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单元作业设计

一、概述

(一)界定

作业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完成一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密切相连的学习活动。一般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单元作业是一种更加强调整体性、系统性的作业,它要求从单元的总目标出发,设计单元内每个课时的作业,不仅包括巩固、完善本课时知识的题目,还应有需要综合运用本课时之前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题目,诸如“综合作业”[1]“长期专题作业”[2]“新概念作业”[3]等,这些作业均以综合为主要特征,都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之外的发展需求,包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获得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它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策略、方法的掌握,更加关注学生建构知识的整体性,并更加强调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单元作业要紧紧围绕单元目标来设计,既要突出教学重难点又要包含整个单元目标,这对作业内容的分布合理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单元作业既要能检测、激励学生发展知识技能目标,又要检测并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增加诸如项目制作、场馆学习等实践类的作业。

单元作业是相对于课时作业提出的一种作业设计的理念,它不是一种特定的作业形态,而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同时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的作业形式。它通过打破内容章节之间的界限,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原则

1.整体性与合理性

单元作业要求整体设计,同时要保证其作业结构的合理性。首先,单元作业要基于单元目标进行设计,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完整覆盖所有目标。其次,针对具体的目标,它还应充分考虑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的学习水平要求,设计相应学习水平的作业题目。综合来看,单元作业必须要做到设计过程的整体化、系统化,从而保证作业目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最终满足学生知识建构的系统性需求。

2.科学性

单元作业的题干指向应明确、概念使用应科学、答题点应有一定的确定性。设计者须拟定参考答案,以学生的视角反思参考答案的清晰性、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预估学生作答时还可能出现的合理答案等。

3.过程性

单元作业是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因此设计作业时要关注形成作业结果的过程,要能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依据作业结果判断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缺失点与难点,促进教师反思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而对教学进行优化,并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

4.多样性

单元作业设计要根据作业的功能和目标,选择和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单元作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以纸笔作业为主的客观作业,其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以满足不同的学习和检测需求。题目一般是引用、改编、自编形成的,教师应更多地设计原创作业题目。原创与自编的本质不同在于其原创性,即原创题应当要有诸如新情境、新视角、新联系等有意义的创新点。实践类作业更是要指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并逐步发展其进行科学实践的能力。

5.层次性

单元作业的层次性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业题目的编排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出目标要求逐级递增的层次要求。另一方面,作业应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可供选择的作业,有助于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三)题目要素

设计单元作业中的题目,需要关注的要素及说明如表5-1所示。

表5-1

要素

说明

对应目标

作业目标编码系统按照“学科+年级+学期+单元+序号”几个属性顺序组合而成,如:WL10101001,第一、二位“WL”表示物理学科;第三、四位“10”表示10年级(即高一);第五位“1”表示第一学期;第六、七位“01”表示第一单元,如果是能力或方法的目标,往往超出一个单元的范畴,则用“00”表示;第八、九、十位“001”是目标序号,指该单元的第一个目标。

题目类型

单元作业中的题目类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包括计算题、说理题等)和实践题(包括制作、场馆学习、课题研究等)六大类,同时还需对题目设计是否依托真实情境、是否需要合作完成等进行判断和归类。

学习水平

根据作业题目所对应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类,依据《教学基本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知道、理解、掌握和综合。

题目来源

题目来源包括引用、改编和自编三个类别。对其中改编和自编的题目需作出判断是否为原创题。原创题指具有新情境、新视角、新联系等有意义的创新点的题目。

二、规格及说明

(一)流程

单元作业设计需要承接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结果,关注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同时单元作业也是单元评价的一个方面。单元作业设计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具体流程如图5-1所示。

图5-1
图5-1

说明:

1.单元作业目标必须与单元教学目标一致,因此需要将单元作业目标进一步细化为表现性目标,增加其可检测性和单元学习内容的覆盖率。2017年出版的上海市初、高中教学基本要求已经对课标中规定的内容及学习水平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因此可以直接根据学习内容,提取这两本书的成果,确定单元作业目标。我们也将单元作业目标体系沿用到形成性测评的目标中,在这里我们还提供了一种作业目标的编码方式,便于汇总统计,也便于将形成性测评与作业建立联系。

