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4 波的反射和折射

对着悬崖喊一声,过一小会儿就会听到回声,这是声波在悬崖上的反射。绳子的一端系在墙上,将另一端迅速上下抖动一次,可以看到凸起和凹下部分向墙的方向传播,在到达绳的固定端后又被反射回来。

演示

在水槽的一端放置振动发生器,它的窄条形平板能够周期性地打击水面,产生水波。可以看到,水波传播到挡板后被反射出去。图12.4-1中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图12.4-1
图12.4-1 水波的反射

为了解释与波的传播相关的现象,惠更斯提出了一个原理,不过在学习这个原理之前先要了解几个概念。

波面和波线

假设水面O点有一个波源,水波向四周传开。由于向各个方向的波速都一样,所以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波峰组成了一个个圆,波谷也组成了一个个圆;实际上,任何振动状态相同的点都组成了一个个圆。我们把这些圆叫做一个个波阵面波面(图12.4-2),而与波面垂直的那些线代表了波的传播方向,叫做波线

图12.4-2
图12.4-2 波阵面与波线

当然,在水波的例子中,波面还不是面,因为水波只在水面传播。可以想像,对于空间一点发出的球面波,它的波阵面就是以波源为球心的一个个球面,而波线就是这些球面的半径。如果波面是平面,它就是平面波(图12.4-2乙)。当然,如果在纸上画出来,平面波的波面只是一条直线。

惠更斯原理

惠更斯在1690年提出: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这就是常说的惠更斯原理(Huygens principle

惠更斯原理不是从某个定律推导出来的,也不是直接由实验总结出来的。它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由它得出的结论都与事实相符。

如果知道某时刻一列波的某个波面的位置,还知道波速,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得到下一时刻这个波面的位置,从而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下面以球面波为例做些说明。

如图12.4-3,以O为球心的球面波在时刻t的波面为γ,按照惠更斯原理,γ面上每个点都是子波的波源。在Δt时间之后各子波的波面如图中浅色线所示。假设波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波向各个方向传播的速度都相等,所以浅色线圆的半径vΔt也都相等。γʹ是这些子波波面的包络面,它就是原来球面波的波面γ在时间Δt后的新位置。可以看出,新的波面仍是一个球面,它与原来球面的半径之差为vΔt,表示波向前传播了vΔt的距离。这个结论与常识一致。

图12.4-3
图12.4-3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球面波的传播

与此类似,可以用惠更斯原理说明平面波的传播(图12.4-4)。

图12.4.4
图12.4-4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平面波的传播

波的反射

用惠更斯原理不但可以说明为什么波在两种介质的界画会发生反射,而且可以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如图12.4-5,一列平面波到达两种介质的界面,AB是这列波的一个波面。由于入射波的传播方向与界面并不垂直,a、c、b三条波线并不同时到达界面,它们到达界面时产生子波的时间也就有先有后,子波传播的距离也就有远有近。当波面上的B点刚刚到达界面上的Bʹ点时,A、Cʹ两点发出的子波的波面如图中两小段圆弧所示,它们的包络面为图中的AʹBʹ,这是反射后新的波面,aʹ、cʹ、bʹ三条射线与波面AʹBʹ垂直,是反射波的波线,代表了反射波的传播方向。

图12.4-5
图12.4-5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反射

下面推导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在直角三角形ABʹB与直角三角形BʹAAʹ中,ABʹ是公共边;波从B传播到Bʹ所用的时间与子波从A传播到Aʹ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而波在同种介质中的波速不变,所以BʹB=AAʹ。

因此

直角三角形ABʹB≌直角三角形BʹAAʹ

所以

∠AʹABʹ=∠BBʹA

从图12.4-5看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iʹ分别为∠BBʹA和∠AʹABʹ的余角,所以

iʹ=i

也就是说,在波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波的折射

当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尝试用惠更斯原理做出预言。

如图12.4-6,一束平面波中的波线a首先于时刻t由介质1到达界面。波线a进入介质2后,又经过时间Δt,波线b也到达界面。这时A、Cʹ两点发出的子波的波面如图中两小段圆弧所示,它们的包络面为图中的AʹBʹ,这是波进入介质2之后的新的波面。由于是两种不同的介质,其中波的传播速度v1v2不一定相同,在Δt这段时间内,两条波线a和b前进的距离AAʹ和BBʹ也不一定相同。因此波进入第二种介质后传播方向常常发生偏折。

在初中学习光学时已经知道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类似地,我们把入射时波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时波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波在第1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向(波线的方向)与法线间的夹角称为入射角(incident angle,如图12.4-6中的θ1;波进入第2种介质后,它的传播方向(波线的方向)与法线间的夹角称为折射角(refraction angle,如图12.4-6中的θ2。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可以得到折射角θ2与入射角θ1的以下关系

\(\frac{{\sin {\theta _1}}}{{\sin {\theta _2}}}\)=\(\frac{{{v_1}}}{{{v_2}}}\)                         (1)

