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五、高压输电
在城郊和农村,常常可以看到高压输电线在一根根高压杆塔的支撑下蜿蜒而去。在静静的高压输电线中,电压甚至高达几百千伏!
火力发电厂通常建在煤炭产地,水力发电厂则建在水利资源丰富的地方;但是电力用户可能在几百千米甚至几千千米之外,这就有输电的问题。输电时,导线上会有电能损失,损失的电能主要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引起的。怎样才能减这种损失呢?
我们知道,导线的电阻越大、导线通过的电流越大,在导线上产生的热就越多,也就是损失的电能越多。因此,要减少电能输送时的损失,有两个途径:1.减小输电线的电阻;2.减小输送的电流。
降低导线电阻
在导线长度一定的情况下,要使导线的电阻小些,应该尽量采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做导线,还应该使导线粗一些。但是如果导线太粗,不仅要消耗大量金属材料,而且会给架线工作增加困难。实际上,许多高压输电线是多股绞线拧成的,中心是钢线,它的机械强度大,使输电线不易拉断;钢线的周围是铝线,它不仅导电性能好,而且密度小,使输电线不致太重。
降低输电电流
在输送一定功率的电能时,要减小输送的电流,就必须提高送电的电压!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一定要用高电压输电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探讨高压输电的意义。
一台发电机,输出的功率为1 000 kW,所用输电导线的电阻是10 Ω。当发电机接到输电线路的电压分别为5 kV、50 kV时,分别计算:
1.导线上的电流;
2.在导线上损失的热功率。
输送一定功率的电能,电压越高,输电线中的电流越小,导线因发热而损失的电能也就越少。
我国远距离输电采用110 kV、220 kV和330 kV的电压,少数线路已经采用550 kV的超高压送电。
输电电压是否可以无限提高呢?不是的。输电电压过高,会增加绝缘的困难,因而架线的费用增加,输电线路还容易向大气放电,增加电能的损失。因此,在设计输电线路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输电电压。
一般大型发电机组发电电压是10 kV左右。输送时,要将电压升到110 kV、220 kV、330kV或550 kV后经高压架空线送出。到了用电区,又要逐级把电压降下来。
电网供电
与煤、天然气、石油、太阳能相比,电力是由消耗其他能源产生的二次能源。现在,城市使用的电能,大多是从电网输送过来的。将多个电厂发的电通过输电线、变电站连接起来,形成全国性或地区性输电网络,这就是电网。
采用电网送电,是输电技术的重要发展。现在,在一次能源丰富的国家,除了形成本国的电网外,与邻国也采取电网互联技术,组成国际化的电网。用电网送电,可以在一次能源产地使用大容量的发电机组,减少发电设施的重复建设,降低运输一欢能源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电网可以保证发电和供电系统的安全与可靠,调整不同地区电力供需的平衡,保障供电的质量。使用电网,可以根据火电、水电、核电的特点,合理地调度电力。这样,可以使得电气化社会的主要能源——电力的供应更加可靠、质量更高。
STS
输电的发展历程
1882年,爱迪生在美国修建了第一个电力照明系统,用直流电点亮了几千盏电灯。那时,输电距离很近,每隔3 km左右就要建立一个发电厂,否则灯泡因电压过低而不能发光。
同一年一个法国工程师修建了第一条运距离输电电路,将一个水电站发出的电送到57 km之外的慕尼黑,在博览会上用来驱动一台水泵,造了一个人工喷泉。
爱迪生的助手特斯拉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变压器。
1886年,发明家G.威斯汀豪斯利用变压器成功地在6 km的线路上实现了交流输电。大名鼎鼎的爱迪生,怕把原来的系统改建成交流输电系统要花大笔费用,也怕自己的成果被取代,竟阻止交流的推广。爱迪生的这一失误,给光辉的一生留下了瑕疵。
1891年,德国建成170 km的15~30 kV的高压输电线路效率高达70%~80%。
1893年美国修建尼亚加拉水电站时,经过反复论证,决定采用交流供电系统。
1909~1912年、美国、德国建造100 kV的高压输电线路,从此高压输电技术迅速普及。
随着电力系统的扩大,交流输电遇到了一些技术困难。例如,用甲、乙两台交流发电机给同一条线路供电,如果某时刻甲达到正的最大值时,乙恰好是负的最大值,它们发的电在电路里恰好互相抵消,不仅电路无法工作,甚至会烧毁设备。要使电路正常工作,给同一条线路供电的所有发电机都必须同步运行,即同时达到正的最大值,同时达到负的最大值。现代的供电系统是把许多电站连成一个电网,要使电网内的许多发电机同步运行,技术上有一定困难。此外,长距离输电时线路上的电容、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也不能忽略,有时它们引起的损失甚至大于导线电阻引起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直流电又重新受到重视。
按照现代的直流输电模式,发电机发出的电和用电器用的电,仍然是交流,只在输电环节使用直流。在发电端和用电端有专用的换流设备,进行交流、直流的变换,而且仍用高压输电方式。
高压直流输电主要用于远距离大功率输电、海底电缆输电、非同步运行的交流系统之间的联络等方面。随着大型水电站的开发和坑口电站的建设,以及大电网的互相连接,远距离大功率的直流输电将得到发展。三峡电站将使我国长江上游成为全球最先进、站线最密集的直流输电中心。2003年底,三峡至华东、华南的两条500 kV直流输电线路已经并网运行。
问题和练习
1.长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2.与电网供电相比,一个发电厂只为一批用户供电,这样做有什么缺点?
3.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情况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
4.阅读下面文章并发表你的见解。
石墨炸弹是一种用来破坏敌方供电网络的炸弹,它在爆炸时放出大量石墨丝,使电网短路,造成瘫痪。
100~200个与饮料罐相仿的小罐组成一个母弹,母弹炸开时释放出小罐。引爆装置使小罐底部弹开,释放出石墨纤维线团,并在空中展开,互相交织,形成石墨丝网,千丝万缕,如丝如絮,像一团团飘浮的云。每根碳丝的直径仅有几千分之一厘米。因此,可在空中长时间飘浮。
碳是导体。碳丝经过加工,又经过化学清洗,因此,导电性能很好。碳丝一旦落在裸露的高压线或变电站等电力设备上,就会使导线短路。强大的短路电流流过石墨纤维,产生高温使其汽化,于是空气也变成了导体,产生电弧。汽化的石墨涂覆在电力设备上,使短路加剧。高温还使导体局部熔化,供电设备失火,使被攻击的电网瘫痪,引起大范围停电。
1999年5月2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中,使用了石墨炸弹,造成南斯拉夫70%的地区断电。随后在5月7日,美军再次使用石墨炸弹对南斯拉夫刚刚修复的供电系统实施打击,结果令贝尔格莱德和其他城市的电网瘫痪。
——根据《化学教学》(沪)2001年第6期改写,原作者薛秀学
问题:有人说,石墨炸弹是“人道的”武器,因为它不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对房屋等基础设施也不造成破坏,战后恢复比较容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文件下载(已下载 38 次)发布时间:2017/10/19 上午10:49:45 阅读次数: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