2.选题、编题要针对单元的作业目标,关注题目的科学性。

3.需要对选、编的题目按属性表要求标注题目的属性。

4.将单元作业的属性进行汇总,分析单元作业属性汇总表,判断整个单元作业在作业目标覆盖、学习水平分布等方面的合理性,题目类型的丰富性、作业时间的适切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题目作出调整。

(二)属性表

1.单元作业题目属性表如表5-2所示。

表5-2

题目序号

 

对应目标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答案

 

2.单元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如表5-3所示。

表5-3

不同课时题量

不同目标

不同学习水平

不同题目类型

不同题目来源

预计完成总时

课时

题量

目标

题量

水平

题量

题型

题量

来源

题量

 

01

 

 

 

A知道

 

选择题

 

引用

 

 

02

 

 

 

B理解

 

填空题

 

改编

 

 

03

 

 

 

C掌握

 

简答题

 

自编

 

 

04

 

 

 

D综合

 

作图题

 

原创

 

 

05

 

 

 

 

 

实验题

 

 

 

 

06

 

 

 

 

 

综合题

 

 

 

 

07

 

 

 

 

 

实践题

 

 

 

 

08

 

 

 

 

 

真实情境

 

 

 

 

 

 

 

 

 

 

合作完成

 

 

 

 

 

 

 

 

 

 

长时作业

 

 

 

 

(三)问题链

1.确定单元作业目标

5-1-1单元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是否一致?

5-1-2单元作业目标是否可检测?

2.根据作业目标选题、编题

5-2-1选、编的题目是否存在科学性问题?

3.填写题目的属性表

5-3-1题目的属性标注是否准确?

4.生成属性汇总表并调整题目

5-4-1题目是否完整覆盖单元作业目标?

5-4-2题目的学习水平是否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和单元作业目标?

5-4-3单元作业题目分布是否体现单元教学重、难点?

5-4-4调整后的题库是否解决了上述问题?

三、建议

(一)作业的题目题型不必等同于测试卷的题目

一份作业和一份测试卷,都是由若干题目组成的,但是因为功能、批阅要求等的不同,作业题目的题型可以不同于试卷中的题目,比如将封闭式问题改为开放式问题。

举例

题目①: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是(    )

A.一列通过普通铁桥的火车

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C.自转的地球

D.转动的门

题目②:什么是质点?自行车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请分别举出可以将它看做质点和不能将它看做质点的情况。

对这两道题目的比较如表5-4所示。

表5-4

 

题目①

题目②

目标

理解质点,理解物理模型

题型

选择题

简答题

学生书写

B

在某些条件下,把整个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种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当研究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过程中自行车运动的路程或位移时,可将自行车看做质点。但研究自行车运动时车轮上某点的运动路程时不可将自行车看做质点。

批阅

答案确定、客观,瞬间完成。

答案开放,需主观判断,花较多时间。 

反馈信息

正确,不清楚学生是否知道理由。

错误,不清楚学生的问题所在。

知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果有错误,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分析:

题目①:仅要求学生呈现出对问题的判断结果,通过学生“会”或“不会”来评价相关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批阅简单,作为测试卷的题目来实施评价,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题目②:以简答题的形式,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书写质点的定义,起到复习、进一步理解的作用。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和经验,根据自己对质点的理解,对真实情境中的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批阅时,虽然答案开放,但通过批阅可以获得学生较多的信息,更有助于教学。

(二)作业题目的设计要增加学生的体验

好的作业题,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体验。学生完成作业题中的任务,是运用知识或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或方法的认识,从而实现作业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功能。

举例:

题目:如图5-2所示,游泳池中有一个人沿直线游泳。他以A为起点,先经过B点,后至池对岸C点后返回至D点,各段距离在图上已标明。

图5-2
图5-2

(1)以A点为原点建立向右的坐标系。

(2)在坐标系中标明B、D的位置坐标。

(3)求出此人从B运动至D的位移。

(4)计算此人从B经C至D的路程。

(5)如果以B点为原点建立向左的坐标系,再求此人从B运动至D的位移和从B经C至D的路程。比较两次求解的结果与过程,你有什么结论?