如果有兴趣,可以试着证明(1)式。

图12.4-6
图12.4-6 用惠更斯原理研究波的折射

由于一定介质中的波速是一定的,所以\(\frac{{{v_1}}}{{{v_2}}}\) 是一个只与两种介质的性质有关而与入射角度无关的常数,叫做第2种介质对第1种介质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以n12表示[1]

n12=\(\frac{{{v_1}}}{{{v_2}}}\)                        (2)

从(1)式可以看出,如果第2种介质中的波速小于第一种介质中的波速,波在进入第2种介质后,传播方向将向法线靠拢。这个结论与实验得到的波的折射定律(refraction law是一致的。

做一做

观察水波的折射

在水槽中放入一块厚度均匀的玻璃板,注意使它的一条边不与波传来的方向垂直,如图12.4-7中虚线a所示的位置。然后加水,使水面高过玻璃板。接通电源产生水波,观察水波经过水深不同的区域时传播方向的变化。

图12.4-7
图12.4-7 观察水波的折射

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水槽中水波的波速与水的深浅有什么关系?

海边的波涛,为什么总是沿着与海岸垂直的方向袭来?

图12.4-8
图12.4-8 海边波涛前进的方向总与海岸垂直

科学漫步

回声、混响和建筑声学

各种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大的障碍物,都会发生反射,声波也是一样。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山谷中大喊一声,过一会儿能够听到回声。知道了声速就可以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测出人与山的距离。打雷时听到的隆隆声可以持续很久,原因之一就是声波在地面、云层以及山谷之间发生了多次反射。

回声
回声

声波遇到普通房间的墙壁、地面、天花板也会反射,但是由于回声与原声几乎同时到达,而入耳只能分辨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所以在房间里不能听到回声,但会感到声音比在野外时大些。由于墙壁、地面、天花板对声波的多次反射,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混响,这段时间叫做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长短是音乐厅、剧院、礼堂等建筑物的重要声学特性。对讲演厅来说,混响时间不能太长。我们平时讲话,每秒大约发出2至3个音节,如果混响时间太长,发出下波一个音节的时候上一个音节的声音还很强,那就不容易听清楚。混响时间也不能太短,太短了听起来就像在旷野里说话,同样听不清。北京科学会堂有一个会议厅,坐满人时实测的混响时间是1s。

音乐厅的最佳混响时间要比会议厅长些,不过也不完全一样。上演轻音乐时,混响时间要短些,这样能使节奏更为鲜明;交响乐的混响时间可以长些,这样听起来更加混厚有力。北京的首都剧场,坐满观众时的混响时间是1.36 s,空的时候是3.3 s,这是因为满座时人的衣服、皮肤等吸声表面增大,所以混响时间缩短。

高级的音乐厅或剧场,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人工调节混响时间。其中一种办法是改变厅堂的吸声情况。在大厅墙壁上嵌入一组可以转动的圆柱体,柱面的一半是反射面,另一半是吸声面。把反射面转到厅堂内部,混响时间增加;把吸声面转到厅堂内部,混响时间变短。有的剧场坐椅的下表面也是软的,没人坐的时候椅面翻起,软面朝向舞台,能够增加吸声的表面,这样可以避免观众较少时混响时间过长。

高水平的音乐会都不使用扩音设备,目的是使观众直接听到舞台上的声音,完整地体会演员表达的情感。为了让全场观众都能清楚地听到较强的声音,音乐厅的天花板上挂着许多反射板。这些反射板的大小、角度和安放位置都经过精确设计,能把舞台上的声音反射到大厅的各个角落。

反射板
音乐厅舞台上的声音反射板

处理各种建筑物的声学特性,取得好的声音效果,这门学问叫做建筑声学。

问题与练习

1.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看到,远处地面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锤子打在钉子上。木工停止敲击后,他还听到一次敲击声。木工离他有多远?

2.一列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25 cm,传播速度为340 m/s。这列声波传入另一介质中时,波长变为80 cm,它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3.如图12.4-9,一列平面波朝着两种介质的界面传播,A1A2是它在介质Ⅰ中的一个波面,A1C1和A2C2是它的两条波线,其入射角为53°(sin53°取0.8)。C1和C2位于两种介质的界面上。B1B2是这列平面波进入介质Ⅱ后的一个波面。已知A1A2的长度为0.6 m,介质Ⅰ和介质Ⅱ中的波速之比为4∶3,问:A1C1B1与A2C2B2的长度相差多少?

图12.4-9
图12.4-9 平面波经过界面发生折射
 

[1] 在国内外各种参考书中,有的用n12表示“第2种介质对第1种介质的折射率”,有的用n21表示,还有的用1n2表示。阅读时要通过上下文明确所用符号的意义。本书采用第一种符号。

文件下载(已下载 375 次)

发布时间:2017/1/12 上午7:39:25  阅读次数:3225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