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为了定量讨论与动能相关的问题,必须找出动能的表达式。
出于对动能的粗浅认识,我们知道它的表达式中应该包含速度,而且两者的关系是“速度v越大、动能Ek也越大”。但动能是与速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呢,还是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或者它们之间具有更复杂的函数关系?这是需要探索的。
物体能量的变化往往跟力做的功相关联。因此如果在某个过程中物体的能量改变了,研究这个过程中的功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研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时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对于与动能相关的问题来说,对物体做功意味着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因此本节找们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希望由此找到动能表达式的线索。
力对物体做功会改变它的动能,力对物体做功会改变它的速度。本节的实验力图通过“功”这个桥梁把动能与速度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探究的思路
我们以平板上的小车为研究对象,使它在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测量力的大小及小车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距离,可以计算力做的功。
如果力的大小改变了,或者小车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距离改变了,力对小车做的功也会改变,小车获得的速度就会不同,由此能够得到功与速度的几组数据。
以牵引力对小车做的功W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v为横坐标,作出W-v图象,即功-速度图象。分析这个图象,可以了解两者的定量关系。
用打点计时器能够很容易地测量小车的速度。这个实验的关键是为小车提供可测量的(或者虽不能测量但可以定量地比较大小的)作用力。以下两个案例可供参考。
参考案例一
如图7.6-1,由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当小车的质量比重物大很多时,可以把重物所受的重力当做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小车运动的距离可以由纸带测出。改变重物的质量或者改变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改变了牵引力做的功。
参考案例二
如图7.6-2,使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第二次、第三次……操作时分别改用2根、3根……同样的橡皮筋,并使小车从同样的位置被弹出;那么,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一定是第一次的2倍、3倍……测出小车被弹出后的速度,能够找到牵引力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
操作与作图的技巧
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略微倾斜,作为补偿。木板应该倾斜到什么程度?想一想,试一试。
在第二个方案中,橡皮筋对小车的力是变化的,难以测量它做的功。其实,绘制W-v图象时,不一定需要功的具体数值,纵坐标也不必以“焦耳”为单位。在图中选取合适的长度,以它为单位,代表一条橡皮筋对它做的功;当用两条橡皮筋时,所做的功就用两个单位表示……作图时适当选取单位可以使图形简洁,也便于分析。
如果用气垫导轨和滑块代替平板和小车,用光电计时器和滑块上的挡板测速度,实验会精确得多。
数据的处理
如果作出的功-速度曲线是一条直线,表明牵引力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即W∝v;如果不是直线,那么可能是W∝v2、W∝v3,甚至W∝\(\sqrt v \)……到底是哪种关系?当然可以根据测得的一组速度分别按v2、v3、\(\sqrt v \)……算出几组数值,逐一与W的数值对照,由此判断W与v可能的关系。
不过,这样做又麻烦又不直观,最好按下面的方法处理。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者作个W-v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可能是W∝v2,就对每个速度值算出它的二次方,然后以W为纵坐标、v2为横坐标作图(不是以v为横坐标)。如果这样作出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两者关系真的是W∝v2……
想一想,前面哪个实验的数据处理曾经用过类似的方法?
做一做
利用数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借助常用的数表软件,可以迅速准确地根据表中的数据作出W-v图象,甚至能够直接写出图象所代表的公式,而无需把图象变换为直线。下面以WPS数表软件为例做简要说明。
在WPS数表工作簿的某一列的单元格中依次输入几次测量的速度值,在相邻的一列输入对应的功。用鼠标选中这些数据后,依次按照“插入—图表—图表类型—xy散点图……”提示就能一步步地得到所画的图象。
要注意的是,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添加趋势线”对话框,其中的“类型”标签中有几种可选择的函数。我们这个实验的数据明显地不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应该逐次尝诚二阶多项式、三阶多项式等类型。
说一说
在图7.6-1中,小车受到的牵引力F实际上小于重物的重量G。道理是这样的:小车受到的牵引力与向上拉重物的力是相等的,都等于绳的张力;而重物在加速下落,可见绳的张力一定比重物受到的重力小。
分别对小车和重物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消去加速度后可以得出牵引力F与重物重量G的关系。根据你的计算,说一说什么情况下可以近似用重物的重量G代表小车受到的牵引力F。
文件下载(已下载 160 次)发布时间:2016/12/19 下午3:01:58 阅读次数: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