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3 探测射线的方法
肉眼看不见射线,但是,射线中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现象,会显示射线的存在。例如,可以通过下面这些现象来探知射线,实际上这也是探测各种运动粒子的方法。
1.粒子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的蒸气会产生雾滴,过热液体会产生气泡。
2.使照相乳胶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根据射线的这些效应,可以制成多种探测器。下面是几种常在学校中用到或在科学研究中用到的探测方法。
威耳逊云室
图19.3-1是威耳逊云室结构图,其主要部分是一个圆筒状容器,底部可以上下移动,相当于一个活塞,上盖是透明的,可以通过它来观察粒子运动的径迹。云室里面有干净的空气。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少量酒精,使室内充满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迅速向下拉动活塞,室内气体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如果有粒子在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这种云室是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在1912年发明的,叫做威耳逊云室。
图19.3-2甲、乙两图分别是α射线和β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气体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由于它的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容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常是弯曲的,而且比较细。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
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如道粒子的性质;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还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
气泡室
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控制气泡室内液体的温度和压强,使温度略低于液体的沸点。当气泡室内压强突然降低时,液体的沸点变低,因此液体过热,粒子通过液体时在它的周围就有气泡形成。图19.3-3为气泡室中粒子径迹的照片。根据照片可以分析粒子的动量、能量及带电情况等。
盖革-米勒计数器
盖革-米勒计数器的主要部分是盖革-米勒计数管(图19.3-4)。它的外面是玻璃管,里面有一个接在电源负极的导电圆筒(或在玻璃管上镀导电膜代替),筒的中间有一条接正极的金属丝。玻璃管中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如氩、氖等,以及少量酒精蒸气或溴蒸气,管内压强约为10~20 kPa。金属丝和圆筒间的电压约100 V,这个电压稍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
当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碰撞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粒子进入管中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记录下来。
这种装置是德国物理学家盖革(H.W.Geiger)与米勒(P.Muller)在1928年研制成的,又称G-M计数器。G-M计数器非常灵敏,用它检测射线十分方便。但是不同的射线在盖革-米勒计数器中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因此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此外,如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时间间隔小于200μs,盖革-米勒计数器也不能区分它们。
做一做
G-M管可以把射入粒子的数目转换为电脉冲的数目,所以它是一种辐射传感器。
把G-M管产生的脉冲输入计算机,就可以即时统计粒子数目,从而探知辐射的强弱,并可对不同辐射源的强度进衍对比。
图19.3-5中,传感器盒子边缘的倾斜部分里面装着G-M管。开始计数后,计算机荧光屏上每隔1 min跳出一个竖直的狭长矩形,表示G-M管在这1 min内接收粒子的数目,如图19.3-6。
放射源可用学校实验室里与威耳逊云室配套的弱放射源。此外,目前有些地区还可以买到气灯罩,它含有硝酸钍Th(NO3)4。,具有微弱的放射性。图19.3-6就是对气灯罩的射线计数得到的直方图。
图19.3-6的下部用绿色标出,即使没有放射源,G-M管也会记录微弱的辐射,但不会高于这个区域。这些辐射称为本底辐射,来自宇宙射线或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
用传感器还可以研究射线强度与距离的关系、不同物质对射线的吸收能力等许多课题。
问题与练习
1.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时,为什么α粒子的径迹短而粗、β粒子的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弯曲?为什么利用威耳逊云室一般看不到γ粒子的径迹。
2.威耳逊云室和盖革-米勒计数管都利用了放射线使气体电离的性质。它们各用什么方法显示气体离子的存在?
3.根据课文的介绍,请你比较威耳逊云室和盖革-米勒计数器的优缺点。
文件下载(已下载 234 次)发布时间:2017/3/3 下午2:47:51 阅读次数: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