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A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在基础型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某些元素具有天然放射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以及核裂变能产生巨大的核能。本章我们将重点讨论原子核的天然衰变和人工转变的规律;了解什么是原子核的结合能,核能是怎样释放的,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及其开发利用的前景。


据历史记载古蜀立国距今约3000年。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大批精湛文物出土,祭坛、城阙等遗址重见天日,美仑美奂,可与世界上任何重大考古成果相媲美。考古学家用碳-14鉴年法对这些文物和一起出土的古木测定后发现,古蜀立国距今4800~2800年,从而将巴蜀文化推早了近2000年。

图14-1-1
图14-1-2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

图14-1

碳-14是碳-12的一种有放射性的同位素,人们利用它的衰变规律来测定古生物死亡至今的年代。那么,放射性元素究竟有怎样的衰变规律呢?

一、电荷数和质量数

在讨论原子核衰变规律之前,先学习一下怎样表示原子核。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符号AZX跟质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质子是带正电荷的,每个质子带1个元电荷的电荷量,如果某原子核中有Z个质子,那么它就有Z个元电荷的电荷量。因此,原子核符号中左下角的Z就是这个核的电荷数,即用元电荷的倍数表示的电荷量,例如,铀核有92个质子,所以铀核的电荷数为92,即Z=92。

图14-2
图14-2

左上角A表示原子核的质量数。人们规定以原子量为12的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用符号u来表示,

1u=1.660 565×10-27kg。

大家谈

原子核符号AZX中的X、A、Z各表示什么?


用上述单位表示各原子质量,如碳核的质量是12.000 000u,质量数是12;氦核的质量是4.002 603 u,质量数是4;铀(U)核的质量是237.949 214 u,质量数是238(由于各原子核的质量都接近于一个整数,习惯上用一个整数表示,这个整数叫质量数)。

质量数实际上是原子核的中子质量数和质子质量数之和(中子质量与质子质量都接近于1u,所以质量数都取1)。常用的粒子符号有:

42H—α粒子                                             0-1e—电子(β粒子)

11H——质子(有时也写作11P)              10n—中子

二、衰变

在基础型课程中已经学过物质的放射性。我们知道,放射性物质放出的三种射线的本质:α射线是氦原子核组成的高速粒子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光子流(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原子核放出射线后变成了新的原子核,我们把原子核的这种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自发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做α衰变。由于放射性原子核AZX发生一次α衰变后,少了一个α粒子(42He),因此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变成了新核A-4Z-2Y。我们可以写出衰变方程来表示衰变前后变化的情况:AZX→A-4Z-2Y+42He。

例如23892U(铀核)发生α衰变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变成的新核就是钍234核,写成衰变方程如下:

23892U→23490Th+42He。

在上述衰变过程中,衰变前的质量数等于衰变后的质量数之和;衰变前的电荷数等于衰变后的电荷数之和。大量事实表明,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自主活动

试完成下列衰变方程:

(1)22688Ra→______+42He

(2)______→206____Pb+42He


原子核自发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例如23490Th(钍)发生β衰变后,核的质量数不变,因为电子的质量非常小,仅为质子的11840,可以略去不计,电荷数为-1,变成的新核是镤-234核,写成衰变方程如下:

23490Th→23491Pa+0-1e。

这个方程的两边质量数和电荷数也是守恒的。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常常使原子核处在高能量状态,当它从高能量状态转化为低能态时就会辐射γ光子,因此α衰变、β衰变往往会同时伴随γ辐射。

大家谈

放射性元素经过一次α衰变,或一次β衰变后生成新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移动有什么规律?

点击

原子核内有中子和质子,α粒子由2个中子、2个质子组成,因此原子核放出α射线非常容易理解,但原子核内没有电子,怎么会发射β粒子呢?

这是由于原子核里的中子可以转化为质子和电子,每发射一个β粒子,就有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

三、半衰期

图14-3
图14-3

每一种放射性元素的每一个核的自发放射性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研究发现大量的核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人们用22286Rn(氡核)的α衰变做实验,发现大约每经过3.8天,就有一半的氡核发生了衰变,再经过3.8天,氡的数量减少到原来的。图14-3就是氡核相对含量对时间的变化图象,它是按指数规律衰减的。

我们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同,有的差别极大,下面是一些元素的衰变类型和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

衰变类型

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

衰变类型

半衰期

31H(氚)

β

12.33年

6027Co(钴)

β,γ

5.27年

146C(碳)

β

5730年

22286Rn(氡)

α,γ

3.8天

3215P(磷)

β

14.3天

23686Ra(镭)

α,γ

1600年

3817Cl(氯)

β,γ

37.3分

23592U(铀)

α,γ

7×108

拓展联想

在已知半衰期T和放射性元素原来核数量N0的情况下,求经过t时间还余下多少数量的核,可以用下式计算:

NN012tT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是由核内部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一种放射性元素无论它是以单质形态还是以化合物形态存在,是否对它加压、加温或其他任何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因为上述方法都不会对原子核本身产生作用,这正是放射性元素可作为示踪原子的依据,也是核污染较难消除的原因之一。

文件下载(已下载 301 次)

发布时间:2016/3/1 下午1:32:52  阅读次数:3650

2006 - 2025,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