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学们
欢迎大家进入《物理》(选修3系列)的学习。这个系列将为大家呈现比较完整和综合的物理学内容,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在必修物理课中,大家学习了力学的主要内容。诚然,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在物理学和其他学科中进行科学研究的典范。但是奠定基础是为了实现更高和更强的目标,学习典范是为了追求超越和创新的理想。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坎坷和曲折,但探索未知的诱惑和超越已知的希冀,却总在前面向我们招手……
从这种意义上说,物理课程的学习与物理学自身的发展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那是1955年4月17日,一个星期日的下午,爱因斯坦从病榻上坐起来,开始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次计算。他以自己特有的干净利落的笔迹,写下了一行行算式。在整理了一些数字之后,他休息了。几个小时之后,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去世了。病床旁边放着他最后的,也是失败的一项努力的记录:他要创造一个“统一场理论”,以便对宇宙中已知的几种相互作用做出统一的解释。
爱因斯坦的研究溯源于19世纪中前期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工作。当奥斯特发现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之后,法拉第想知道,相反的情况是否可能发生——磁能够产生电吗?
在失败了多次之后,他取得了成功,揭示了自然界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奥秘——尽管表面现象不同,但是电和磁仅仅是同一基本现象的不同方面。这向人们暗示:宇宙中的事物具有某种基本的统一性。
虽然法拉第以其高超的实验技能瞥见这种统一性,但他缺乏阐述这一辉煌成果所需的数学工具。麦克斯韦用数学语言成功地把法拉第的发现纳入了一个完美的框架,阐明了电与磁实质上的统一性。
然而,他们没有考虑一个明显的问题:宇宙的这种统一性是否包括人们最熟悉的引力呢?这正是爱因斯坦智慧的触角指向的地方。也许是这个问题太多地超越了科学的年轮,爱因斯坦穷30多年之力,却只能遗憾地把这一科学重任留给后人。
在爱因斯坦忙于构建自己的统一场理论的同时,人们发现了另外两种基本的力——凝聚原子核的强相互作用力和造成放射现象的弱相互作用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物理学家的注意力转向了电磁力与弱相互作用力的统一。到60年代末,温伯格、格拉肖和萨拉姆分别在理论上表明,这两种力仅仅是同一种力的不同方面,由此预言的一些现象在70年代被实验证实。这让他们共同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70年代前期,格拉肖还提出了把电磁力、弱作用力和强作用力统一起来的数学公式,并称为“大统一场理论”,但他的预言证实起来却有困难。
1984年,施瓦茨和格林等人终于宣布,能够把最后的局外者——引力和其他的力统一起来。条件是不再把粒子着做点状物,而是看做称为“超弦”的极小物体,它们像一些“琴弦”,存在于10维的时空之中。
尽管这是一项重大进展,但超弦理论似乎仅仅是某种更加根本的东西的一个影子。1995年,威滕把这个“东西”找到了,并称它为“M理论”,或说是“膜理论”。以往的超弦仅仅成为11维的膜的“边缘”而已,这11维时空中除了4维之外全都卷曲起来,以致我们无法“看到”。
这就是爱因斯坦追求的目标吗?它可以通过实验证实吗?除了4维之外的其他维度是如何卷曲的,以致我们看不见?尚存的其他许多维的谜底在哪里?
“M”除代表“Membrane(膜)”之外,可以代表“Mother(母亲)”,也可以代表“Mystery(神秘之物)”,还可以代表“Magic(魔术)”,那么,它到底代表什么呢?答案只能存在于未来的探索之中,也许它正在向你们招手呢!
科学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伟大阶梯,它也映射出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壮大的坚实脚步。中国是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大国,无论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考虑到巨大的人口,就成了很低的水平。但是,事情也有另外一面。如果13亿人都具备了较高的科学素质,以科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面对挑战和机遇,中国人难道不可以为自己乃至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承担起无与伦比的重大责任吗?
同学们,学好科学,增长智慧和才干,并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那么人生就一定是充实而精彩的!
曾有一位游人在游览杭州西湖后写过一首打油诗:
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
今日打从湖上过,
画工还欠费功夫。
如果你在读了前面那些文字之后,对于物理学的博大精深及影响之巨仍然将信将疑,那也没有关系,还是先学下去吧,或许有一天你会拍打着教科书说:“编者还欠费功夫。”
文件下载(已下载 333 次)发布时间:2017/3/22 下午3:31:40 阅读次数: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