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 章末练习

科学认知

1.若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6.4 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 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 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0.5           B.2              C.3.2           D.4

【答案】B

 

2.我国“嫦娥二号”可视为在月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要测定月球的密度,仅仅需要

A.测定飞船的运行周期                   B.测定飞船的环绕半径

C.测定月球的体积                          D.测定飞船的运行速度

【答案】A

 

3.2012 年 1 月 9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资源三号”卫星,同年又成功发射了“中星 2A”通信广播地球同步卫星。在某次实验中,近似做圆周运动的“资源三号”卫星环绕地球飞行 24 圈用时 38 h。请比较两颗卫星的周期、速率、加速度和离地面高度这四个物理量的大小。

【答案】小于,大于,大于,小于

 

4.如图所示,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 为近日点,Q 为远日点,M、N 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 T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 P 经 M、Q 到 N 的运动过程中

A.从 P 到 M 所用的时间等于 T04

B.从 Q 到 N 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C.从 P 到 Q 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从 M 到 N 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答案】CD

 

5.已知同步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 r,运行速率为 v1,向心加速度为 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 a2;第一宇宙速度为 v2,地球半径为 R。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a1a2 = rR          B.a1a2 = (Rr)2            C.v1v2 = rR           D.v1v2 = Rr

【答案】AD

 

6.荡秋千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我们也许会在其他星球上享受荡秋千的乐趣。假设你所在星球的质量是 M、半径为 R,可将人视为质点,秋千质量不计,摆长不变,摆角小于 90°,引力常量为 G

(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g

(2)若你在荡秋千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则经过最低点时速度为多大?

【答案】(1)g = GMR2

(2)v = 2GMHR

 

7.如图所示,A 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 B 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 h。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ω,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O 为地球中心。

(1)求卫星 B 的运行周期。

(2)若卫星 B 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 A、B 两卫星相距最近,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答案】(1)TB = 2πR(R+h)3g

(2)t = 2πRg(R+h)3ω

科学辨析

8.已知引力常量 G、地球半径 R、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r、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 h、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 T1、地球的自转周期 T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 M 的方法:因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可由 GmMh2 = m(2πT2)2hM = 4π2h3GT22

(1)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2)请根据已知条件再提出两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并解出结果。

【答案】(1)错误,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不是 h,而是R + h

M = 4π2(R+h)3GT22

(2)方法1:M = gR2G

方法2:M = 4π2r3GT12

 

*9.“嫦娥工程”正在循序渐进地实现中国的航天梦。若“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做圆周轨道运行时,距月球表面的高度分别为 h1h2,周期分别为 T1T2,请你推导出月球的质量和半径,并用必要的方程说明你的理由。若“嫦娥三号”探测器的质量为 M,请结合前面计算的信息,推导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附近悬停时其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大小。如果未来对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探测器进行回收,上述发动机是否依然能胜任同质量探测器在地球表面的悬停任务?请用证据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分析:“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月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提供,两探测器的半径、周期不同,应分别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关系式。

解答:设月球质量为 M,半径为 R,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GmM(R+h1)2 = m4π2T12(R + h1)

GmM(R+h2)2 = m4π2T22(R + h2)

两式联立解得

M = 4π2G(h1h2T123T223)3R = h2T123h1T223T223T123

当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附近悬停时受力平衡,推力大小为

F = Mg

其中       g = GMR2

所以       F = 4π2M(h1h2)3(T123T223)(h2T123h1T223)2

因为 g = 6g,所以为月球设计的发动机无法胜任地球表面的悬停。

温故知新

10.如图所示,一内壁光滑的细管弯成半径 R = 0.4 m 的半圆形轨道 BC,将其竖直放置并将 B 点与一水平轨道相连。置于水平轨道上的弹簧左端与竖直墙壁相连,B 至墙壁的距离为弹簧的自然长度。将一个质量 m = 0.8 kg 的小滑块放在弹簧的右侧,向左推滑块,压缩弹簧使弹簧右端至 A 处,然后将滑块由静止释放,滑块进入半圆轨道继续滑行(不计滑块与轨道的碰撞)。已知滑块运动到 B 处刚刚进入半圆轨道时对轨道的压力 F1 = 58 N,水平轨道 AB 长度 l = 0.3 m,滑块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 μ = 0.5,取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求:

(1)弹簧压缩到 A 处时的弹性势能;

(2)小滑块运动到轨道最高处 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答案】(1)Ep = 11.2 J

(2)10 N

 

11.请根据第 4 章(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的内容,结合你的理解,画出概念图。

单元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3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4、5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要使两物体(可视为质点)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 18,可采取的方法是

A.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 2 倍,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变为原来的 12

B.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 12,距离保持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变为原来的 14,距离保持不变

D.使两物体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变为原来的 14

【答案】A

 

2.已知水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 88 个地球日,水星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可判定

A.水星的质量大于地球的质量

B.水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的轨道半径

C.水星公转的线速度大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D.水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

【答案】C

 

3.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登陆其他星球成为可能。假设未来的某一天,宇航员登上某一行星后,测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2 倍,而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差不多,则该星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

A.12                   B.2 倍               C.4 倍               D.8 倍

【答案】D

 

4.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信、气象观测、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犹如悬在空中一样,以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同步卫星处于平衡状态

B.同步卫星绕地心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同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上方,且高度和速率是唯一确定的

D.同步卫星的速率一定大于 7.9 km/s

【答案】BC

 

5.2016 年 10 月 19 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交会对接。在“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有一个阶段可视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 r1,线速度大小为 v1,周期为 T1。此时“天宫二号”的运行轨道也可视为圆形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为 r2,线速度大小为 v2,周期为 T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v1v2 = r1r2           B.v1v2 = r2r1            C.T1T2 = r2r1            D.T1T2 = r13r23

【答案】BD

二、非选择题

6.如图所示,“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于 2012 年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在登陆火星前,“好奇号”在距火星表面高度为 h 的轨道上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 T。已知火星的半径为 R,引力常量为 G,忽略其他天体对探测器的引力作用,求:

(1)探测器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

(2)火星的质量

【答案】(1)v = 2π(R+h)T

(2)M = 4π2(R+h)3GT2

 

7.利用宇宙飞船,宇航员可以到太空维修出现故障的人造地球卫星。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离地高度一定的圆轨道上运行,飞船接近这颗卫星并与它运行情况基本相同时,速度为 6.0 km/s。已知地球质量 M = 6.0×1024 kg,半径 R = 6 400 km,引力常量 G = 6.7×10−11 N·m2/kg2,求这颗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h = 4.77×106 m

 

8.从地球上发射两颗人造地球卫星 A 和 B,它们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 RARB = 4∶1,求它们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下面是某同学的一种解法,请判断其是否正确。若是正确的,请你作出评价;若是错误的,请分析其出错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解: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F= mg = mv2R

设 A、B 两颗卫星的质量分别为 mAmB,则

mAg = mAvA2RA        (1)

mBg = mBvB2RB        (2)

由(1) (2)得  vA2vB2 = RARB

所以  vAvB = RARB = 41 = 21

【答案】错误。该同学错误地把卫星在地面的重力当作向心力。

正确的方法是:

GMmR2 = mv2R,可得 v = GMR,因此  vAvB = RBRA = 14 = 12

单元自我评价

回顾本单元的学业要求和所学内容,结合本次单元自我检测和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写一篇“单元自我评价”报告。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文件下载(已下载 47 次)

发布时间:2022/1/25 下午9:12:53  阅读次数:1516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