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过即丢”想起的

将地球当作垃圾箱,你自己能干净吗?

男士们每天早晨盥洗时要刮胡子,在美国除了有些人用电动剃须刀外,流行的是彩色塑料架的刮胡刀,用过一次即丢。这使我回忆起老式的刮胡刀,精雕细刻的金属制刀架,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可以使用许多年。那时的刀片容易生锈,只要定时换刀片就可以了。而现在“用过即丢”的刀片是不锈钢制的,不会生锈。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用过一次即丢?更想不通,为什么连刀架也一起丢?我的一把塑料架的刮胡刀已至少用了两年,仍然锋利,这证明用过即丢根本就是浪费。当然,这种用过即丢的做法为制造厂商所乐见。这样才能大量销售,财源滚滚。难怪美国制造刮胡刀的主要厂商——吉纳德的股票成了华尔街的宠儿。

美国的钢笔、圆珠笔大都也是用过一次即丢。刚来美国时对此很不习惯,想继续用我的英雄牌金笔,但买不到墨水,只好作罢。文人们都怀念过去一支金笔随身相伴,对之有一种像武士爱宝剑那样的特殊感情,而对用过即丢的笔有出自内心的抗拒。

连照相机也有用过一次即丢的,胶卷拍完以后.必须破坏塑料机壳才能将之取出。我实在不明白这到底有什么好处,难道就是为了节省一分钟的换胶卷时间吗?

越来越多的小商品加入了用过一次即丢的行列。大商品虽然不是用过一次即丢,但也频繁地换新。在美国大街的人行道上经常可以看到被丢弃的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电冰箱、家具等,其中大半仍可使用,只是式样过时,就被汰旧换新。

汽车也是如此,车厂每年都推出新车。实际上大多只是外观或内部装饰略有改变,就以最新款式相标榜,以招徕顾客。多金而爱时髦的人真的会去买,美国的医生、律师们每年换一辆豪华新车的并不鲜见。

电脑更是如此,平均每半年就推出一种新机型,新机与两三年前的“旧”机就不完全相容,逼得用户去换代。

“用过即丢”与“频繁换代”的结果都一样:浪费人力、物资和能源,造成垃圾、废物堆积如山,严重地污染环境,成了20世纪物质文明伴生的顽症之一。从70年代起美国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提倡回收、再生。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现已逐渐深入人心。很多企业和家庭都主动将垃圾和废物分类捡出,送到收集站,或由回收公司上门收取。回收的废品可以再生。此外一些有远见的厂商也应时地推出“绿色”产品(“绿色”代表自然环境),标榜其中百分之几十可以回收。科学家也研究出以有机物质制成的塑料代用品,可以比塑料更快地降解分化,如此等等。

回收,再生和“绿色”产品比之过去固然是一大进步,可以节约原料,减少垃圾,缓解环境污染。但仔细想想,这仍非治本之道。回收后再生产的产品如果仍旧是用过即丢.还是无法解决浪费性的大量生产所造成的问题。更何况回收与再生本身也要耗费大量人力和能源。

治本之道在于提倡耐用产品。

刮胡刀、钢笔、圆珠笔以及照相机等完全可以做成耐用的。就算只用100次,比之用过一次即丢,就可以节省几十倍的人力、物资和能源。积少成多,这可不是小事。

像汽车这样的大商品,现代技术完全可以做到经久耐用。一辆保养得好的汽车可以用一二十年,跑二三十万公里,根本无须频繁地换新车。关键在于克服车主喜新厌旧的心理。

电脑的情况略有不同。由于新技术进展极快,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极为频繁,死守旧机行不通。但这并不等于整机必须频繁地换代。电脑的结构可以设计成组装式,将其主要部件做成“积木块”式的插件,就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其文电脑中换代最频繁的是软件和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则可以用附加的办法加以扩充,其余的零件并不需要跟着频繁地换代。这种组装式的电脑虽然不能做到整机耐用,但可以减少换代的频率以及换代部分的比例。实际上美国的有些电脑厂商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总之,提倡耐用产品才是治本之道,我曾将这个意见向一些美国朋友说过,得到的回答是:“好主意!但是我们的社会是由商家主导的,他们要赚钱。卖出的商品越多越好,你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说:“现状确实如此。但依我看,关键在于民众,只要多加宣传,说明利害关系,他们的观点就会逐渐改变。当多数消费者抵制用过即丢,要求耐用产品时,厂商的态度就会改变。回收、再生和‘绿色’产品的道路不就是这样走出来的吗?”他们都表示赞同。

归根到底,提倡耐用产品是利己、利人、有利社会的好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承受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现有的浪费和污染已严重到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不仅自食恶果,而且会祸延子孙。我们总得想办法。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刚开始,商品还不像发达国家那样丰富,用过即丢及频繁换代的毛病还不像他们那样积重难返。如果现在就引起大家注意。加以提倡,是不是会比较容易做到产品耐用呢?

文件下载(已下载 446 次)

发布时间:2015/3/27 下午3:15:34  阅读次数:3162

2006 - 2024,推荐分辨率 1024*768 以上,推荐浏览器 Chrome、Edge 等现代浏览器,截止 2021 年 12 月 5 日的访问次数:1872 万 9823 站长邮箱

沪 ICP 备 18037240 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865 号