac{{\sin {\theta _1}}}{n}\)·\(\frac{{{n^2} - 1}}{{\sqrt {{n^2} - {{\sin }^2}{\theta _1}}  + \sqrt {1 - {{\sin }^2}{\theta _1}} }}\)

由于 θ1 增大时 sinθ1 增大,因此,上式的分子增大,分母减小,其值增大。

由以上可知,当 θ1 增大时,OO′ 和 sin(θ1θ2)都随之增大,因此侧移量 O′C 增大。

 

6.将一根筷子竖直插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从水平方向拍摄的照片如图 4.1-8 所示。看上去,浸在水中的这段筷子产生了侧移,而且变粗了。如何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图 4.1-8

参考解答:如图为筷子竖直插入盛水玻璃杯内的俯视图,A 为筷子,ABP 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 B 处射向观察者所在 P 处的一条光线。ON 为在 B 处和空气的分界线的法线。上述光线则相当于在 B 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图中的角 i 与角 r 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应有 r > i。所以观察者在 P 处看到的筷子 A 的像 A′ 的位置不是在 A 的实际位置,而是比其实际位置更靠近杯壁一些。同时,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筷子比实际要粗一些。

 

[1] 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 — 1829),英国物理学家、考古学家、医生,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

[2] 在国内外各种参考书中,这个比例常数的符号有的用 n12 表示,有的用 n21 表示,还有的用 1n2 表示。国家标准没有关于这个符号的规定,阅读时要通过上下文明确符号的意义。本书采用第一种符号。

文件下载(已下载 73 次)

发布时间:2022/7/11 16:40:40  阅读次数:2428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1024*768以上,推荐浏览器Chrome、Edge等现代浏览器,截止2021年12月5日的访问次数:1872万9823 站长邮箱

沪ICP备1803724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