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动量及其守恒定律 章末练习

科学认知

1.如图所示,某同学要把压在水杯下的纸抽出来。第一次他将纸迅速抽出,水杯几乎不动;第二次他将纸较慢地抽出,水杯却被拉动了。请解释此现象。

参考解答:纸张和水杯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较慢抽出时滑动摩擦力对水的作用时间更长,根据动量定理可知较慢抽出时水杯获得的速度较大,因此其位移也更大。故会看到将纸迅速抽出时水杯几乎不动,较慢抽出时水杯被拉动的现象。

 

2.一位质量为 m 的运动员由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时间 Δt,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 v。在此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的冲量及所做的功分别为

A.mv + mgΔt,\(\frac{1}{2}\)mv2                      B.mv + mgΔt,0

C.mv,\(\frac{1}{2}\)mv2                                  D.mvmgΔt,0

参考解答:B

 

3.半径相等的两小球 a 和 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并发生正碰。若球 a 的质量大于球 b 的质量,碰撞前两球的动能相等,碰撞后两球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球 a 的速度为 0,球 b 的速度不为 0

B.球 b 的速度为 0,球 a 的速度不为 0

C.两球的速度均不为 0

D.两球的速度方向均与原方向相反,动能仍相等

参考解答:AC

 

4.蹦床运动有“空中芭蕾”之称。某次蹦床比赛中,质量为 m 的运动员从最高点自由下落 h 后触碰蹦床。此后,经时间 t 运动员达到最低点。若在此过程中蹦床给运动员的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该时间段内蹦床对运动员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多少?

参考解答F = mg + \(\frac{{m\sqrt {2gh} }}{t}\)

 

5.A、B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物体 A 的速度大小是 6 m/s,物体 B 的速度大小是 2 m/s,碰撞后两物体都沿各自原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速度大小都是 4 m/s。求 A、B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

参考解答:\(\frac{3}{5}\)

 

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度 v0 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长木块内,并嵌入其中。若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为 f,求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

参考解答l = \(\frac{{Mmv_0^2}}{{2(M + m)f}}\)

 

7.如图所示,静置于水平地面的两辆手推车沿一直线排列,质量均为 m,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第一辆车一水平冲量使其运动,当车运动了距离 l 时与第二辆车相碰,两车以共同速度又运动了距离 l 时停止。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恒为车所受重力的 k 倍,重力加速度为 g,车与车之间仅在碰撞时发生相互作用,碰撞时间很短,忽略空气阻力。求人给第一辆车水平冲量的大小。

参考解答I = m\(\sqrt {10kgl} \)

 

*8.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通过实验测出某种不带电的“未知粒子”的质量几乎与质子的质量相等,进而发现这就是中子。其测量思路是:通过该粒子与其他已知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测量碰撞后原子核的速度,可间接测出该粒子的质量。测量结果如下:用初速度一定的该粒子与静止的氢原子核碰撞后,氢原子核的最大速度是 3.3×107 m/s ;该粒子与静止的氮原子核碰撞后,氮原子核的最大速度是 4.7×106 m/s。已知氮原子核的质量 mN 是氢原子核质量 mH 的 14 倍。试计算该“未知粒子”的质量 m (用 mH 表示)。

参考解答m = 1.16mH

科学探究

9.有研究者用下列方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如图(a)所示,在气垫导轨上有 A、B 两个滑块,滑块 A 和 B 相对的侧面皆有弹簧片,滑块 A 左侧与连接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滑块 B 上端固定有遮光片,光电计时器可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 A 的质量 m1 = 0.310 kg,滑块 B 的质量 m2 = 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 d = 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 f = 50 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 B 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 A 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滑块 B 相碰撞;碰撞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 ΔtB = 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left| {\frac{{碰撞后总动量 - 碰撞前总动量}}{碰撞前总动量}} \right|\)×100%)最大为 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请写出运算过程。

参考解答:碰撞后滑块 B 的瞬时速度 vB′ = 2.86 m/s;滑块 A 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 vA = 2.00 m/s,vA′ = 0.97 m/s。

Δ = \(\left| {\frac{{({m_1}{{v_A}^\prime} + {m_2}{{v_B}^\prime}) - {m_1}{v_A}}}{{{m_1}{v_A}}}} \right|\)×100%

代入数据得 Δ = 1.7% < 5%

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科学辨析

10.杂技表演中,在一个平躺的人身上压一块大而重的石板,另一人以大锤猛力击石,石裂而人未伤。请解释原因。有人建议用很厚的棉被代替石板,从而使冲击力减小而更加安全。你认为这样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解答:不可行。

