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者巡天
看来在寻找球外文明的漫漫长途中,还难免“问道于盲”。
语云:“问道于盲”,说的是向什么也看不见的盲者问路,那当然是笑话。这里介绍的盲者巡天却是实实在在的真人真事。
2000年5月28日《纽约时报周刊》刊登了格林怀特(Jeff Greenwald)的一篇访问记,受访者库勒斯(Kent Cullers)是一位盲者天文物理学家。他从小失明,从未睁开眼睛看世界,却担任了位于加州山景市的“探索球外文明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在茫茫宇宙中寻找人类遥远的兄弟姐妹——外星人传来的信号。下面是库勒斯自述之摘录:
“我从来不记得有过视觉。我在1949年出生后就是全盲。
“我最初对天文学感兴趣是由于我的那位物理学家父亲,幼年时他为我念过两本书:《圆桌骑士》和《天文金书》。书中对天象的描述是如此逼真——我想象自己靠近一个遥远的像太阳那样炽热的恒星,仿佛能用手触摸到那些冰冷的行星。在我的印象中产生了某些奇怪的联想,宇宙中的各种星体好像是能抓在手中把玩的东西——围绕土星的光环好像是金属圈,银河系好像是一张披萨饼,如此等等。
“我很幸运。在一个专为盲童施教的学校系统中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我能像正常儿童那样玩各种游戏,根本不觉得自己是盲人。学校中所有的书籍都是盲文版,这为我学习打下了基础。但进入大学以后盲文一下子全没了,我必须从通常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改变对我来说太突然了。上课时我只听到:‘这个公式,嚓嚓嚓(粉笔与黑板磨擦声)导出了那个公式,嚓嚓嚓……’我整个儿失落了。心里知道黑板上的那个图形是很简单的,但我就是看不见!我必须用心来掌握它。我每天花费许多时间试图理解那些形象化的学习资料,我只能尽量接近它,这对我来说非常困难,但我从不放弃。这些困难完全是由于我是盲者的缘故。
“据我所知,我是第一位诞生后就全盲了的物理学家。这并不是说我绝顶聪明,而是各种技术手段帮助了我,使我有可能克服困难学习物理学。多年来,我专注于研究物理学和数学。再次对天文学发生兴趣是因为发现我能对天象建立感觉,当我听说射电天文学利用聆听天外之音以及利用电脑分析来认知宇宙,对此感到极大的兴趣,以后我又了解到SETI(探索球外文明之英文缩写)。
“人耳是非常灵敏的频率分析器。我的耳朵很容易分辨出不同的音阶。我开始教电脑像人脑那样运作——在宇宙噪音中分辨各种模式,哪些是自然的天籁?哪些可能是外星人传来的信号?电脑较之人脑优越之处在于它能检测极为微弱的信号,其灵敏度比人耳高出几百万倍,速度也快几百万倍。
“我曾访问过位于波多黎各的阿瑞希博射电天文台,利用那里的巨型射电望远镜聆听来自遥远星云的信号。有一次操作者对我说:‘在下一个45分钟时间内,整个望远镜都属于你的,你想将之指向何方?’对此我感到不知所措,虽然我坚信球外文明是存在的,正等着我们去发现,而且此刻我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探测仪器,却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个亲身体验使我认识到探索球外文明任务之艰巨,使我变得更有耐心。”
如今库勒斯这位盲者天文物理学家和许多明眼人一起,仍在夜以继日地巡天,利用联网的数以万计的电脑分析、寻找,期望着有朝一日,石破天惊——发现外星人传来的信号。这将是本世纪,不!整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新闻。
至此,读者可能和我一样为盲者巡天的事迹所深深感动,因而浮想联翩。
盲者失明,固为终身憾事。但有所失必有所得,人的五官是互补的,此消则彼长。盲者失去视力以后,较之常人其听觉和触觉就特别灵敏,部分地补偿了视觉之缺失。库勒斯对聆听天外之音特别感兴趣,并能根据自身听觉的经验,编制出电脑程序,从天籁中区分出可能的智慧模式。我想这很可能与他的优于常人的听觉有关。而且盲者看不见世界,远离红尘,没有外界的干扰,利于静心思考,可能也有助于库勒斯成为天文物理学家。
读了这则故事以后,我想盲人可能的职业应该大为扩展,除了那些毋需视力的体力劳动以外,还可以包括许多脑力劳动,尤其是那些能充分发挥盲人灵敏听力和特殊智力的更为适宜。要做到这一点,当然应首先注重盲人教育,以培育英才。恳求读者能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介绍一下盲者巡天的故事。说不定一则小故事能振奋精神,激发求知的欲望,改变盲人一生的命运。
其实何止盲者,常人不也能获益吗?较之双目失明的盲者,我们明眼人是何等幸运。盲者尚且能巡天,能成为天文物理学家,我们该能做多少事啊!如果蹉跎岁月,不知珍惜,未能在有生之年尽情地奉献和享受,岂不愧对巡天的盲者?
文件下载(已下载 369 次)发布时间:2015/4/6 下午6:50:32 阅读次数: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