分析:这道题目,在第(1)(2)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第(5)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建立不同坐标系对解决问题的影响,加深了对矢量的理解,学会了用建立坐标系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这种在体验后获得的认知,意义远高于来自教师的传授。

(三)完成作业属性汇总表,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1.单元作业的系统性

作业题目对教学目标是否有足够的覆盖面;是否有足够的题目量突出重点知识;是否避免了重复操练;不同学习水平的作业题量与课标规定的各学习水平知识点的数量是否成比例等。

2.题目的新颖性

是否有一定量的真实情景为背景的题目;是否有适合学生合作完成的题目;是否有需要学生口头表达和动手实践的题目;是否有长时作业等。

3.作业的量

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是否恰当(一般建议每课时作业用时20~30min);长时作业量是否恰当(一般建议每单元设计一个长时作业)。

四、案例

案例1  初中“光”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来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 光

案例提供: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  贾晓岚  陶晓明

上海市鞍山初级中学  陈敏媛

1.单元作业目标的制定

(1)单元教学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

根据课标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是制定单元作业目标的依据。作业目标更全面,描述更具体、更细化。

单元目标

作业目标描述

年级作业目标编码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活动是科学探究活动,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建模”的思想,以及“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大组交流共享实验数据的过程,感悟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

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在光具座上找清晰的实像,会观察虚像;能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辨认平面镜所成虚像并确认位置;会多次改变物体的位置,并测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WL08102005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知道实验器材。

WL08102006

知道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原理。

WL08102007

会作平面镜成像的图示。

WL08102008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像(物)位置;解释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WL08102009

……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凸透镜成像规律对应的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WL08102017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简单应用: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WL08102018

(2)单元作业目标

直接使用上海市初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的研究成果,将每个学习内容按水平做了必要的拆分,使得目标更具有精准性和可检测性。其中加“*”的内容为上海课标中拓展型课程内容,供部分学生学习。

年级作业目标编码

作业目标描述

WL00000010

表达交流:在给予相关参考或样例的情况下,能评价指定材料的相关内容,改进探究活动。

WL08102001

知道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反射时遵循的规律。

WL08102002

理解光的反射:解释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

WL08102003

会作光反射现象的图示。

WL081020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能根据生活经验、实验观察,就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位置等作出假设;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WL08102005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辨认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并确认它的位置;会多次改变物体的位置,并测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WL081020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知道实验器材。

WL08102007

知道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原理。

WL08102008

会作平面镜成像的图示。

WL08102009

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像(物)位置;解释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WL08102010

知道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光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

WL08102011

知道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WL08102012

*知道凸透镜成像作图法:三条特殊光线。

*WL08102013

*理解凸透镜成像作图法:①会作出特殊光线;②会用特殊光线作出凸透镜所成的像。

WL08102014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知道实验器材和装置。

WL0810201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与高度;找到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读出物距和像距,识别实像和虚像。

WL08102016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通过生活经验、实验观察,提出探究的问题;能对搜集的实验信息做出归类与比较,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WL08102017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及与之对应的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WL08102018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简单应用: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WL08102019

*知道凸透镜成像公式:凸透镜成像公式+=;公式中,实像的像距v为正值,虚像的像距v为负值。

*WL08102020

*理解凸透镜成像公式:用凸透镜成像公式求焦距、物距和像距;用凸透镜成像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WL08102021

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白光由不同的色光组成;同一介质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光的三原色。

2.选、编题目的属性表

2.1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题目序号

0201

对应目标

WL08102004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5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的特点,小华同学分别将物体A、B置于玻璃板前,然后用与A、B完全相同的物体A′、B′寻找像的位置,如图甲、乙所示。接着,他改变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如图丙、丁所示。实验结果,观察到A′、B′总能与A、B的像完全重合。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图5-3

(1)分析比较图甲或乙及相关实验结果可得: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甲和丙和丁及相关实验结果可得:_______。

