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图2.3-1
图2.3-1 位移x对应着矩形的面积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xvt。在它的v-t图象中(图2.3-1),着色的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t,矩形的面积正好是vt。可见,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象下面的面积。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一次课上,老师拿来了一位往届同学所做的“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表中“速度v”一行是这位同学用某种方法(方法不详)得到的物体在0,1,2,…,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原始的纸带没有保存。

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

速度v(m•s-1)

0.38

0.63

0.88

1.11

1.38

1.62

以下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老师:能不能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

学生A能。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估算:

x=0.38×0.1+0.63×0.1+0.88×0.1+1.11×0.1+1.38×0.1=……

学生B这个方法不好。从表中看出,小车的速度在不断增加,0.38只是0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后的速度比这个数值大。用这个数值乘以0.1 s,得到的位移要比实际位移小。后面的几项也有同样的问题。

学生A老师要求的是“估算”,这样做是可以的。

老师:你们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这样做的确会带来一定误差,但在时间间隔比较小、精确程度要求比较低的时候,可以这样估算。

要提高估算的精确程度,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一个方法请大家考虑:如果当初实验时,时间间隔不是取0.1 s,而是取得更小些,比如0.06 s,同样用这个方法计算,误差是不是会小一些?如果取0.04 s,0.02 s,…误差会怎样?

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按照上面讨论中提出的思想,我们通过v-t图象,研究以初速度v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2.3-2甲所示。

图2.3-2
图2.3-2  位移等于v-t直线下面的面积

先把物体的运动分成几个小段,例如\(\frac{1}{5}\)t算一个小段,在v-t图中,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图2.3-2乙)。我们以每小段起始时刻的速度乘以时间\(\frac{1}{5}\)t,近似地当做各小段中物体的位移。在v-t图中,各段位移可以用一个又窄又高的小的面积代表。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地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

当然,上面的做法是粗糙的。为了精确一些,可以把运动过程划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2.3-2丙,用所有这些小段的位移之和,近似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从v-t图象上看,就是用更多的但是更窄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

可以想像,如果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非常准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了。这时,“很多很多”小矩形顶端的“锯齿形”就看不出来了,这些小矩形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梯形OABC。梯形OABC的面积就代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0(此时速度是v0)到t(此时速度是v)这段时间间隔的位移。

请你复习:

1.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2.图2.3-2丁中,哪两条线段是梯形的底,哪两条是梯形的腰?

在图2.3-2丁中,CB斜线下梯形OABC的面积是

S=\(\frac{1}{2}\)(OC+AB)×OA

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

x=\(\frac{1}{2}\)( v0v ) t

把前面已经得出的vv0at代入,得到

xv0 t+\(\frac{1}{2}\)at2

这就是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如果初速度为0,这个公式简化为x=\(\frac{1}{2}\)at2

例题

图2.3-3
图2.3-3 求汽车的初速度

一辆汽车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 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 我们研究的是汽车从开始加速到驶过180m这个过程。

以开始加速的位置为原点,沿汽车前进的方向建立坐标轴(图2.3-3)。过程结束时汽车的位移x=180 m。由于汽车在加速行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也沿坐标轴的正方向,所以加速度取正号,即a=1 m/s2。整个过程经历的时间是t=12 s。汽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待求的量是这个过程的初速度v0

解 xv0t+\(\frac{1}{2}\)at2可以解出

v0=\(\frac{x}{t}\)-\(\frac{1}{2}\)at

把已知数值代入

v0=\(\frac{180m}{12s}\)-\(\frac{1}{2}\)×1 m/s2×12 s=9m/s

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9 m/s。

一般应该先用字母代表物理量进行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量的关系式,然后再把数值代入式中,求出未知量的值。这样做能够清楚地看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计算也比较简便。

用图象表示位移

图2.3.4
图2.3-4  机车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物体的位移也可以用图象描述。例如,火车的机车在沿直线轨道移动,图2.3-4描述了它对于出发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这个图象称为位移一时间图象(x-t图象)。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t=0到t=2.5 min这段时间,位移在不断增加,说明机车在远离出发点;而在t=2.5 min和t=3 min之间位移没有变化,总是x=80 m,说明这段时间里机车停在距出发点80 m的位置。

这个图象是用来描述机车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数学工具,机车并不是沿着这样的路线运动的。

思考与讨论

运用初中数学课中学过的函数图象的知识,你能画出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x=\(\frac{1}{2}\)at2x-t图象的草图吗?

如果一位同学问:“我们研究的是直线运动,为什么你画出来的x-t图象不是直线?”你应该怎样向他解释?

问题与练习

1.A、Aʹ两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vʹ(vʹ>v),从计时开始到时刻t的位移分别为xxʹ。

(1)写出两个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2)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的草图。

(3)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的草图。

2.以36 km/h速度行驶的列车开始下坡,在坡路上的加速度等于0.2 m/s2,经过30 s到达坡底,求坡路的长度和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3.以18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3s内前进36 m,求汽车的加速度。

4.速度、加速度的测量通常比位移的测量要复杂些,而有的时候我们只需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并不需要知道加速度的大小,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加速性能就是这样。如果已知两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之比,怎样根据运动学的规律由此求出它们的加速度之比?

图2.3-5
图2.3-5 汽车行驶的x-t图象

5.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着平直道路行驶,以x表示它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图2.3-5为汽车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的x-t图象。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汽车最远距离出发点多少米?

(2)汽车在哪段时间没有行驶?

(3)汽车在哪段时间驶离出发点,在哪段时间驶向出发点?

文件下载(已下载 120 次)

发布时间:2015/10/10 上午9:51:25  阅读次数:1902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