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会有必要吗?

对产品,市场是最好的鉴定;对学说,时间是最好的鉴定。

鉴定会多如牛毛,商品推出前要开鉴定会,科研成果发表要开鉴定会,工程完工要开鉴定会,甚至技术革新认证也要开鉴定会。会议参加人数动辄几十、上百,地点要选著名风景区,住处非得高级宾馆,招待则是天天宴会、夜夜笙歌,有的还赠送珍贵礼品和“红包”,务必使参加者尽欢而散、满载而归。

鉴定会的内容尽管各式各样,会议的程序却千篇一律,无非是:主人致欢迎词,领导指示,专家发言……最后在事先准备好的鉴定书上签字。俗活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鉴定结果一般都是通篇溢美之词,鲜见提及缺点和问题的。记得出国前曾被拉去参加过一次科研成果鉴定会,我在发言中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鉴定对象稍稍提一点意见,尽管措辞非常委婉,主人的脸色马上大变,并在后继的致词中侧击旁敲地将我“修理”了一番。感谢他!使我悟出了这种鉴定会究竟是怎么回事。

想想看:全国每年要召开多少次鉴定会?为此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这种鉴定会究竟起什么作用?商品和成果当然需要鉴定,问题是如何鉴定。我认为前述传统鉴定会并非适当的方式。本来鉴定者应该是主人,而在由被鉴定单位召开的鉴定会中,被鉴定者却成了主人,鉴定者反而成了被招待的客人。反客为主的结果是鉴定者处于被动地位,被主人牵着走,很容易失去客观性。试问:丧失了客观性的鉴定究竟有多少价值?所以这种鉴定会不开也罢。

“不开鉴定会,如何才能鉴定呢?”这要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

对商品而言,应该由市场来鉴定。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那么就由上帝来鉴定吧!一种商品如果市场不接受,顾客不来买,无论鉴定会有多少专家合唱赞歌,也是枉然。

对科研成果而言,应该写成论文,公开发表出来让大家来鉴定,这是全世界科学界一致公认的准则,是任何鉴定会所无法取代的。道理很简单:鉴定会的规模再大,总不可能将所有的专家都请来;鉴定会的评审再严谨,总比不上论文“白纸黑字,斧头也砍不掉!”那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有些事如商品的安全性,关系到公众的利益,难道不需要作鉴定吗?”当然需要!但不能靠前述那种反客为主的鉴定会,而应由具有公信力的机构来主持鉴定。鉴定的方式不是开会,而是抽样作试验。例如汽车的安全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美国的做法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或由保险公司联合起来,在市场上随机抽样——不是由制造商专门提供样品(这一点很重要),作各种安全试验,然后根据结果划分等级公开发表。这样才有公信力,有人想动手脚也难。

“照你说来,鉴定会没有必要了吗?”基本如此!只有少数例外。大型工程既非商品也非学术性科研成果,还有具有保密性的科研成果,可以考虑召开鉴定会。但即便如此,也不能照搬传统鉴定会的方式。首先,不能反客为主,不能由被鉴定的单位主持。其次,没有必要劳师动众,鉴定者应该都是真正有关的内行专家。事先要有充分准备,会上应该畅所欲言,正反意见只要有根据都应该采纳,还应该允许少数人保留意见。总之,要客观公正,这样的鉴定才有意义。

如果真的按照上述办法实行起来,恐怕有90%以上的鉴定会要被取消。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而且可以减少领导者和科技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杜绝投机取巧,使鉴定工作走上正途。有这么多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文件下载(已下载 361 次)

发布时间:2015/5/12 上午7:54:51  阅读次数:3548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