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电子被加速器加速后轰击重金属靶时,会产生射线,可用于放射治疗。图中展示了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电子在加速器中是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而加速的呢?

问题插图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在现代科学实验和技术设备中,常常利用电场来改变或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利用电场使带电粒子加速,就是其中一种简单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分析带电粒子加速的问题,常常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来分析;另一种是利用静电力做功结合动能定理来分析。

当解决的问题属于匀强电场且涉及运动时间等描述运动过程的物理量时,适合运用前一种思路分析;当问题只涉及位移、速率等动能定理公式中的物理量或非匀强电场情景时,适合运用后一种思路分析。

你能说一说本章第 3 节例题中运用了哪种解决思路吗?

 

【例题 1】

如图 10.5–1 甲,某装置由多个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圆筒依次排列,其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圆筒的长度依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增加。序号为奇数的圆筒和交变电源的一个极相连,序号为偶数的圆筒和该电源的另一个极相连。

交流电源两极间电势差的变化规律如图 10.5–1 乙所示。在 t = 0 时,奇数圆筒相

对偶数圆筒的电势差为正值,此时位于和偶数圆筒相连的金属圆板(序号为 0)中央的一个电子,在圆板和圆筒 1 之间的电场中由静止开始加速,沿中心轴线冲进圆筒 1。

为使电子运动到圆筒与圆筒之间各个间隙中都能恰好使静电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相同而不断加速,圆筒长度的设计必须遵照一定的规律。若已知电子的质量为 m、电子电荷量为 e、电压的绝对值为 u,周期为 T,电子通过圆筒间隙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则金属圆筒的长度和它的序号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第 n 个金属圆筒的长度应该是多少?

图10.5-1
图 10.5–1

分析  如图 10.5–1,由于金属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等于 0,电子在各个金属圆筒内部都不受静电力的作用,它在圆筒内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只是在相邻圆筒的间隙中才会被加速。

为使电子在所有相邻圆筒的间隙中都能受到向右的静电力,电子所到达间隙处的电场强度都必须向左。在同一间隙中,电场强度的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每半个周期,电场强度的方向左右变化一次。如果电子匀速穿过每个圆筒运动的时间恰好等于交变电压的周期的一半,它就能踏准节奏,每到达一个间隙,恰好该间隙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左。

由于电子通过每一个间隙所增加的动能都等于 eu,由此可知电子在各个圆筒内的动能和速度,而各个圆筒的长度应该等于电子在该圆筒中的速度大小与交变电压的半个周期的乘积。

 

 设电子进入第 n 个圆筒后的速度为 v,根据动能定理有

\[neu = \frac{1}{2}m{v^2}\]

\[v = \sqrt {\frac{{2neu}}{m}} \]

n 个圆筒的长度为

\[l = vt = \frac{{vT}}{2} = \frac{T}{{2m}}\sqrt {2neum} \]

圆筒长度跟圆筒序号的平方根成 \(\sqrt n \) 正比,第 n 个圆筒的长度是 \(\frac{T}{{2m}}\sqrt {2neum}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方向跟电场方向垂直时,静电力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将发生偏转。

在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类似平抛运动的轨迹。对这种带电粒子运动的分析思路,跟分析平抛运动是一样的,不同的仅仅是平抛运动物体所受的是重力,而上述带电粒子所受的是静电力。

 
 

【例题 2】

图10.5-2
图 10.5–2

如图 10.5–2,两相同极板 A 与 B 的长度 l 为 6.0 cm,相距 d 为 2 cm,极板间的电压 U 为 200 V。一个电子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射入电场中,射入时的速度 v0 为 3.0×107 m/s。把两板间的电场看作匀强电场,求电子射出电场时沿垂直于板面方向偏移的距离 y 和偏转的角度 θ

 

分析  电子在垂直于板面的方向受到静电力。由于电场不随时间改变,而且是匀强电场,所以整个运动中在垂直于板面的方向上加速度是不变的。

 

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是

\[a = \frac{F}{m} = \frac{{eE}}{m} = \frac{{eU}}{{md}}\tag{1}\]

电子射出电场时,在垂直于板面方向偏移的距离为

\[y = \frac{1}{2}a{t^2}\tag{2}\]