答案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题目序号

0202

对应目标

WL08102005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5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右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作为平面镜的是玻璃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另外还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和刻度尺、白纸(光屏)。实验时,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水平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要使镜后的蜡烛与镜前相同的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证明_________相等;还要分别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归纳出实验结论。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应将白纸(光屏)放在____________的位置,通过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______(填“有”或“没有”)像,得出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像。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的结论是否可靠且具有普遍性,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图5-4

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分别到玻璃板;像;没有,虚;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题目序号

0203

对应目标

WL08102006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3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探究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A是______(填实验器材),B是_______(填“点燃”或“没有点燃”)的蜡烛,实验中还需用到的实验器材有______、白纸等。

图5-5

答案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玻璃板;没有点燃;刻度尺

 

题目序号

0204

对应目标

WL08102007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1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小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若他距平面镜1米,他的像距平面镜______米;若他向平面镜靠近0.5米,则他的像与他本人相距______米,在他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1;不变

 

题目序号

0205

对应目标

WL08102007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1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如右图所示,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_____像(填“虚”或“实”)。

图5-6

答案

反射;虚

 

题目序号

0206

对应目标

WL08102007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1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一个深5 m的池塘边有一个高10 m的路灯,该路灯顶端在水面成的像离水面的距离是(    )   

A.5m    B.10 m    C.15 m    D.20 m

答案

B

 

题目序号

0207

对应目标

WL08102007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平面镜的物像关系正确的是图(    )

图5-7

答案

D

 

题目序号

0208

对应目标

WL08102008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3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图5-8-1

答案

图5-8-2

 

题目序号

0209

对应目标

WL08102009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10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卫生老师要为学生测视力,按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米,而学校卫生室房间长度仅为3米,你能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卫生老师解决这一问题吗?请画出示意图。

答案

图5-9

2.3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题目序号

0801

对应目标

WL08102017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5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根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完成下列表格(凸透镜焦距为f)。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u=2f

 

 

 

 

测焦距

f<u<2f

 

 

 

 

 

u=f

不成像

u<f

 

 

 

 

 

 

答案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测焦距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

放大镜

 

 

题目序号

0802

对应目标

WL08102017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1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______透镜(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______像(填“虚”或“实”),放大镜成的是______像(填“虚”或“实”)。

答案

凸;实;虚

 

题目序号

0803

对应目标

WL08102017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小阳有一块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若想用它做一个模拟照相机,则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若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则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为__________,若想将它作为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

答案

大于10 cm;5~10 cm;小于5 cm

 

题目序号

0804

对应目标

WL08102017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与电影放映机成像原理相同的仪器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答案

C

 

题目序号

0805

对应目标

WL08102017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 cm    B.小于10 cm

C.大于20 cm    D.在10 cm和20 cm之间

答案

B

 

题目序号

0806

对应目标

WL08102017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如下图所示,小宝用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纸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5-10

A.窗户在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B.窗户在透镜的一、二倍焦距之间

C.窗户在透镜的焦点上    D.窗户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答案

A

 

题目序号

0807

对应目标

WL08102018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3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小明和小红用相同的照相机为小强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下图中的甲和乙,则(    )

图5-11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

D

 

题目序号

0808

对应目标

WL08102018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3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小明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高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答案

A

 

题目序号

0809

对应目标

WL08102018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主题活动——自制照相机和幻灯机

主题

自制简易照相机和幻灯机,并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组员分工情况

设计:    制作:

观察:    报告撰写:

领取材料

凸透镜(f=10 cm)一个、大小纸盒若干、半透明纸

制作过程

 

记录

(验证规律)

 

遇到问题

 

尝试分析原因

 

简易照相机模型与幻灯机模型可参考下图。

图5-12

答案

评价方案略

3.单元作业属性汇总表

不同课时题量

不同目标

不同学习水平

不同题目类型

不同题目来源

预计完成总时

课时

题量

目标

题量

水平

题量

题型

题量

来源

题量

197 min

01

6

WL08102001

3

A知道

45

选择题

18

引用

20

02

9

WL08102002

2

B理解

11

填空题

15

改编

24

03

7

WL08102003

1

C掌握

0

作图题

7

自编

2

04

5

WL08102004

1

D综合

0

实验题

11

原创

3

05

5

WL08102005

1

 

 

