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人!”

童心可爱,永葆童心者可贵。

不久前听到一则笑话,爸爸对吵着要吃狗肉的儿子说:“吃狗变狗.吃蛇变蛇。吃甲鱼变甲鱼。你好好想想,到底要吃什么?”儿子脱口而出:“我要吃人!”捧腹大笑以后,忽有所悟,原来童心与大人心大不相同。

童心是单纯的,没有约束和顾忌,想事就按逻辑。既然前提是“吃什么变什么”,所以想要做人,结论就只能是“吃人”。这与“皇帝的新衣”和“小和尚爱老虎”一样,都是毫无掩饰的人性之自然流露。童子之另一可贵处是好奇,对什么都要问:“为什么?”总想弄个明白。

大人则不同,阅历多了,世故深了,心中有了这样那样的禁律,就不那么单纯了。思维不自觉地囿于固定的框框内,不敢越雷池半步。正是这些框框束缚了人的创造力,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爱因斯坦与孩子们
童心未泯的爱因斯坦在孩子中

19世纪末,人们已习惯于牛顿所奠定的经典物理学。从解释天体运动规律起,成功地运用于当时所知的几乎所有的物质运动形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典物理学登峰造极。难怪当时一位青年物理学家向其导师表白:“我愿献身于物理学研究。“那位导师冷冷地说:“大厦已经建成。年轻人!你所能做的只是在实验数据的小数点后之末位作一点修正。”但曾几何时,石破天惊。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诞生了,冲破了经典物理学之藩篱。原来在高速微观世界中,经典物理学不仅不适用,而且为了建立新理论必须引入根本不同的新思想和新概念。如果爱因斯坦和玻尔等人当时不敢逾越雷池,就不会有20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就不会有原子能、半导体、激光……这些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技术成果。

所以要提倡解放思想,恢复童心。

如今又是世纪末了,历史似乎又在重演。最近有人写了一本书——《科学之终结》。不妨看一下书中各章之题目:进步之终结、哲学之终结、物理学之终结、进化生物学之终结、社会科学之终结、神经科学之终结、混沌复杂学之终结……够了吧!我想他一定是患了世纪末忧郁症。处方是:童心一颗。

有些人热衷于返老还童,健身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永葆童心。如果丧失了童心,就算你返回到童身,也只不过是长了一张娃娃脸的老头子,再多活几年又有多大意思?

文件下载(已下载 349 次)

发布时间:2015/4/27 20:45:50  阅读次数:2785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1024*768以上,推荐浏览器Chrome、Edge等现代浏览器,截止2021年12月5日的访问次数:1872万9823 站长邮箱

沪ICP备1803724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