其中 t 为飞行时间。由于电子在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不受力,所以在这个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 lv0t 可求得

\[t = \frac{l}{{{v_0}}}\tag{3}\]

把(1)(3)式代入(2)式得到

\[y = \frac{{eU{l^2}}}{{2mdv_0^2}}\]

代入数值后,解得

y = 0.35 cm

即电子射出时沿垂直于板面的方向偏离 0.35 cm。

由于电子在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不受力,它离开电场时,这个方向的分速度仍是 v0(图 10.5–3),垂直于板面的分速度是

\[{v_ \bot } = at = \frac{{eUl}}{{md{v_0}}}\]

图10.5-3
图 10.5–3

 

则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度 θ 可由下式确定

\[\tan \theta = \frac{{{v_ \bot}}}{{{v_0 }}} = \frac{{eUl}}{{mdv_0^2}}\]

代入数值后,解得

θ = 6.7°

电子射出电场时沿垂直于板面方向偏移的距离是 0.35 cm,偏转的角度是 6.7°。

示波管的原理

有一种电子仪器叫作示波器,可以用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示波器的核心部件是示波管,图 10.5–4 是它的原理图。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电子枪的作用是产生高速飞行的一束电子,前面例题 2 实际上讲的就是示波管的原理。

如果在偏转电极 XX′之间和偏转电极 YY′之间都没有加电压,电子束从电子枪射出后沿直线运动,打在荧光屏中心,在那里产生一个亮斑。

示波管的 YY′ 偏转电极上加的是待测的信号电压。XX′ 偏转电极通常接入仪器自身产生的锯齿形电压(图 10.5–5),叫作扫描电压。如果信号电压是周期性的,并且扫描电压与信号电压的周期相同,那么,就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待测信号在一个周期内随时间变化的稳定图像了。

图10.5-4
图 10.5–4 示波管原理图
图10.5-5
图 10.5–5 扫描电压
 

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

图10.5-6
图 10.5–6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示意图

 

 

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产生高电压的装置,叫作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另一部分是利用高电压加速带电粒子的加速管。

图 10.5–6 是起电机部分的示意图。金属球壳固定在绝缘支柱顶端,绝缘材料制成的传送带套在两个转轮上,由电动机带动循环运转。E 和 F 是两排金属针(叫作电刷)。

当电刷 E 与几万伏的直流高压电源的正极接通时,E 与大地之间就有几万伏的电势差。由于尖端放电,正电荷被喷射到传送带上,并被传送带带着向上运动。当正电荷到达电刷 F 附近时,F 上被感应出异号电荷。由于尖端放电,F 上的负电荷与传送带上的正电荷中和,从而使传送带失去电荷,而 F 上剩下了正电荷。由于导体带电电荷只能存在于外表面,所以,F 上的正电荷立即传到金属壳的外表面。这样,由于传送带的运送,正电荷不断从直流电源传到球壳的外表面,从而在金属壳与大地之间形成高电压。

由于电晕放电、局部尖端放电和漏电等现象,球壳与大地间的电压不能无限制提高。目前可达数百万伏。

带电粒子的加速是在加速管中进行的。加速管安装在起电机的绝缘支柱里面,管内抽成真空。管顶有离子发生装置,即粒子源,底部是靶。粒子源产生的正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经过加速可以获得很大的动能。由于粒子加速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类加速器是一种直线加速器。

在医院,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束(射线)治疗某些癌症,称为放射治疗。与使用钴 60 等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治疗相比,使用直线加速器不需要放射源,不开机时完全没有射线,更加安全,也便于管理。

1.真空中有一对平行金属板,相距 6.2 cm,两板电势差为 90 V。二价的氧离子由静止开始加速,从一个极板到达另一个极板时,动能是多大?这个问题有几种解法?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2.某种金属板 M 受到一束紫外线照射时会不停地发射电子,射出的电子具有不同的方向,速度大小也不相同。在 M 旁放置一个金属网N。如果用导线将 M、N 连起来,从 M 射出的电子落到 N 上便会沿导线返回 M,从而形成电流。现在不把 M、N 直接相连,而按图 10.5–7 那样在 M、N 之间加电压 U,发现当 U >12.5 V 时电流表中就没有电流。

问:被这束紫外线照射出的电子,最大速度是多少?