综合题

2

 

 

06

5

WL08102006

1

 

 

实践题

3

 

 

07

5

WL08102007

4

 

 

真实情境

33

 

 

08

9

WL08102008

1

 

 

合作完成

2

 

 

09

5

WL08102009

1

 

 

长时作业

2

 

 

 

 

WL08102010

7

 

 

 

 

 

 

 

 

WL08102011

4

 

 

 

 

 

 

 

 

*WL08102012

1

 

 

 

 

 

 

 

 

*WL08102013

1

 

 

 

 

 

 

 

 

WL08102014

1

 

 

 

 

 

 

 

 

WL08102015

4

 

 

 

 

 

 

 

 

WL08102016

7

 

 

 

 

 

 

 

 

WL08102017

6

 

 

 

 

 

 

 

 

WL08102018

3

 

 

 

 

 

 

 

 

*WL08102019

1

 

 

 

 

 

 

 

 

*WL08102020

1

 

 

 

 

 

 

 

 

WL08102021

4

 

 

 

 

 

 

 

 

WL00000010

1

 

 

 

 

 

 

说明:

1.本汇总表是对整个单元作业的汇总。

2.通过本汇总表可以看出:单元作业的设计对教学目标全面覆盖;对重、难点内容以适当增加题量的方式予以体现;题目集中在“知道”和“理解”两个学习水平上,符合教学基本要求;题型全面,题目类型丰富,有适量的合作题和长期题,有较多以真实情境为背景的题目,有原创题目;平均每课时的作业预估时间约为25 min,题量适中。

案例2 高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来源: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物理(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案例提供:黄浦区教育学院杨鸣华

1.单元作业目标的制定

(1)单元教学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

根据课标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是制定单元作业目标的依据,作业目标更全面,描述更具体、更细化。

单元教学目标

作业目标描述

年级作业目标编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经历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在形成速度、加速度的过程中,感受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经历用DIS测速度、加速度,研究直线运动的过程,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学会用数字化实验研究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经历“自由落体运动”的自主学习过程,体验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感悟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

理解质点物理模型:在形成质点概念的过程中,学会根据所研究问题将实际物体抽象成物理模型,认识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真实世界的一种科学方法。

……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在获得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过程中,经历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分析数据等科学探究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培养合作精神。

知道质点,知道物理模型:知道质点的概念;知道建立物理模型的条件和作用。

WL1010101

理解质点,理解物理模型: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理解物理模型与实际物体的区别;能根据所研究问题将实际物体抽象成物理模型。

WL1010102

……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知道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值,知道这个值在地球上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略有不同。

WL1010119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能通过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分析数据等探究过程,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自由落体规律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WL1010120

(2)单元作业目标

直接使用上海市高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的研究成果,将每个学习内容按水平做了必要的拆分,使目标更具有精准性和可检测性。

年级作业目标编码

作业目标描述

WL1010101

知道质点,知道物理模型:知道质点的概念;知道建立物理模型的条件和作用。

WL1010102

理解质点,理解物理模型: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理解物理模型与实际物体的区别;能根据所研究问题将实际物体抽象成物理模型。

WL1010103

知道时间和时刻: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能在时间轴上读出时刻和时间。

WL1010104

知道路程,知道位移:知道路程的概念;知道路程是标量;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画位移矢量。

WL1010105

理解路程,理解位移:能用矢量的运算法则计算位移;理解路程与位移的联系与区别。

WL1010106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WL1010107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能用数学公式和函数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规律。

WL1010108

知道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是过程量;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瞬时速度是状态量。

WL1010109

理解平均速度,理解瞬时速度:理解“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在瞬时速度概念形成中的作用;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间的联系与区别。

WL1010110

初步学会“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的实验:知道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的原理;知道用描点法获得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方法。

WL1010111

学会“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的实验:会通过图像获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能用“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解释瞬时速度的测量方法;会用给定的传感器组装实验装置;能完成数据的采集,得出位移和速度。

WL1010112

知道加速度:知道加速度的概念,感受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加速度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知道加速度。