大锤在击打石板的碰撞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力远大于两者受到的合外力,因此可近似认为两者动量守恒。由于石板质量远大于大锤,因此石板实际获得的速度比较小;又由于人的身体软,石板和身体的作用时间长,所以冲击力不会太大;且人与石板的作用面积大,压强小,因此可以做到“石裂而人不伤”。用很厚的棉被代替石板的做法不可行,因为棉被的质量太小且太软。当大锤压紧棉被时。大锤仍然具有较大的动量,人受到的冲击力会更大,且作用面积更小,因此人会更容易受伤。

温故知新

11.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点 A 由静止出发绕点 O 下摆,当摆到最低点 B 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刚好能回到高处 A。已知男演员质量 m1 和女演员质量 m2 之比为 2∶1,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 R,男演员落地点 C 比点 O 低 5R。求点 C 与点 O 的水平距离 s

参考解答s = 8R

 

12.请根据第 1 章(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的内容,结合你的理解,画出概念图。

参考解答:概念图略。

我的学习总结

 

单元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 ~ 3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4、5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顺势缩回将球引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A.减小篮球的动量的变化量

B.减小篮球对手的作用力的冲量

C.减小篮球的动量的变化率

D.减小篮球的动能的变化量

参考解答:C

 

2.将质量为 1.00 kg 的火箭模型点火升空,50 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 600 m/s 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从火箭喷口喷出。若忽略燃气喷出过程中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

A.30 kg·m/s               B.5.7×102 kg·m/s

C.6.0×102 kg·m/s        D.6.3×102 kg·m/s

参考解答:A

 

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人站在光滑的冰面上,甲的手中拿有一个球。甲将球抛给乙,乙接到后,又抛给甲,如此反复多次,最后球落在乙的手中。此时甲、乙两人的速率关系是

A.甲、乙两人速率相等            B.甲速率大

C.乙速率大                             D.两人仍保持静止状态

参考解答:B

 

4.一兴趣小组利用玩具小车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在质量为 M 的小车中用细线挂一质量为 m0 的小球。小车和小球以恒定的速度 v 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 m 的静止物体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小车、物体、小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三者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小车、物体、小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三者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小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物体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小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物体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参考解答:CD

 

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 P、Q 两物体质量都为 m,P 以速度 v 向右运动,Q 静止且左端有一轻弹簧。当 P 撞上弹簧,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

A.P、Q 系统总动量仍然为 mv

B.P 的动量变为 0

C.Q 的动量达到最大值

D.P、Q 的速度相等

参考解答:AD

二、非选择题

6.用如图所示的“碰撞实验器”可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进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图中点 O 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球 m1 多次从斜轨上位置S 由静止释放,找到其落点的平均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 OP。然后,把球 m2 静置于轨道末端的水平部分,再将球 m1 从斜轨上位置 S 由静止释放,与球 m2 碰撞,如此重复多次。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________。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m1m2

B.测量小球 m1 开始释放时的高度 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D.分别找到 m1m2 碰撞后平均落点的位置 M、N

E.测量平抛射程 OM、ON

(2)若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1)中测量的量表示]。

(3)经测定,m1 = 45.0 g,m2 = 7.5 g,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距点 O 的距离 OM = 35.20 cm、OP = 44.80 cm、ON = 55.68 cm。碰撞前后 m1 的动量分别为 p1p1′,则 p1p1′ = _______∶11;若碰撞结束时 m2 的动量为 p2′,则 p1′∶p2′ = 11∶ 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frac{{{p_1}}}{{{p_1}^\prime  + {p_2}^\prime }}\) = ________。

参考解答:(1)ADE

(2)m1OP = m1OM + m2ON

(3)14,2.9,1.007

 

7.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练习用头颠球。若足球被头顶起,每次上升高度都约为 30 cm,足球的质量为 420 g,球与头的作用时间为 0.1 s。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求足球对该同学头部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参考解答F = 24.78 N

 

 

 

8.如图所示,两质量分别为 mM 的弹性小球 A、B 叠放在一起,从高度为 h 处自由下落。h 远大于两小球半径,落地瞬间球 B 先与地面碰撞,后与球 A 碰撞。所有碰撞都视为弹性碰撞且都发生在竖直方向上,碰撞时间均很短。求球 A 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参考解答h′ = \({\left( {\frac{{3M - m}}{{M + m}}} \right)^2}\)h

单元自我评价

回顾本单元的学业要求和所学内容,结合本次单元自我检测和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写一篇“单元自我评价”报告。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文件下载(已下载 45 次)

发布时间:2022/5/5 下午1:49:30  阅读次数:2022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