图10.5-7
图 10.5–7

3.先后让一束电子和一束氢核通过同一对平行板形成的偏转电场,进入时速度方向与电

场方向垂直。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分别求出电子偏转角的正切与氢核偏转角的正切之比。

(1)电子与氢核的初速度相同。

(2)电子与氢核的初动能相同。

4.让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的混合物由静止开始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然后在同一偏转电场里偏转,它们是否会分离为三股粒子束?请通过计算说明。

5.电子从静止出发被 1 000 V 的电压加速,然后沿着与电场垂直的方向进入另一个电场强度为 5 000 N/C 的匀强偏转电场。已知偏转电极长 6 cm,求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速度及其与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

6.某些肿瘤可以用“质子疗法”进行治疗。在这种疗法中,质子先被加速到具有较高的能量,然后被引向轰击肿瘤,杀死细胞,如图 10.5–8 所示。若质子的加速长度为 4.0 m,要使质子由静止被加速到 1.0×107 m/s,加速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应是多少?

图10.5-8
图 10.5–8

第 5 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教学建议

1.教学目标

(1)会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角度、从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问题。

(2)知道带电粒子垂直于电场线进入匀强电场运动的特点,并能对偏移距离、偏转角度、离开电场时的速度等物理量进行分析与计算。

(3)了解示波管的工作原理,体会静电场知识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4)通过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偏转的问题,加深对从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两个角度分析物体运动的认识,以及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简单运动来处理的思路的认识。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在前面研究静电场性质的基础上,本节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本节内容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示波管的原理三部分组成。教学内容的梯度适当,安排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中示波管的原理为拓展学习内容,不仅对力学、电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围绕不同核心概念分析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问题。这是因为,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角度、从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由于力学与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程度逐渐提高,微观带电粒子的运动抽象,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常常会出现闲难。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研究任务,铺设合理的台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科书是通过例题的形式来研究带电粒子的加速和偏转问题的。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此类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

(1)问题引入

教科书本节课的“问题”栏目通过实际生活应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激发学生探究加速原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自主展开研究活动。可以从现代科学实验和技术设备中选取典型实例,如环形加速器、示波器等。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此部分是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的综合运用。可利用教科书在旁批中提到的本章第 3 节例题用哪种思路的问题,让学生归纳解决加速问题的两种思路,明确利用能量观点解决问题的优点。例题 1 研究直线加速器,突出了实际应用性。学生对“电子在各个金属圆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有困难,需要联系静电平衡知识。

 

教学片段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问题:图 10–10 所示为直线加速器的示意图。平行金属板加上恒定电压 U,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电粒子从 A 板由静止释放。求粒子到达 B 板的速度大小。

图10-10
图 10–10

引导学生分别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求解: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什么运动?

(2)设两板间的距离为 d,加速度为多大?

(3)粒子到达 B 板的速度为多大?

(4)静电力对带电粒子做的功为多大?

(5)粒子到达 B 板的动能为多大?速度为多大?

(6)解决带电粒子做匀加速运动问题的思路有哪些?应用动能定理有什么优越性?

(7)如果加速电场是非匀强电场,其他各量不变,粒子到达 B 板的动能为多大?速度为多大?


在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时,通常重力可以忽略(本章第 3 节例题已提供了依据)。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教科书图 10.5–2 给出了电子垂直电场线方向射入匀强电场的情景。为了强化学生的良好分析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粒子初始时刻的初速度与受力图示,组织学生独立分析粒子的运动性质。由于静电力方向与电子的初速度方向垂直,且静电力是恒力,所以电子只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这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用什么方法分析处理此类曲线运动问题?促使学生联想到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提出把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直线运动来处理。这样解决例题 2 就水到渠成了。例题 2 的教学中为突出用能量观点解决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求电子飞出电场的动能。

 

教学片段

例题 2 补充问题

①怎样求电子射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

②组织交流:有几种方法求电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

③用动能定理求电子射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时,怎样求静电力做的功?