WL1010113

理解加速度: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联系与区别。

WL1010114

初步学会用DIS测定加速度的实验:知道用DIS测定加速度的原理。

WL1010115

学会用DIS测定加速度的实验:会用给定的传感器等实验器材,搭建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装置;能完成数据的采集,得出加速度。

WL1010116

知道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WL1010117

理解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用数学公式和函数图像描述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WL1010118

掌握初逮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联系匀速直线运动,能用公式s=\(\frac{1}{2}\)at2v=atv-t图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WL1010119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值,知道这个值在地球上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略有不同。

WL1010120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能通过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分析数据等探究过程,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自由落体规律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WL1010121

知道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知道人类对落体运动研究的历史;知道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贡献。

2.选、编题目的属性表

A 质点 位移和时间

题目序号

0101

对应目标

WL1010102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3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什么是质点?

自行车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请分别举出可以将它看做质点和不能将它看做质点情况。

答案

在某些条件下,把整个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种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当研究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过程中自行车运动的路程或位移时,可将自行车看做质点。但研究自行车运动时车轮上某点的运动路程时,不可将自行车看做质点。

 

题目序号

0102

对应目标

WL1010103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tu 5-13

题目

 用时间轴可以表示不同的时刻和经过的时间。如右图所示,图中A点代表的时刻为_______,A、B两点间代表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同种C、D两点间代表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答案

第0.4 s末;3.4 s;2.3 s

 

题目序号

0103

对应目标

WL1010104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如右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图5-14

(1)请在图上画出在此过程中质点的位移。

(2)此过程中它的位移为_______,此过程中它的路程为_______。

答案

4R;2πR

 

题目序号

0104

对应目标

WL1010104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5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如右图所示,游泳池中有一个人沿直线游泳。他以A点为起点,先经过B点,后至池对岸C点后返回至D点。各段距离在图中已标明。

图5-2

(1)以A点为原点建立向右的坐标系。

(2)在坐标系中标明B、D的位置坐标。

(3)求出此人从B运动至D的位移。

(4)计算此人从B经C至D的路程。

(5)如果以B点为原点建立向左的坐标系,再求此人从B运动至D的位移和从B经C至D的路程。比较两次求解的结果,你有什么结论?

答案

(1)(2)略;(3)20 m;(4)40 m;(5)位移为-20 m,路程为40 m。建立不同的坐标系,不影响路程、位移大小的计算,但位移的方向会不同。

 

题目序号

0105

对应目标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7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某人向东行走6 km,再向北行走10 km,又向南行走2 km。

(1)建立适合描述该运动过程的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画出该人的运动轨迹。

(2)求他行走的路程。

(3)求他在这一过程中的位移大小及其方向。

答案

(1)略;(2)18 km;(3)10 km,方向为东偏北53°。

 

题目序号

0106

对应目标

WL1010104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关于质点运动的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大小有可能大干路程

B.位移大小一定不等于路程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位移有可能为0

D.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那么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答案

C

 

题目序号

0701

对应目标

WL1010119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物体只在_______作用下,由_________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__________为0的__________,其加速度叫做_________,用______表示,一般计算中取作________m/s2,方向_______。

答案

重力;静止;初速;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10;竖直向下。

 

题目序号

0702

对应目标

WL1010120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下列运动中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

A.从树上随风飘下的树叶    B.向下弹出的小球

C.阳台上掉下的花盆    D.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的运动

答案

C

 

题目序号

0703

对应目标

WL1010119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2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在地球上任何地点都一样

B.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C.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在南北两极处小于赤道处

D.在地球的同一地点,质量不同的物体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答案

D

 

题目序号

0704

对应目标

WL1010121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1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方法对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他研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

①提出假设  ②运用逻辑(数学)推理  ③发现问题  ④观察现象  ⑤对结论进行修正和推广  ⑥通过分析对推论进行验证

答案

④③①②⑥⑤

 

题目序号

0705

对应目标

WL1010120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6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甲、乙两物体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并同时到达地面。甲、乙两物体下落的时间分别是2 s和1 s,那么当乙开始下落时,甲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答案

15 m

 

题目序号

0706

对应目标

WL1010120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6 min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设两个小球分别同时从右图中两个坐标轴的O点落下,图甲中的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10 m/s;图乙中的小球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0 m/s2