④比较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解决问题的不同点。

⑤请你谈谈电子偏转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4)示波管的原理

首先要认识示波管的结构,应该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图10.5-40示波管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电子枪通电后产生热电子,电子在加速电场作用下被加速的过程就是例题 1 讨论的情景。电子经过偏转电场的过程就是例题2讨论的情景,只是这里有两组偏转电极,使电子的运动轨迹变得更复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步研究。组织学生根据问题串思考,并尝试描点画图、讨论与交流。首先需要明确:例题 2 中求得的垂直板面的侧向位移 y 的表达式说明,y 与偏转电压 U 成正比;因电子速度很大,穿越偏转电场的很短时间内,可以认为电压恒定不变。其次判断清楚只有一组电极间有电压时亮斑的位置。讨论电压变化引起电子位置变化时,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顺序,即先描特殊点后连线。

 

教学片段

示波管的原理

设计思考与讨论问题:

①如果在电极 X、Xʹ 之间不加电压,但在 Y、Yʹ 之间加不变的电压,使 Y 的电势比 Yʹ 的高(有时说这种情况是“Y 正、Yʹ 负”),电子束运动过程中受哪个方向的力?电子将打在荧光屏的什么位置?试着在自制的图(在白纸上按教科书图 10.5–4  乙的样子画出荧光屏的放大图)中标出来。

如果在 Y、Yʹ 之间不加电压,而在 X、Xʹ 之间加不变的电压“X 正、Xʹ 负”,电子将打在荧光屏的什么位置?试着在教科书图 10.5–4 乙中标出来。

②如果在电极 X、Xʹ 之间不加电压,而在电极 Y、Yʹ 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 10–11 甲所示的规律随时间变化,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什么图形?试着画出来。

③如果 Y、Yʹ 之间的电压仍然如图 10–11 甲所示,而在电极 X、Xʹ 之间加不变的电压“X 正、Xʹ 负”,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什么图形?若 X、Xʹ 之间的电压是“X 负、Xʹ 正”呢?试着画出来。

④如果 Y、Yʹ 之间的电压仍然如图 10–11 甲所示,而在电极 X、Xʹ 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 10–11 乙所示的规律变化,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什么图形?试着画出来。

图10-11
图 10–11

“科学漫步”栏目中介绍了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即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起电,产生高电压,再用高电压对带电粒子加速。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使用这种加速器比使用放射性物质更加安全、更加环保。

3.“练习与应用”参考答案与提示

本节练习共 6 道题,既有知识运用训练,也有思想方法的提炼,还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第 1 题要求归纳该题的几种解法,比较这些解法哪种更简便。归纳和比较非常有意义,既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又可以使学生发现动能定理的优越性。第 2 题以光电效应实验作为背景,求电子的最大初速度。此题对运算的要求并不高,关键是要理解在什么条件下电流表会没有电流。本题通过分析电子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强化学生应用功能关系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第 3、4、5 题都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其中第 4 题实质上是证明题。证明题使用的语言应该简洁、严密、逻辑性强,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第 6 题通过动能定理来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物理情景十分典型。

 

1.2.9×10−17 J

解法一:Ek = ΔEk = W = qU = 2×1.6×10−19×90 J = 2.9×10−17 J。

解法二:E = \(\frac{U}{d}\),Ek = ΔEk = W = Eqd = \(\frac{U}{d}\)qd = qU = 2.9×10−17 J。

解法三:E = \(\frac{U}{d}\),a = \(\frac{qE}{m}\),v2 = 2adEk = \(\frac{1}{2}\)mv2 = qU = 2.9×10−17 J。

可见,第一种解法最简单。

 

2.2.10×106 m/s

提示:如果电子的动能减小到 0 的时候,电子恰好没有到达 N 板,则电流表中就没有电流。由动能定理得 W = − eU = 0 – Ekm = − \(\frac{1}{2}\)mev2,解得 v = \(\sqrt {\frac{{2eU}}{{{m_{\rm{e}}}}}} \) = \(\sqrt {\frac{{2 \times 12.5 \times 1.6 \times {{10}^{ - 19}}}}{{0.91 \times {{10}^{ - 30}}}}} \) m/s = 2.10×106 m/s。

 

3.(1)\(\frac{m_\rm{H}}{m+\rm{e}}\);(2)1

提示:设加速电压为 U0,偏转电压为 U,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为 q,质量为 m,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的速度为 v0,偏转电场两极间距离为 d,极板长为 l,则带电粒子在加速电场中获得初动能 \(\frac{1}{2}\)mv02 = qU0,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 a = \(\frac{qE}{m}\),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t = \(\frac{l}{v_0}\)。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沿静电力方向的速度 vy = at = \(\frac{qUl}{mdv_0}\),速度方向的偏转角的正切 tanθ = \(\frac{v_y}{v_0}\) = \(\frac{qul}{mdv_0^2}\)。

(1)若电子与氢核的初速度相同,则 \(\frac{{\tan {\theta _{\rm{e}}}}}{{\tan {\theta _{\rm{H}}}}}\) = \(\frac{m_\rm{H}}{m+\rm{e}}\)。

(2)若电子与氢核的初动能相同,则 \(\frac{{\tan {\theta _{\rm{e}}}}}{{\tan {\theta _{\rm{H}}}}}\) = 1。

 

4.设加速电压为 U0,偏转电压为 U,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为 q,质量为 m,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的速度为 v0,偏转电场两极间距离为 d,极板长为 l,则粒子的初动能 \(\frac{1}{2}\)mv02 = qU0,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度 a = \(\frac{qU}{md}\),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t = \(\frac{l}{v_0}\)。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时,沿静电力方向的速度 vy = at = \(\frac{qUl}{mdv_0}\),速度方向的偏转角的正切 tanθ = \(\frac{v_y}{v_x}\) = \(\frac{qUl}{mdv_0^2}\)。粒子所带电荷量不同,其初动能就不同。但是把 mv02 = 2qU0 代入偏转角的正切 tanθ = \(\frac{v_y}{v_0}\) = \(\frac{qUl}{mdv_0^2}\),得 tanθ = \(\frac{{Ul}}{{2{U_0}d}}\),可见粒子的偏转角度相同;粒子在静电力方向的偏转距离为 y = \(\frac{1}{2}\)at2 = \(\frac{qUl^2}{2mdv_0^2}\) = \(\frac{{Ul*2}}{{4{U_0}d}}\),可见粒子的偏转距离也相同,所以这些粒子不会分成三股。

 

5.1.9×107 m/s.8.53°

提示:电子的初动能 \(\frac{1}{2}\)mv02 = eU0v0 = \(\sqrt {\frac{{2e{U_0}}}{m}} \)。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后加速度 a = \(\frac{eU}{md}\),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t = \(\frac{l}{v_0}\)。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沿静电力方向的速度 vy = at = \(\frac{eUl}{mdv_0}\)。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速度方向的偏转角的正切 tanθ = \(\frac{v_y}{v_0}\) = \(\frac{eUl}{mdv_0^2}\) = \(\frac{{eUl}}{{2{U_0}de}}\) = \(\frac{{El}}{{2{U_0}}}\) = \(\frac{{5000 \times 0.06}}{{2 \times 1000}}\) = 0.15,vy = v0tanθv = \(\sqrt {v_y^2 + v_0^2} \) = v0\(\sqrt {{{\tan }^2}\theta  + 1} \) = \(\sqrt {\frac{{2e{U_0}}}{m}({{\tan }^2}\theta  + 1)} \)。代入数值得 v = \(\sqrt {\frac{{2 \times 1.6 \times {{10}^{ - 19}} \times 1000}}{{9.1 \times {{10}^{ - 31}}}} \times (0.15 + 1)} \) m/s = 1.9×107 m/s,θ = arctan0.15 = 8.53°。

 

6.1.30×105 N/C

提示:由动能定理 Eql = \(\frac{1}{2}\)mv2,得 E = \(\frac{{m{v^2}}}{{2ql}}\) = \(\frac{{1.67 \times {{10}^{ - 27}} \times {{(1 \times {{10}^7})}^2}}}{{2 \times 1.6 \times {{10}^{ - 19}} \times 4.0}}\) N/C = 1.30×105 N/C。

文件下载(已下载 238 次)

发布时间:2020/6/24 下午10:45:10  阅读次数:9078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