图5-15

(1)在图中两根相同的直线坐标轴上画出它们在0.5 s、1.0 s、1.5 s、2.0 s、2.5 s、3.0 s等时刻的位置。

(2)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小球运动的v-t图像。

如果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最后1 s通过的高度为45 m,那么该物体开始下落的高度为______m,下落的总时间为______s,落地瞬间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答案

(1)略;(2)125;5;50。

 

题目序号

0707

对应目标

WL1010120

完成时长

(除长时作业)

 

题目类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实践题

☑是/□否 真实情境  □是/□否 合作完成  ☑是/□否  长时作业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来源

□引用  ☑改编  □自编  □是/□否 原创

题目

自由落体运动微课题研究

作业设计

1.目标设计

能根据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需要选择器材(包括相应的软件),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步骤,获得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题目设计

微研究

请选择一个课题或项目,以小组为单位(不超过4人)完成研究活动,并制作交流的演示文稿。

(1)验证自由落体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推荐:Tracker、Video Physics等软件)。

(2)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推荐:用光电门传感器)。

(3)请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不用尺来测定某一大楼的高度。

(4)请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制作一把反应尺,测量同学的反应时间。

演示文稿制作要求

(1)首页,介绍选择的题目,注明组长及成员名单。

(2)介绍你们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或制作原理(公式),需要控制和测量的物理量。

(3)介绍实验或活动中用到的测量仪器、装备以及对应的功能,用“图片和文字标注”的方式呈现。

(4)插入视频,呈现实验测量或制作过程。

(5)呈现实验数据或制作成果,说明数据分析方法及结果。

(6)分析研究结论,猜测可能存在的误差及其原因。

(7)介绍小组成员各自承担的工作或贡献。

反思实验或活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3.资源支撑

(1)数据采集器(2个)、光电门传感器(4个)、导线若干和配套软件。

(3)光电门传感器使用视频。

(3)Track软件(4.97版)及使用视频教程。

(4)小钢球自由下落视频(50fps、200fps、500fps)。

(5)平板电脑一台及Video Physics软件。

(6)Video Physics使用教程。

(7)长度为30 cm的细木棍3根,用于制作反应尺。

4.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表现标准

表现水平(参阅操作说明)

研究方案

科学:能准确应用物理概念及规律。

自评

他评

完整:原理推导过程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可行:器材选择与物理量匹配,实验步骤可操作、可实现。

 

 

研究过程

实证:通过图片、视频、表格等证据,确认你的研究操作及数据采集真实可信。

 

 

一致:操作步骤和方案设计的一致性。

 

 

误差改进

意识:具有误差分析的意识和表现。

 

 

科学:对误差的理解正确,误差分析有依据。

 

 

改进:能提出减小误差切实可行的措施。

 

 

操作说明

学生和老师对照表现标准,根据符合程度进行表现水平评价,“1”表示完全符合,“2”表示大部分符合,“3”表示基本符合,“4”表示少量符合,“5”表示完全不符合。

 

 

 

答案

3.单元作业属性汇总表

不同课时题量

不同目标

不同学习水平

不同题目类型

不同题目来源

预计完成总时

课时

题量

目标

题量

水平

题量

题型

题量

来源

题量

166 min

01

6

WL1010102

1

A知道

10

选择题

7

引用

31

02

8

WL1010103

1

B理解

35

填空题

11

改编

8

03

6

WL1010104

4

C应用

2

作图题

6

自编

6

04

3

WL1010106

1

D综合

0

实验题

3

创新

2

05

8

WL1010107

7

 

 

综合题

24

 

 

06

9

WL1010108

2

 

 

实践题

1

 

 

07

7

WL1010109

4

 

 

真实情境

7

 

 

 

 

WL1010110

1

 

 

合作完成

1

 

 

 

[1] 郁一波,洪波,竺柯斌.小学生综合作业的设计研究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3):90.

[2] 王小平,钱佩红.长期专题作业: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67.

[3] 悦惠君.新概念作业:基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9(9):88.


发布时间:2018/11/15 下午9:01:31  阅读次数:5679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